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權力錯置,導致愛的認知失調。
hi,我是貓。
為什么很多人要靠養寵、養孩子,才能把自己養一遍?
表面上看起來是因為缺愛、不懂得愛,成長軌跡中沒有愛的樣板參考,實質上是他們在復制權力關系,扭轉自己現實中親密關系的權力不對等境遇,在這個過程中重新找回自己愛的能力。
對于寵物跟孩子來說,大人對他們幾乎擁有絕對的權力。
尤其是寵物,幾乎一生都不可能離開主人,他們自己想不想還很難探究,但從能力來看,他們沒有獨立能力、只能依附于喂養者。
而這種權力關系,就意味著處于關系上位者的大人,可以收放自如地給出愛,想給就給,不給就回收。但現實來看,卻是處于關系中的下位者,孩子、寵物反而供給了不離不棄,不求回報的愛。
按道理來說,更有權力的人,應該更有能力、也更能給出這樣的愛才對,而現實卻恰恰相反。
問題就出在有些人不分場合,把權力的應用場景也搬回親密關系中,他們并沒有真正升維地去理解權力與愛的關系。
真正的愛是盡管我們權力不對等,但這并不意味著我擁有隨意傷害你、嘲弄你甚至是審判你的權利。權力不是強者的暴政,而是傲慢者的自大。
很多人在工作、事業、人際關系中,享受太多權力的便利性,于是他們就錯誤地把權力也遷移放在親密關系的核心位置,自己強大,擁有權力的時候唯我獨尊,失權的時候道德PUA,重新奪權,一直都處于爭權奪利的把戲中,淪為權力的傀儡,卻沒有真正地去看到所愛之人真實的樣子。
一個長期在親密關系不被看見的人,表現出了如你們所見的,缺愛、自我客體化、沒有安全感、整天患得患失。這并非他本意,很可能是處在一個動蕩不安的關系環境。他的情緒只能跟著別人的心情走,他整個人依附在別人身上,失去了自己的主體性。
任何人都要警惕如果有人打著“愛你”的旗號,大言不慚地強調,自己對你的愛才是最無私的,但行動上卻控制你的正常決策,干涉你的生活,讓你活在失去尊重感的生活中。這種愛按照他人的標準是愛,但是對于自己來說,卻是自斷生路,被控制的絕望之愛。
真正愛你的人,會激發你的主體性,而不是想方設法滿足自己的私欲,權力癮。
因為愛你,看見了你的獨特性,愛你本來的樣子,并支持你按自己的方式生長,讓你成為真實更好的自己。如果兩個人都想讓對方接受自己的標準,按照自己的期待來行事,那么愛成為一場主體性的爭奪,就會讓人苦不堪言。
能在愛人的面前,真實、自在,不加掩飾的做自己,是足夠幸運的。
做自己不是只展示對方想要的一面,而放棄自己的另外一面,是全然地接納,看見自私、善良、利己、利他、懦弱、膽小等都是某個階段展示出來的特性,你缺什么補什么,你不要什么就修什么,而不是讓別人把你綁在恥辱柱上審判才是真正的愛。
人只有在安全自在,能找回主體性的環境中,才有機會長出愛的能力。
因為將心比心,你得到了發展自我的土壤,那么自然你也會給予他人對等的空間和時間、自由。至于權力,那只是發展自我自然而然就會得到的東西。
擁有權力從來不是什么至上榮光,真正的榮光是你擁有權力,但你不濫用,也不隨意使用,而是慎用。做更好的自己,更不是成為權力的傀儡,而是做自己的主人。
為什么會說愛會流向不缺愛的人?
其實很多人沒有深究這個原因,本質上就是越有主體性的人,越不擔心別人的愛流失,他們有自己愛自己的方式,更欣賞自己的獨特性跟吸引力,在關系中不會展示出唯唯諾諾,自卑等討好行為。
一個人不在乎什么,他就很難在這個方面上失落,因為就算沒有了別人的愛,他也能愛護自己,至少是不敗的。
不敗之人,有更多的機會和可能性,讓更多的資源流向自己。你想要獲得愛,一定要在自己獨處也能感受到幸福的時候去,因為這個時候,別人的愛只是錦上添花,有或者沒有,都不影響你,這種狀態反而更容易擁有更舒服的關系。
內在價值感充足的人,離開任何一段關系都可以生活,不需要予以予求,松手的那一瞬間,什么都有了。
無所求必滿載而歸,而真正所求,都是自己心之所向,情之所至,這樣的人更能得到一份好關系的滋養。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