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29小米SU7爆燃事故”后,汽車“智駕”安全的話題再次被推到風口浪尖。
其中,車企是否存在過度營銷導致消費者對于“智駕”功能的認識模糊的問題顯得尤為突出,讓官方開始收緊監管。
4月16日,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組織了一個關于汽車輔助駕駛的會議,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主要汽車生產企業近60名代表參加會議。
禁用“智駕”表述!
禁用一鍵泊車等功能!
當晚,一張疑似當天會議紀要在業內瘋傳,據虎嗅表示,多位汽車從業者均給予了確認。其內容可分為組合輔助駕駛(即車商宣傳的“智駕”)的宣傳、使用和部署三方面。
宣傳規范
首先是規范宣傳,直擊行業虛假宣傳亂象,避免誤導消費者。
1.禁用 「自動、自主、智駕、高階智駕」等表述,建議使用「組合輔助駕駛」。
2.棄用「脫手、脫眼」 描述,改用「駕駛員運動脫離和視覺脫離」。
3.「接管」 一詞為L3專用,L2不得使用。
4.盡量用中文全稱,英文首次出現需附全稱說明。
以上均是對車商對汽車駕駛用能的夸大宣傳所進行的措施。使用“智駕”等字眼,會讓一些不熟悉的用戶覺得這是智能駕駛,可以完全由AI代替操作。
但實際上,這只是輔助駕駛功能,究其本質還是需要人進行操作。
使用規范
其次是針對組合輔助駕駛的使用,從硬件與軟件層面雙管齊下,減少駕駛員注意力分散導致的事故隱患。
1.探索通過人臉ID識別等技術,禁止座椅調節和平躺,從技術層面禁止駕駛員脫離。
2.系統在駕駛員無法響應的情況下,規避事故后,需要對用戶做出懲罰。很多車企已經有類似措施,如一段時間內不能再開啟組合輔助駕駛。
3.不得抑制或關閉脫手檢測,脫手超60秒需提供合理性說明。
4.禁用「代客泊車、一鍵召喚、遠程遙控」 等無法確保駕駛員完全控制的功能,該類功能禁止申報。
禁止駕駛員脫離后,開啟組合輔助駕駛在車上睡覺的情況應該會少很多。
而「代客泊車、一鍵召喚、遠程遙控」這幾個功能被限制,對于真正的組合輔助駕駛第一梯隊影響很大,發布會沒法秀操作了。
部署規范
最后是針對組合輔助駕駛的部署,車企不能再把不成熟的產品,推送給用戶。
1.禁止公測,千人團、萬人團均需走公告流程,嚴禁以用戶為測試對象。
2.嚴格限制頻繁OTA(指通過無線網絡對車載系統進行遠程升級的技術),緊急OTA需走召回審批。
3.LCC、NOA等L2級輔助駕駛能力,需包含避碰測試;測試報告應詳細記錄測試人員、時間、地點、步驟、項目及結果。
4.對于仿真測試的可行性評價。
以往很多車企新的輔助駕駛版本會先讓一批先鋒用戶報名,去測試和體驗功能和效果,并反饋問題和BUG。其實就是相當于讓用戶當小白鼠,很可能引發一些安全事故和風險。
禁止千人團、萬人團后也是對消費者的生命和安全負責。
還有一個關鍵是加強了對OTA的限制,當下市場的誤導宣傳讓用戶認為OTA次數越頻繁,車企的技術能力越好。但其實OTA的背后,是產品軟件和功能的缺陷,按照汽車產品的規范,有缺陷的產品必須召回。
另外因為有OTA的存在,有很多車企在宣傳時將現在沒有的功能告訴消費者,特別是在行車安全方面的功能,容易被消費者誤認為有這樣的功能,極易造成安全事故。
對OTA上緊箍咒之后,車企自然就不太容易在OTA上去搞軍備競賽和惡性競爭,一定程度上延緩了一些新的未被驗證的功能大面積投入使用,
被車商夸大的“智駕”
認知錯誤導致的慘劇
可能有朋友會不理解,為什么不能再用“智駕”這個字眼了?是因為信息差產生致命后果的案例不在少數。
除了最近小米高速爆燃的事故外,早在2022年就已經有因為“智駕”字眼導致的用戶產生誤知的事故。
