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決小區消防安全隱患,從去年開始,全國各地都加大力度解決住宅小區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問題。今年開始的“以舊換新”,除了車身可以獲得補貼500元,交回鋰電池換成鉛酸電池還可以額外多補200元。這項政策的出臺,也是為了從根子上解決電動自行車起火問題。
這項工作對于各個小區的消防安全十分重要,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要給電動車找專門的地方停放充電并不容易。若是安置房小區,車棚改造還算平靜,輪到商品房小區難免引發一些爭議,近段時間發生在泉州一個新盤的事情就很典型。
此前本號文章提到,自去年以來泉州土拍主要靠本市國企兜底。但是拿了那么多的地,開發速度卻沒有跟進,很多項目一直不見開盤的消息。這樣“謙恭禮讓”只能眼看著財政收入減少,其他房企對此并不領情。
事實上在2024年以前開售的泉州國企樓盤賣得還算不錯,除了北峰確實賣不動,城東、東海、江南的樓盤都從外地開發商嘴里搶下不少肥肉,這也讓泉州城建集團在2024年首次躋身中國500強。
但與深耕地產行業多年的品牌房企相比,泉州城建涉足商品房開發領域時間不算太長,以前只是偶爾做幾個項目試試水,從未像近兩年這樣大量拿地。那么,大規模開發商品房以后,泉州城建的樓盤品質如何?按理說只能等一個個項目交了房,拿到實物以后再看口碑。
不過,近期鯉城區城建江南里的業主就顯得非常心急,該樓盤今年底才交房,還沒拿到實物意見就有不少。他們在人民網上投訴開發商嚴重減配、虛假宣傳。主要理由是2023年買房時看過沙盤,當時說是輕奢小區,可是現在很多人看了都說是安置房標準。
那好端端的商品房怎么被他們說成安置房呢?業主們說的景觀水池被砍掉,綠化設計與沙盤不一樣,大門顏色與宣傳不符等等,這些理由都站不住腳,開發商已經明確回答,合同中有句話寫得清清楚楚:“沙盤模型展示僅作為概念方案示意,不作為出賣人的任何承諾”。
現房是現房,沙盤是沙盤,這是買房之前應知應會的基本常識。各種廣告單、效果圖、宣傳畫也僅供參考,有人一廂情愿相信人家的宣傳資料能怪誰呢?除此之外,還有一條讓一些業主怨聲載道,那就是電動自行車停放從室內移到了室外,他們覺得這樣沒有人車分流會威脅“人身安全”。
那為什么該小區會有這項改動呢?泉州江南城市建設集團告知業主,這是因為泉州住建和消防部門聯合發布通知,要求電動自行車集中停放,充電場所應集中布置,并宜設置在室外或既有的非機動車庫內。這樣一來,該小區原設計在架空層的非機動車位就必須調整至室外,人車分流固然沒了,但是這樣可以杜絕消防安全隱患。
看到這里,我很想問問這些投訴的業主:你們家人平時不騎電動自行車嗎?電動自行車在路面上騎就能威脅人身安全?要是鄰居騎個車都覺得有威脅,恐怕你們還是別上街,外頭四輪車遠比兩輪車速度快,更加有危險哪!
福建并沒有一線城市,也沒有多高的平均工資,很多商品房雖然銷售時吹得天花亂墜,但住在里面的大多也只是普通家庭。所謂的“輕奢小區”,本質上與安置房并無區別,住的是一樣的平民百姓。不管商品房還是安置房,大家出門同樣要騎兩輪車,并不是買套房、欠了債,就真以為自己邁入了富人行列。“里子”比“面子”要緊,愛慕虛榮何如生活方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