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前言
乾隆年間,清軍士兵正將最后一批準噶爾部眾驅往戈壁深處。
那片曾讓清朝三代帝王都十分頭疼的準噶爾故地,當時已經白骨遍野,徹底被滅族。
話說回來,準噶爾早已臣服,最終還是被滅族,是什么讓乾隆帝下定了永絕后患的決心?
準噶爾部是一個游牧帝國,最開始是漠西蒙古衛拉特四部之一。
到了17世紀中葉,在噶爾丹的鐵腕領導下迅速崛起,鼎盛時期的疆域甚至橫跨中亞草原,東抵哈密、西至里海,成為連接中原與中亞的重要之地。
康熙二十七年,噶爾丹率軍正式拉開了與清朝持續七十年的拉鋸戰,為了平定動亂,康熙帝前后共三次御駕親征討伐噶爾丹。
噶爾丹不是清朝的對手,康熙在烏蘭布通、昭莫多等地重創準噶爾騎兵,但游牧民族聚則為軍、散則為民,清軍始終難以徹底消滅對手。
正所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準噶爾一直都在籌謀攻打清朝。
到了雍正十年,清軍因輕敵冒進遭遇慘敗,萬余精銳幾乎全軍覆沒,被迫與準噶爾以杭愛山為界議和,這就將戰局優勢徹底扭轉。
準噶爾憑借地理優勢和騎兵靈活作戰的策略,成為清朝啃不動的 "硬骨頭"。
天有不測風云,一場天花瘟疫讓噶爾丹策零染病身亡,留下三子一女,就此內部爆發爭奪皇位的動亂。
這場汗位爭奪戰持續了十年的時間,讓準噶爾沒有精力再去侵略他國,人口也因為戰亂與瘟疫銳減。
正如《平定準噶爾方略》所提到的:“部眾離散,牧地荒蕪,牛羊十不存五。”
在這樣的情況下,走投無路的阿睦爾撒納只能投奔清朝。
乾隆帝起初還覺得他們確實深受內亂之苦,如果能趁此機會幫他們解決了問題,讓他們歸順,豈不是一舉兩得?
但是乾隆帝判斷錯了,準噶爾此時的投降并不像表面那樣誠懇,他表面上懇請清軍協助平定達瓦齊,實則暗藏取代汗位的野心,只是想借刀殺人。
清軍此次進軍異常順利,乾隆帝打算延續以蒙治蒙的策略,將準噶爾分為四部。
沒想到阿睦爾撒納突然反悔,不僅拒絕接受輝特汗封號,還把準噶爾的舊印藏了起來。
阿睦爾撒納
從歸附到反叛,還沒等乾隆反應過來,他的野心就徹底暴露了。
阿睦爾撒納趁清軍毫無防備,直接率軍突襲伊犁清軍駐地,殺死定北將軍和參贊大臣。同時煽動蒙古親王青袞咱卜,聯手發動撤驛之變,切斷清軍通訊補給線,導致北疆局勢全面失控。
乾隆帝這才意識到,準噶爾貴族的歸附不過是權宜之計,其內心要壯大準噶爾的心思從未停止過。
至此,阿睦爾撒納的背叛像一根導火索,徹底引爆了清朝對準噶爾積累七十年的怒火。
準噶爾地處中亞核心,沙俄對其滲透從未停止。
早在1750年,沙俄便向阿睦爾撒納提供軍火,承諾支持他成為準噶爾大汗,阿睦爾撒納反叛后,更是直接逃往沙俄尋求庇護。
當初噶爾丹兵敗后假意臣服,暗中卻聯絡沙俄借道西藏偷襲清軍,甚至在和談期間仍與沙俄私通,若準噶爾與沙俄結盟,清朝將面臨兩面夾擊的困境。
原本乾隆帝還嘗試歸化準噶爾,但每次都換來阿睦爾撒納的反叛。
殘酷的現實讓他意識到與其耗費兵力反復平叛,不如一勞永逸消除這個定時炸彈,此時的準噶爾,只有滅族一條路能走。
因此,乾隆帝在承德避暑山莊召開的御前會議上罕見地露出殺機,表示準噶爾反復言而無信,如果不徹底鏟除,西北將永無寧日!
清軍在伊犁河谷、塔爾巴哈臺等地展開拉網式搜索,凡遇準噶爾人,無論老幼盡行誅戮,準噶爾汗國的文獻典籍被付之一炬,藏傳佛教寺院遭摧毀。
這場大殺戮持續了兩年時間,數千里間只有白骨遍野,幾乎沒有幸存者。
就這樣,曾經縱橫中亞的準噶爾汗國,最終僅以 “準噶爾盆地”的地理名稱留存于史冊。
乾隆帝的這場滅族屠殺倒是在歷史上引起了爭議,
圖源網絡
支持者認為這是維護國家統一的必要代價,準噶爾的滅亡,讓新疆徹底納入清朝版圖,此后百余年再無大規模分裂活動。
但批評者指出,
這種政策違背了儒家傳統,是人道主義災難,準噶爾部的文化傳承被斬斷,無數無辜牧民成為政治斗爭的犧牲品,從此埋下了民族仇恨的種子。
準噶爾因“作死”走向毀滅,卻也因毀滅促成了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
或許在國家統一的道路上,從來沒有溫情的和解,只有利弊權衡的殘酷博弈。
平定阿睦爾撒納后之亂
參考資料:
《平定準噶爾方略》,傅恒等奉敕撰,故宮博物院藏本1770 年
《清高宗實錄》,卷 673-678,中華書局1985 年
《中國邊疆經略史》,馬汝珩、馬大正著,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 年
《平定阿睦爾撒納后之亂》百度百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