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老面新吃法,廚房小白也能玩轉的涼皮手藝
哎,我說各位看官,您家里那袋面粉是不是又準備蒸饅頭了?前陣子我二嬸來串門,看見我家案板上堆著半袋子高筋粉直搖頭:"現(xiàn)在的年輕人啊,就會蒸個死面疙瘩!"說著從褲兜里掏出塊藍布手帕,抖落出張泛黃的油紙——嘿,敢情是五十年代國營食堂老師傅傳下來的涼皮方子!
要說這涼皮啊,可比涼面省事多了。您看那涼面得掐著表煮面條,過涼水還得甩干抖散。咱這老方子涼皮,頭天晚上把面和好,第二天睡個懶覺起來直接上鍋蒸,連澆頭都不用現(xiàn)炒,黃瓜絲兒一拌就成。最關鍵是不挑面粉,您家那袋快過期的中筋粉照樣能用,保準做出來透亮兒筋道,筷子挑起來能彈三彈!
去年我第一次試手,圖省事用自發(fā)粉,結果蒸出來的涼皮活像餃子皮泡發(fā)了,氣得我家那口子連說三天"敗家媳婦"。后來才摸著門道,原來涼皮要滑溜,得靠面筋和淀粉的完美分離...
第二章:手把手教您玩轉"洗面魔法"
咱們現(xiàn)在擼起袖子開干!先準備個大湯盆,倒進去兩碗普通面粉(約500克),撒一撮細鹽提筋性。這時候重點來了——加水得跟哄小孩似的,少量多次地添。右手倒水左手攪,攪到盆里全是面疙瘩就停手,這時候面還糙得很,別急著揉。
揉面講究"三光政策":手光、盆光、面光。您就想象在給面團做馬殺雞,先是用掌根往前推,再疊回來轉方向。揉到面團表面跟小嬰兒屁股似的滑溜,蓋塊濕布讓它睡個回籠覺。夏天醒半小時,冬天得捂?zhèn)€把鐘頭,這期間您該追劇追劇,該遛狗遛狗。
重頭戲來啦!接半盆涼白開,把睡醒的面團泡進去,開始施展"洗面大法"。兩手抓著面團輕輕揉捏,跟搓羊毛衫似的,眼看著清水變牛奶。這時候可別犯強迫癥,洗到水發(fā)渾就換水,前兩三遍的淀粉水要單獨留著——這可是涼皮的魂兒!
面筋洗到只剩彈牙的黃色團子,加指甲蓋大的酵母揉勻,擱溫暖處發(fā)著。這時候該伺候淀粉水了,把幾遍洗出來的"牛奶"倒進大鍋,靜置四小時以上。您要是急性子,放冰箱能縮短到倆小時,就是得記著蓋保鮮膜,別讓冰箱味兒串了。
第三章:老師傅不會寫在紙上的訣竅
1. 洗面水溫有講究:涼水洗得慢但筋道,溫水省時容易散。我折中用25℃左右的溫水,既不讓面筋發(fā)黏,又能保住淀粉的滑溜勁兒。
2. 沉淀分層要看天:夏天濕度大,淀粉沉得快;冬天得給盆底墊個熱水袋。分層好的淀粉漿應該是上層清水能養(yǎng)金魚,下層濃漿攪起來像融化的冰淇淋。
3. 蒸盤抹油有門道:別直接用油刷,撕塊肥豬肉在熱鑼鑼上一蹭,"滋啦"一聲油膜均勻還不掛漿。沒豬油用熟油也行,就是得等油涼了再抹。
4. 火候掌控生死線:煤氣灶要調成內圈小火,電磁爐開1200W最合適。蒸的時候蓋嚴實,冒大氣就壞事了。見著涼皮起大泡,趕緊連鑼鑼浸冷水,一揭一個準。
沒有專業(yè)鐵鑼鑼?不銹鋼托盤、蛋糕模具底都能湊合。我鄰居更絕,拿電餅鐺當蒸鍋,鋪張油紙直接烙,雖說沒蒸的透亮,倒也別有風味。
www.biqisu.cn
www.dadiji.cn
www.jiadeni.cn
www.hhqia.cn
www.haoeng.cn
www.waishei.cn
第四章:澆上一勺生活滋味
端著剛出鍋的涼皮,我突然明白為啥老一輩把這當看家本事。您看那透亮的皮子疊在青花瓷碗里,抓把焯過水的綠豆芽,水蘿卜絲碼得齊整,最后澆上三勺秘制料水——頭勺蒜水提香,二勺陳醋開胃,三勺油潑辣子畫龍點睛。
昨兒個給樓上王奶奶送了一碗,老人家吃著吃著抹眼淚:"跟我老頭子當年在國營食堂嘗的一個味兒..."要我說啊,這涼皮最妙的不是滋味,是洗面沉淀時的期待,是揭皮那刻的驚喜,是讓快發(fā)霉的面粉重獲新生的魔法。您要是看饞了,趕緊翻出那袋落灰的面粉,咱們廚房見真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