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當法律追責與輿論漩渦交織,企業該如何在捍衛權益與維護公平環境中尋找平衡?
在國務院、財政部、發改委等部門“一攬子”增量政策的持續推動下,國內家電等領域企業迎來新的增長機遇。其中龍頭企業康佳集團【深康佳A(000016)】發布大股東變更公告后,有望進一步實現價值提升。
然而,近期深康佳A卻陷入了一場“紛爭”——江西康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江西新材”)原實控人朱新明實名舉報康佳內部管理人員職權侵占。事件也激起了群眾深挖深康佳A一直以來通過法律武器來捍衛合法權益的艱辛歷程。
兩者關系源于2018年,深康佳A斥資收購江西新材51%股份。彼時,深康佳A正處于戰略轉型的關鍵時期,玻璃陶瓷新材料業務被視為轉型的重要方向。江西新材擁有高新技術企業資質,其玻璃陶瓷材料業務符合國家鼓勵發展的產業政策,與深康佳A的業務布局相契合。
令深康佳A始料未及的是,高價收購后的良好業績至此之后每況愈下,這一轉變的關鍵人物,也正是朱新明。
據了解,在收購之前,朱新明就已經開始了一場瘋狂的“掠奪”行動,將江西新材的資金轉移到自己名下。江西新材的業績由好變差的“場面”或許也與此有關。
此外,朱新明還被質疑侵吞江西新材2億資金,收購后又拒付給深康佳A 9.38億業績承諾補償款。
公開資料顯示,為了挽回損失,深康佳A在起訴朱新明等履行業績承諾的同時,也對其涉嫌職務侵占的行為向公安機關報了警。
值得關注的是,已官司纏身的朱新明在公安受理案件期間潛逃至國外,企圖逃避司法追責,并在抖音等平臺發布不實舉報,惡意誣告抹黑上市公司,試圖以輿論干擾司法程序。盡管調查證實其內容涉嫌誹謗,但其混淆視聽的目的已達到,與其逃避業績補償的行為如出一轍。
侵吞資金、違背承諾,或許早有預謀
深康佳A當時計劃在完成江西新材的收購后,對其業務進行全面梳理和整合,積極推動玻璃陶瓷材料在電子業務應用領域的應用和發展。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這筆收購似乎前景一片光明。
2017年,江西新材的營收為4.95億元,凈利潤為1.1億元,按照收購時給予的15億元估值,江西新材收購市盈率達到約14倍。
作為收購條件,江西新材原實控人朱新明及其妻冷素敏、共青城金磚融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簡稱“金磚融投資”)、共青城新瑞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簡稱“新瑞投資”)共同作出業績承諾。
各方承諾江西新材2018至2022年凈利潤分別不低于0.6億元、1.2億元、2.5億元、3.2億元和3.5億元,五年累計凈利潤不低于11億元。
若未完成,朱新明等承諾方需按承諾凈利潤與實際凈利潤差額乘以各自持股比例進行現金補償。
但2018 - 2022年,江西新材凈利潤分別為6009萬元、-4099萬元、-1.6億元、-3.1億元和-4億元,遠未達標。
事實上,2017年江西新材凈利潤就已超億元,對賭業績并未大幅超出以往,穩中求進的增長步調完全能實現對賭目標,虧損與發展前景明顯不符,背后原因或許不言而喻。
在收購前,朱新明就已通過多種途徑將江西新材資金通過企業付款等方式,轉入自己名下。
成立于2015年的江西美吉實業有限公司(簡稱“江西美吉”)最初法定代表人周愛軍及投資人周發林均為江西新材員工。
值得注意的是,經審計報告確認及會計師事務所核明,朱新明為江西美吉實際控制人。
2018年4月至7月,即深康佳A收購前,朱新明控制江西新材向江西美吉轉移資金1.45億元,轉賬依據僅有朱新明簽字的付款申請單及付款憑證,并無實際交易。
轉移1.45億元款項后,深康佳A才完成入股。轉移這筆資金前的2017年12月,中央企業貧困地區(江西)產業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簽署投資協議,投資1億元入股江西新材。
該有限合伙的普通合伙人最終控股方是江西國資委。這意味著,朱新明這筆資金轉移,不僅間接損害深康佳A利益,也直接侵占江西國有資產權益。
朱新明等拖欠巨額債務,康佳無奈“討債”
因未完成對賭業績,抵扣尚未支付的股權轉讓款6118萬元后,朱新明和冷素敏夫婦、金磚融投資、新瑞投資應向深康佳A支付業績補償金9.38億元。
但朱新明等各承諾方并未履行補償義務。
按投資協議,江西新材未完成業績目標,朱新明等原實控人應向康佳集團支付估值調整金額12.28億元,并履行回購義務,回購價款約11億元。外加9.38億元補償款。
經公開信息核查,朱新明及其實際掌控的關聯公司所涉被訴案件數量驚人,接近230起,涉及被訴及待訴金額累計高達46.77億元之巨。朱新明、冷素敏及其實控關聯公司被執行案件數量高達近400件,被執行案件金額約1.41億元。
具體而言,康佳集團及其下屬公司針對朱新明發起的訴訟案件數量眾多,涉案金額總計已達9.41億元;同時,康佳集團還計劃通過法律途徑,進一步向朱新明追討因估值調整及回購條款而產生的補償款,金額約為23.28億元;此外,還有多家第三方國資企業也已對朱新明提起訴訟,涉案金額總計高達4.28億元。
針對此次網上熱傳的朱新明舉報深康佳A高管,相關單位調查顯示,一方面,深康佳A與南方愛視公司不存在關聯關系,也不存在股權代持情形,股權交易根據國有產權交易規則進行,不涉及虛增利潤。另一方面,管理人員職權侵占資金實為南方愛視原實控人與朱新明的個人債務糾紛。
“謠言止于智者”,在康佳集團向深圳市南山區公安分局進行“朱新明舉報視頻”刑事控告之后,也為行業提供了一個正面范例:法律底線始于企業敢于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公平競爭環境同樣如此。
而最后更讓人關注的是,公眾輿論在這場博弈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社交媒體平臺上的信息傳播越有話題越容易加速事件的發展,但同時也促使更多人關注到企業治理和商業道德的重要性。未來,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如何正確辯證輿論,也將成為企業和監管部門面臨的新課題。
結構向優,動能向新:啤酒行業的變革之路
健合集團:穿越周期,領航營養健康新紀元
寧波銀行,穩健增長的密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