璐瑤媽媽提到:在當下語文教育中,“寫作”是困擾孩子、家長和老師的“三座大山”之一。尤其是進入中高年級,作文分值不斷上升,寫作能力成為語文成績的分水嶺。但令人遺憾的是,許多孩子的作文依舊充斥著“假大空”:情節雷同、感情空泛、語言虛假,缺乏真實感與感染力。
問題究竟出在哪里?歸根結底,是“素材”的匱乏與“積累”的盲目。很多孩子寫作時沒有可用的具體細節、真實體驗,只能靠套路和“編故事”來填補空白,寫出來的自然失去了打動人心的力量。
大咖素質訓練營在多年語文寫作教學中,提出并實踐了一套高效可復制的3步真實素材積累法,幫助孩子跳出“假寫作”陷阱,用真實體驗點燃文字表達的火花。本文將逐步揭開這套方法的核心理念與落地路徑。
一、問題根源:素材積累不是“多”,而是“真”
在傳統教學中,很多老師和家長會鼓勵孩子多背名人事例、多看范文、多記寫作模板。但這類“素材積累”往往陷入兩個誤區:
高高在上:動輒“司馬遷忍辱負重”“貝多芬與命運抗爭”,缺乏生活貼近感;
空洞雷同:不同孩子的作文里出現同樣的例子、用同樣的句子,辨識度極低。
這樣的素材不能喚起寫作者的真實情感,也很難打動閱卷老師。大咖訓練營認為:好素材的標準不是“名氣大”,而是“情感真、細節多、角度新”。孩子要學會從自己的生活、觀察和體驗中“挖掘金子”。
這正是我們“3步素材積累法”的出發點——讓孩子像“生活的記錄者”,而不是“寫作的套話者”。
二、第一步:生活掃描——發現日常中的“可寫瞬間”
素材積累的第一步,就是要改變孩子對“寫作素材”的認知,讓他們明白:不是每一次考試、每一個高光時刻才值得寫,而是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瞬間,也藏著動人的力量。
訓練方法包括:
“三件小事日記”:每天記錄今天發生的三件小事,不限重要程度,比如“今天被老師點名回答問題時,心跳得很快”“放學后偷偷觀察別人玩跳繩,突然想學”等。
“感官五問卡”:圍繞一個場景寫下“我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感覺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一分鐘觀察法”:靜靜看一樣東西或一個人一分鐘,然后寫下你注意到的5個細節。
這些訓練幫助孩子建立“細節敏感度”,從而在寫作時擁有豐富、具體、真切的表達內容。
三、第二步:情感錨定——用心感知“素材背后的情緒”
發現素材只是第一步,更關鍵的是“感知”和“共鳴”。許多孩子在寫作文時常常缺乏“情緒支點”,導致文章表述空泛,情感不動人。大咖訓練營鼓勵孩子在記錄素材時,同時標注情緒和情感關鍵詞。
我們會引導孩子思考:
當時你是什么感受?(緊張、后悔、開心、委屈……)
你想對誰說點什么?
你有沒有類似經歷?有沒有人也有類似反應?
通過“情緒標記法”,孩子們開始學會從自己的情緒出發,去理解事件的意義,形成內在動機。例如,一個孩子寫下“今天走在路上看到一只狗追著一個騎車的人跑”,再補充說:“我忽然想起小時候自己被狗追的經歷,那種恐懼一下子涌上來了。”
這種“自我連接”就是作文中情感真實性的來源。
四、第三步:結構歸類——將素材“可用化”的關鍵
積累了素材與情感之后,下一步是“整理”和“歸類”。如果不分類管理,等到寫作時依然會無從下手。大咖訓練營的方法是把孩子積累的素材,按照主題、寫法和文體適配度三大維度進行結構化歸檔。
示例分類方法:
主題歸類寫法歸類文體適配
成長類:第一次失敗、第一次演講借景抒情記敘文、演講稿
情感類:親情、友情、陌生人的善意對比描寫抒情散文
觀察類:下雨天的街道、校園一角細節描寫寫景作文
孩子可以制作“寫作素材卡片”或“電子素材檔案”,每個卡片包括事件描述、關鍵詞情緒、適合使用的文體場景等。這種方式能讓孩子在考場或練筆時,迅速調出適配素材,不再“抓耳撓腮、臨場編故事”。
五、真實成果:從“編”作文到“寫”自己
經過3步訓練后,孩子的寫作狀態發生明顯轉變。他們開始主動觀察生活、愿意記錄日常、樂于分享真實情感,作文也逐漸告別空洞、脫離實際的“假大空”套路。
一個五年級學生在練筆中寫道:
那天媽媽回家時,一手拿著沉重的菜籃,一手舉著雨傘還在接電話。她站在門口沖我笑了一下,那一瞬間我突然想起小時候她也是這樣,總是騰不出手卻什么都替我做好。我心里一下子熱了。
沒有引用任何名人事跡,沒有華麗詞藻,但語言真實、細節動人,感染力十足。這正是“真實素材積累法”帶來的變化。
六、結語:寫作的力量,始于“寫真實的自己”
作文不是為了完成一份作業,更是孩子表達自我、理解世界的重要方式。而真實,是這種表達最有力的源頭。
璐瑤媽媽創辦的大咖素質訓練營的“3步真實素材積累法”——生活掃描 → 情感錨定 → 結構歸類,幫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情感。這樣的寫作,才有溫度、有思考、有力量。
未來,我們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擁有一份屬于自己的“生活素材庫”,不為考試而寫,而為心中所思所感而寫。因為,真正動人的作文,從不需要“高大全”,只需要一個真誠的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