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浦江畔的某棟洋房里。
一群都市精英正虔誠地舉起香水瓶,對著餐盤里某坨褐色物體噴灑。
這不是什么宗教儀式。
而是人均消費3888元的雨林餐廳壓軸大戲:食用大象糞便前必須完成的"神圣凈化"。
當打工人還在計算滿減優惠時,外灘的弄潮兒們正用4000元一口的象糞甜品。
重新定義《舌尖上的中國》,這次拍的是《舌根下的魔都》。
當全國網友還在玩"吃土"梗時,上海人已經進化到"吃屎"階段。
離譜到讓人不敢想象有錢人的世界,味真重呀。
一、
吃屎都吃出儀式感?魔都餐廳的迷惑行為大賞
當服務員端上"鮮花插在象糞上"這道價值4000元的甜品時,在場的食客終于明白什么叫做"真金白銀買罪受"。
這家號稱"雨林生態餐廳"的魔幻場所,用人均3888的套餐成功演繹了什么叫"花錢當野人"。
進門先要啃芭蕉葉、喝露水,人均舉著小夜燈在煙霧繚繞中玩密室逃脫。
當顧客餓得前胸貼后背時,服務員突然掏出個"味蕾按摩勺",溫馨提示:"上一位客人也舔過哦"。
好不容易坐下吃飯,野豬肉要配野豬嚎叫,鹿肉得聽鹿鳴伴奏,活生生把西餐廳變成動物世界錄音棚。
最絕的是壓軸好戲:大象粑粑甜品。
這道需要提前噴灑香水的"珍饈",讓無數網友直呼"終于實現了吃屎自由"。
兩位創始人聲稱在云南雨林閉關七年研發的料理,完美詮釋了什么叫"七年憋出個臭粑粑"。
二、
賣給上海人的財富密碼:擺盤要空,故事要瘋
要說當代最魔幻的消費場景,還得看魔都美食圈。
這里1600元的泡面要配銀質餐具,16塊錢能買到四分之一個饅頭,200元的可樂必須裝在香檳杯里。
網友總結的"滬上宰客公式"堪稱經典:大盤子裝小菜,空位插根草,撒點醬料渣,輕松賣到八千八。
美術館里158元的"藝術套餐"更讓人大開眼界:手撕墻上的山東煎餅,集體用吸管嗦桌上的果凍,連吃個海苔都要站著蘸蔬菜泥。
這哪是吃飯?
分明是花錢參加當代藝術行為實驗。
最絕的是某網紅咖啡廳推出的"空氣套餐",花288元就能獲得,真的什么都沒有,美其名曰"品味虛無的禪意"。
這些商家深諳"滬上消費心理學":價格標簽不是成本核算,而是身份標價。
當普通人在菜市場砍價時,上海中產正在為"故事溢價"買單。
正如網友調侃:"在靜安區,連西北風都要分前調中調后調"。
三、
從大象糞便到天價饅頭:我們到底在吃些什么?
當云南人忙著澄清"我們真不吃屎",山東人震驚于"非遺饅頭"的營銷套路時,這場荒誕劇早已超出飲食范疇。
某火鍋店推出的"元宇宙鍋底",用區塊鏈技術記錄每一片肥牛的"數字身份";健身餐廳推出的"卡路里盲盒",讓白領們花錢買未知的熱量焦慮。
這些魔幻現實背后,是消費主義精心設計的階級幻覺。
就像《小時代》里顧里說的:"沒有物質的愛情就像一盤沙",而在魔都美食圈,沒有概念的料理就像街邊攤。
當商家用"生態哲學""飲食人類學"包裝產品時,他們販賣的早已不是食物,而是"人上人"的錯覺。
四、
其實上海人真不是冤大頭。
他們不過是在踐行海派文化的終極奧義,生活本身就是藝術。
只是當商家把"創新"玩成"創收",把"體驗"搞成"體罰",這場行為藝術就變了味。
說到底,不管是4000元的象糞甜品,還是4塊錢的煎餅果子,能讓人笑著吃完的,才是好飯。
下次再看到"米其林三星糞便料理",不妨學學《武林外傳》佟掌柜的智慧:"額滴神啊,這哪是吃飯,這是給玉皇大帝上供呢!"
畢竟真正的美食,從不需要用獵奇來證明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