2022年8月,浙江寧波一小鵬P7車主在高架橋上開輔助駕駛功能,與道路前方故障車輛相撞,前車有人被撞致死。該車主稱,輔助駕駛功能“沒識別到”“沒有預警”,他“又剛好分神”。小鵬汽車在用戶手冊中數次提及,“LCC是一項輔助駕駛功能,并不是完全意義上的自動駕駛”。
2021年8月,某餐飲品牌創始人駕駛蔚來ES8發生事故不幸離世,事發時啟用了NOP(領航輔助)。蔚來方面事后回應稱NOP是輔助駕駛,正配合交警進行事故調查。而死者親友質疑,“蔚來對NOP的宣傳,導致消費者誤將NOP等同于自動駕駛。”
除此之外,部分車企為規避風險,采用“L2+”“L2.9”等不符合國家標準與國際慣例的等級宣傳,導致消費者誤以為能實現自動駕駛,行業陷入“技術越先進,責任越模糊”的悖論。
實際上,根據工信部2022年3月起正式實施的《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標準,自動駕駛分為6個等級,從L0級到L5級。
其中,L0至L2級為組合駕駛輔助,系統輔助人類執行動態駕駛任務,駕駛主體仍為駕駛員;L3至L5級為自動駕駛,系統在設計運行條件下代替人類執行動態駕駛任務,當功能激活時,駕駛主體是系統。
簡單來說,L2是輔助駕駛,L3是有條件的自動駕駛,L4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動駕駛,而市面上車企宣傳的NOA、LCC、ACC等均為L2級的輔助駕駛功能。
早在2021年,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就曾公開發文稱,L2、L3這些專業話術,用戶聽不懂。建議媒體和行業機構統一自動駕駛的中文名稱,如L2是輔助駕駛、L3是自動輔助駕駛、L4是自動駕駛、L5是無人駕駛,這樣也能避免夸張宣傳造成用戶使用的誤解。
真正的“智能駕駛”
未來發展是否會被限制?
如果這項措施落地,那么車企的組合輔助駕駛研發和迭代將更加謹慎。原本只需一周、一個月就給消費者推送的迭代產品,現在需要經過更長時間的測試,而非用消費者測試。
網友們對此都有不一樣的看法和意見,有人說這阻礙了技術的發展和進步,有人說這是對生命的敬畏。
當然,“智能駕駛”發展趨勢不可逆轉,市場期待只會繼續升溫,但在市場宣傳上應該保持謹慎,讓用戶對車輛功能有準確判斷,才能減少事故的發生。
里斯戰略咨詢汽車行業負責人、高級顧問趙春璋曾表示,從純技術的角度,“智駕”的普及是必然的趨勢,猶如汽車替代馬車、智能手機替代功能手機,是不可逆的趨勢。
然而,從傳播的角度,的確存在部分企業夸大其辭、預售技術,試圖在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然而激進的營銷,尤其是在是否真正的“自動駕駛”這類關乎消費者安全的功能上,無疑是危險的。
你認為這些規定怎么樣呢?
歡迎評論區討論一下~
大家洗碗的時候是否會覺得洗不干凈?不如試試這款貝純三合一果蔬酵素洗潔精,可以洗碗洗果蔬,去油去農殘,甚至還可以洗奶瓶,3效合一,多功能洗護。洗得干凈才能吃得安心,看得見的心安,呵護入口健康。除菌率99.99%,進口酵素配方,冷水去重油,MOC異味阻擊配方,去除碗碟難聞異味。植物精油配方,呵護雙手,現廣東最生活平臺優惠價29.9元到手820ML*3瓶香檸花味道。
編輯:Selex
圖文來源:央廣網、南方都市報、汽車公社、科技每日推送、第一財經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廣東最生活出品,轉載請聯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