當并購擴張淪為“財報美容術”,當“數字化轉型”異化為概念炒作,當回購變得隨心所欲,即便曾貴為行業龍頭,也終將付出代價。
文/每日資本論
“針織行業第一股”站在了懸崖邊緣。
4月14日,浙江證監局發布公告顯示,浙江富潤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ST富潤)及董事長陳黎偉、總經理車柯、副總經理葉立群、財務總監汪濤收到了出具警示函的監督管理措施。
原因為*ST富潤于2025年1月25日披露了《2024年度業績預虧公告》,預計2024年度營業收入約為3.16億元,然而在3月19日的更正公告中,營業收入預計降至約為2.87億元,低于3億元,因此被出具警示函。
有意思的是,*ST富潤這幾年頻頻出現異常。這幾年連續虧損不說,去年,*ST富潤因財務造假被罰款,但其竟然在30個交易日中收獲22個漲停,堪稱神奇之作。
不過,喧囂過后還是一地雞毛。就在警示函出具的4天前,*ST富潤的股價定格在0.42元,且連續第16個交易日“一”字跌停。這家在登陸A股28年后,以總市值2.13億元、股價連續20個交易日低于1元的慘淡結局,正式觸發交易類強制退市規則。
投資者在股吧里發泄著不滿。部分網友留言:“抬走抬走。”還有網友唏噓地表示,“最高21,現在4毛,最后不知道能不能剩一毛五……”據悉,已有部分投資者向*ST富潤提起了民事賠償訴訟。
部分投資者之所以有較大怨氣,原因是在上交所上市公司的股價若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盤價均低于1元,以及其他兩條觸及交易類強制退市規定中的任何一條,股票都將被終止上市。
不幸的是,*ST富潤已經觸及上述全部三條退市紅線,若無奇跡發生,退市幾乎沒有懸念。
*ST富潤命運實際就是遭遇了老套但又屢屢讓全球企業頭疼不已的“擴張后遺癥”。
創建于1982年的國營諸暨針織廠是*ST富潤的前身。1995年5月,其改組為富潤集團公司。1997年6月,*ST富潤作為全國針織行業首家上市公司登陸上交所,一度是地方國企改革的標桿。
彼時,其紡織業務年營收超3億元,毛利率穩定在20%以上,印染基地更是華東地區的重要產能支柱。2011年,*ST富潤由國有獨資企業改制為國有資本參股企業。目前,*ST富潤的股權結構中包含國有資本和其他社會資本。
轉折點發生在2016年。當年,*ST富潤啟動“傳統產業+數字經濟”雙輪驅動戰略,斥資12億元收購大數據營銷企業杭州泰一指尚科技有限公司。次年,其再砸7.5億元吞下卡賽科技。
這場并購被*ST富潤寄予厚望。原因也很簡單,從2013年開始*ST富潤的扣非凈利潤同比就連續出現負增長。2014年開始其扣非凈利潤便開始連續虧損持續到2016年。
可以說,在業績壓力下,*ST富潤不得不變。而且轉型過后,*ST富潤的主業將形成“傳統紡織+數字化營銷”的格局。泰一指尚承諾2016-2018年累計凈利潤3.64億元,而卡賽科技則號稱擁有重量級通信和互聯網等客戶資源。
敏感的資本市場對這樣的故事尤為熱捧。在收購前的2015年,*ST富潤股價就從7元附近一路攀升至近28元。股價快速下跌之后,其又從7元漲到了2016年5月的17.79元,漲幅之大令人咋舌。
與此同時,*ST富潤業績也開始回暖。財報顯示,2017年,其營收同比增長超1倍,凈利潤同比增長超65%,扣非凈利潤在連續三年虧損后扭虧為盈。這種快速增長的態勢一直持續到2019年。當年,其營收更是飆升至31.29億元,數字營銷業務占比超八成;凈利潤也達到了創紀錄的4.85億元。
但細心的投資者或許會發現,當年*ST富潤的扣非凈利潤再度形成同比負增長的態勢。核心問題,泰一指尚沒有完成業績承諾,而卡賽科技的毛利率長期低位運行。另外一大隱憂就是,從收購以來,*ST富潤積累的商譽7.66億上方高位徘徊。
導火索終于引燃。2020年,互聯網廣告監管政策收緊,泰一指尚核心業務遭重創,當初承諾2016-2018年累計凈利潤3.64億元,實際僅完成58.8%。2021年泰一指尚營收腰斬,計提商譽減值2.4億元。
或為掩蓋業績頹勢,泰一指尚開始玩起“會計魔法”——2020年1月至2022年上半年,泰一指尚虛構廣告代理流程,形成沒有商業實質的空轉代理業務。公司通過前述虛構業務,虛增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導致*ST富潤披露的2020年年報、2021年年報和2022年半年報存在虛假記載。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ST富潤虛增營業收入金額合計7.17億元,虛增營業成本合計7.16億元。
屋漏偏逢連夜雨。紡織板塊因環保整治成本飆升,諸暨印染基地徹底關停,毛利率從21%暴跌至5%。
無奈之下,*ST富潤開始自救。2021年,其剝離紡織資產,更名浙江富潤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但并無什么起色。*ST富潤進入了營收、凈利潤連續負增長的危險處境,而且凈利潤開始持續巨虧至今。
紙終究包不住火。2023年10月27日,彼時還是ST富潤公告稱,其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收到中國證監會下發的立案告知書。2023年11月1日,其副董事長、聯席總經理、子公司泰一指尚法人代表盧伯軍宣布辭職。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2月2日晚,*ST富潤發布公告稱,實控人、總經理趙林中,董事長陳黎偉提議公司以自有資金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公司股票,回購資金總額不低于1000萬元,不超過2000萬元。
回購消息發布后,公司股價自2月8日開始觸底反彈,2月8日至2月26日,公司股價累計漲幅達35.95%。但讓市場沒有想到,回購只是“虛晃一槍”。3月1日晚,*ST富潤發布公告表示,經公司多方考慮,綜合考量,實施股份回購的條件暫不成熟,公司決定終止公司股份回購提議事項。
到這里,*ST富潤退市或是大概率之事。未來,誰來接盤,如何接盤還未嘗可知。但*ST富潤的敗局再一次給企業界提了一個醒:當并購擴張淪為“財報美容術”,當“數字化轉型”異化為概念炒作,當回購變得隨心所欲,即便曾貴為行業龍頭,也終將付出代價。*ST富潤的遭遇,不僅僅是它的悲劇,更是注冊制時代A股加速出清劣質資產的縮影。在這里,沒有永恒的故事,只有經得起檢驗的價值。
【文章只供交流,并非投資建議,請注意投資風險。若您覺得有價值,麻煩您點贊、轉發。祝身體健康,掘金202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