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現(xiàn)場 南昌交響樂團供圖
在京江西籍觀眾張女士沒想到,能在北京通過一場音樂會、一部交響樂“聽”到家鄉(xiāng)江西的風采與氣質(zhì)。“這部作品一聽就是我們江西的,全程聽下來讓我特別感動。”張女士說。
這場令張女士感動的音樂會,便是日前在國家大劇院上演的“第九屆中國交響樂之春——《江西組曲》俞峰、朱曼與南昌交響樂團音樂會”。演出當晚,一級指揮、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教授朱曼攜南昌交響樂團奏響西貝柳斯《D大調(diào)第二交響曲》。中場休息后,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中央音樂學院院長、知名指揮家俞峰執(zhí)棒南昌交響樂團,帶來大型原創(chuàng)交響樂《江西組曲》,讓觀眾在音樂中感受贛鄱大地的獨特風情。
《江西組曲》是由江西文化演藝發(fā)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品、南昌交響樂團委約知名作曲家張帥打造的一部極具江西地域特色的交響組曲。作品以展現(xiàn)江西全貌為出發(fā)點,作曲家從自然地貌、農(nóng)業(yè)生態(tài)、人文歷史、革命情懷、建設(shè)發(fā)展、展望未來等方面,用6個樂章與一首尾聲歌曲《我在江西等你》,全景式展現(xiàn)江西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
在第一樂章《層巒聳翠繡屏風》中,木管與弦樂聲部描繪江西群山峻嶺云霧繚繞的景象,將“匡廬奇秀甲天下”等自然奇觀轉(zhuǎn)化為可聽的音畫。第二樂章《白鶴魚米望茶壟》通過短笛模仿從魚米田間飄揚而出的竹笛聲,在豎琴幾聲純凈空靈的和弦后,長笛將一幅“候鳥振翅,漁民撒網(wǎng)泛漣漪”的生態(tài)贊歌具象化,傳遞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作為一部交響組曲,《江西組曲》中每一樂章的旋律都各具特色,在音樂中融入了江西特有的音樂元素,如江西的采茶調(diào)、采茶戲、贛南小調(diào)等,其中運用《十送紅軍》等民歌素材,更讓音樂飽含了濃濃的歷史與革命情懷。”南昌交響樂團副團長鐘昕說,江西民間音樂素材在這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運用與展現(xiàn),同時又被賦予了時代內(nèi)涵。
除了融入民間音樂元素外,《江西組曲》還巧妙結(jié)合二胡、琵琶、古箏等傳統(tǒng)樂器,使交響樂既具國際性又充滿地方韻味。在第三樂章《翰墨青花繪民韻》中,民樂元素的加入將民間文化如火如荼的熱鬧氛圍營造得活潑生動。第四樂章《崢嶸歲月映朝霞》弦樂齊奏的旋律喚醒人們心中的紅色記憶,合唱的加入更是對千千萬萬革命先烈的致敬。
當樂團演奏到第五樂章《一江流長沃兩岸》,黑管、巴松如同涓涓細流匯入弦樂這片江河之中,也如一條贛江貫穿江西,千百年來江水流長,養(yǎng)育了世世代代江西人民。第六樂章《贛鄱兒女唱新聲》通過合唱表達出贛鄱兒女發(fā)出的歡呼,民樂的再次加入營造出歡騰向上的場景,整個篇章都在描繪江西發(fā)展的新畫卷。
“贛鄱大地春潮涌,江西兒女唱新聲。”在熱烈的掌聲與歡呼聲中,中央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教授、女高音歌唱家王麗達與兩位小學生返場,深情獻唱歌曲《我在江西等你》,詞樂相和、傳音詠情,傳播江西聲音、講述江西故事。
《江西組曲》中,樂章標題新穎而富有詩意,也從另一方面體現(xiàn)了整部作品內(nèi)在的文化底蘊。張帥介紹,在策劃階段,經(jīng)過和朱曼的密切溝通,一致認為首先要把文字方面的資料準備好。經(jīng)過實地采風與深度挖掘江西民間音樂素材,確定了《江西組曲》整部作品的框架,最終落腳于“以人為本”這一核心,每個樂章的主題都與“人民”有關(guān)聯(lián)。
“歷時近兩年的創(chuàng)作是我在音樂創(chuàng)作上的一次邁進,將寶貴的江西民間音樂、紅色文化遺產(chǎn)同交響樂進行融合,是我一以貫之的目標。江西從古至今的建設(shè)發(fā)展從來都不曾脫離過偉大而勤勞的江西人民,我希望把飽含深情的《江西組曲》送給江西人民。”張帥說。
來源:中國文化報 記者:彭澳麗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