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想衡量工藝總平衡狀態的好壞,可以設定一個定量值來表示,通常就是生產線平衡率或平衡損失率,以百分率表示,那么,精益生產中,生產線平衡率如何計算?
首先,要明確一點,雖然各工序的工序時間長短不同,但如前所述,決定生產線的作業周期的工序時間只有一個,即最長工序時間--瓶頸工序時間。同時需要區分瓶頸時間與節拍時間,所謂的節拍時間TAKT TIME 是按照客戶要求設計的,他的計算方法是等于工作時間*3600sec/需求產量
1) 生產線的平衡計算公式
平衡率=(各工序時間總和/(工站數*瓶頸工序時間))*100%=(∑ti/(工站數*CT))*100%
2) 生產線的平衡損失率計算公式
平衡損失率=1-(各工序時間總和/(工站數*Takt 時間))
常見問題解答
問1:什么是生產線平衡率?
答:生產線平衡率用來衡量各工序時間分布是否均勻。計算公式是各工序時間總和 ÷(工站數×瓶頸工序時間)×100%。平衡率越接近100%,說明生產線運轉越平滑。
問2:節拍時間(TAKT)和瓶頸工序時間(CT)有什么區別?
答:節拍時間是按客戶需求設計的單位時間產量節奏,用可用工作時長×3600秒÷需求產量得出。瓶頸工序時間是各工序中耗時最長的那個,決定了生產節奏的上限。
問3:平衡損失率如何理解?
答:平衡損失率=1?(各工序時間總和 ÷(工站數×節拍時間))。它反映生產線因工序不均造成的浪費。損失率越低,說明資源利用越高效。
問4:理想的平衡率和損失率是多少?
答:一般來說,平衡率在90%以上較理想;損失率應低于10%。但實際目標需結合產能、產品復雜度和工序特點來制定。
問5:平衡率偏低時怎么辦?
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 調整工站數量或工序分配,讓高耗時工序分攤到更多工位;
- 優化瓶頸工序,縮短其作業時間;
- 引入多能工或自動化設備,提升生產節奏。
這樣可提升平衡率、減少損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