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稅爭端的全面升級,讓俄羅斯看到了發展壯大的機遇,希望借助中國的力量,實現俄羅斯經濟的復興。
(中國駐俄大使張漢暉和普京、拉夫羅夫合影)
據俄羅斯衛星社報道,日前中國駐俄大使張漢暉在出席歐亞石油天然氣論壇時,對中俄能源合作進行了回應。他表示,經由哈薩克斯坦向中國境內運送俄羅斯天然氣的方案“并不現實”。
中方認為,目前哈薩克斯坦已建成的中亞天然氣管道處于“超負荷狀態”,通過這條管道,中國從土庫曼斯坦購買了大量天然氣,與此同時,中方在本國西部的新疆、甘肅和山西等省份也在開采天然氣,同樣通過這一管道運送到東部地區。
(俄羅斯天然氣管道)
假如俄羅斯方面希望經由哈薩克斯坦向中國輸送天然氣的話,就需要再修建一條管道,對中國而言這一方案并不經濟,距離太遠而且需要大量的投資,因此中國駐俄大使證實,中方已經告知俄羅斯伙伴,該項目目前來看不具備可操作性。
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意味著中方婉拒了俄羅斯的提議,規劃中的“西伯利亞力量2號”天然氣管道項目,哈薩克方案已經正式告吹出局。據報道,俄方曾多次提議,在東線的“西伯利亞力量1號”中俄天然氣管道竣工運行后,再開建一條天然氣管道,俄方希望該管道的起點位于西西伯利亞地區,進入中國境內后再輸送到東部地區,在俄方的計劃中,一旦該管道落成,將會大大拉動西伯利亞更多地區的經濟發展,對俄經略遠東地區也有巨大意義。
(普京對于能源出口高度重視)
實際上,俄方向中國提出了多個候選方案,目前主要就是蒙古和哈薩克斯坦路線,要么是穿越蒙古直接進入中國東部地區,要么是穿越哈薩克斯坦進入中國西部地區。顯而易見,哈薩克斯坦方案的距離更遠,難度也更大,但俄羅斯之所以這么提議,也是有原因的。
在俄烏沖突爆發后,莫斯科迫切需要穩定中亞的“后院”,作為中亞領頭羊的哈薩克斯坦就成為了普京的拉攏對象,如果能夠建造一條途經哈薩克斯坦的輸華天然氣管道,那么無疑將大大增強俄哈兩國的經濟綁定關系,自然而然兩國政治關系也會進一步穩固。
(中俄第二條天然氣管道將途經蒙古國?)
在中方拒絕了這一方案后,蒙古方案是否會笑到最后?這也是外界關注的問題。據悉,日前蒙古國也傳來了好消息,該國政府介紹了途經蒙古國的中俄天然氣管道最新進展,按照蒙古國的說法,蒙古段管道的長度為958.6公里,由蒙古、俄羅斯相關公司共同建造,預計在2025年第3季度啟動環評工作。據悉,蒙古國高層對于該項目十分重視,認為能夠從管道建設和運行中獲得大量利益,十分有利于蒙古國經濟的發展。
看起來,有關“西伯利亞力量2號”天然氣管道的博弈,暫時是蒙古國方案占據了上風。從地理條件來說,途經蒙古國的管道建造成本會更低一些,并且可以直達中國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大大縮減了輸氣距離。但是蒙古國對華關系存在一定的不穩定性,因此需要慎重考慮,以免在管道建成后甚至建設期間遭遇被動。
但是盡管蒙古國方案有利有弊,中俄建設第二條天然氣管道的決心已經是不容動搖的了,這也將大大增強兩國的經貿互補性,尤其是在美國肆意破壞經濟全球化基礎,對中國等國發動關稅戰的背景下,能夠多一條輸送能源的通道,對中國來說絕對是利好消息,從這個角度來看,中俄天然氣管道的意義已經遠超項目自身,代表了中國在當今國際局勢之下,對未來做出的歷史性抉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