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時間倒回到30年前,可能那時候的很多人都會覺得達芙妮“高不可攀”。它就像今天的始祖鳥、CL高跟鞋一樣讓人仰望。可沒想到這個曾經不可一世的“鞋王”,也會走到沒落、過時的境地,被年輕一代嫌棄,認為款式又老又土,簡直就像女鞋中的夢特嬌,——大媽專屬!
于是,后來的達芙妮在2013年開始營業收入極速下降,加上電商的沖擊和運動鞋的新概念更得人心,達芙妮持續巨虧、大面積關店,相較巔峰期關閉了2\3的線下實體店。這家也曾在港股上市的著名女鞋品牌,被打上老舊、磨腳的標簽,去庫存導致長期打折,在消費者心中形象一落千丈,業績下滑、高管跳槽,似乎已經走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巔峰時每5雙品牌女鞋就有1雙是達芙妮,1年能賣出5000萬雙,連續5年坐穩大陸女鞋第一品牌,市場占有率達到20%,只是在2012年營收突破100億港元、實現凈利潤9.56億港元后,公司市值也達到189億港元,此后就急轉直下。與百度共同投資聯手打造的電商平臺成了資金斷裂的分界點,2015年業績陷入虧損泥潭,面臨門店過剩、庫存積壓等問題,原本超過6000家門店的規模,隨之而來的是大規模關閉虧損門店、大幅降低運營成本。
2020年僅剩200家門店,一代“鞋王”算是徹底跌落谷底,這也是許多人以為它已經淡出市場的原因,但事實上,達芙妮只是在收縮傳統業務,減少虧損,通過打折促銷、電商渠道消化庫存,緩解資金壓力,時隔多年,恢復元氣后又重新活躍在大眾視線里,宣告再度滿血復活。
為了能活下去和活得更好,達芙妮其實已經變了很多,通過一系列的整改,獲得重生。
- 品牌年輕化與產品專注
早在多年前,業內就把達芙妮的盛極而衰歸結為不夠專注,品牌款式太多,反而沒有主次之分,甚至沒有哪一款鞋是消費者心中最難割舍的經典之作。至于老舊、土味十足,那更是年輕人不愿買單的最大理由。
因此,痛定思痛,聯名與潮流設計,和迪士尼、IP合作推出聯名款,設計更符合年輕人審美的款式,擺脫老氣的標簽。包括拓展運動休閑鞋、環保材質產品,更迎合消費趨勢。
- 開拓新市場與跨界合作
通過跨境電商進入東南亞、中東市場,規避國內激烈競爭,與國潮品牌、藝術家合作,提升品牌話題度。尤其入駐主流電商平臺,通過小程序、社群營銷等觸達年輕消費者,提升線上銷售占比。
早期的達芙妮過度依賴線下,錯過了電商紅利,后期積極入駐天貓、京東、拼多多等平臺,優化線上營銷,還開啟了直播帶貨模式。
- 全面轉向輕資產模式
達芙妮前不久發布了2024年業績報告,營收3.22億元,同比增長23%;門店也從2023年的87家擴展至111家,這與巔峰時的2012年不可同日而語,但從生產商轉變為品牌授權商,逐步退出重資產的生產和直營模式,轉向品牌授權和合作經營。其中,將鞋類生產外包,授權合作伙伴設計、生產和銷售,收取品牌使用費,降低自身風險。聚焦核心優勢,保留品牌價值和設計能力,減少對實體店依賴。
- 全面降低耗損,降本增效
2015年起,達芙妮面臨門店過剩、庫存積壓等問題,巔峰時超過6000家門店,隨后幾年大規模關閉門店,尤其清理那些低效、虧損的門店,到2020年僅剩200家,而2022年不足100家。大幅降低運營成本,并且出售非核心資產,打包部分物業回籠資金,采用柔性供應鏈模式,降低庫存壓力,斷臂求生+輕資產+數字化+年輕化,敢于舍棄低效業務,重塑品牌價值。
2023年開始,達芙妮的業績迎來回升,線上店鋪數量由原來的601家增長至790家,覆蓋所有的網上銷售平臺,并且重新簽約了新的代言人,提升品牌形象。面向消費水平相對較高的新世代消費群體,達芙妮注重產品的原創設計,以大眾親民和時尚前衛的差異化品牌矩陣,吸引到多樣化消費群體。
多年前鞋界把百麗稱作是女鞋業的奔馳,而達芙妮是女鞋的寶馬,只是這寶馬終究沒能抗住其他品牌和互聯網大潮的沖擊。如今,當許多人以為它已經被時代拋棄、失去了生存空間,它居然又換了一種方式復活,看來,這就是所謂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輝煌過的達芙妮,可能很難再重返巔峰,但她至少能活下去,這就已經難能可貴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