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蘋果公司這個全球消費電子巨頭有點欲哭無淚,當前,美國市場約80%的iPhone(每年超過6000萬部)在中國生產。
前段時間為了緊急應對特朗普關稅問題,不得不全力以赴往美國運貨,截止到2025年3月,蘋果已從印度向美國“搶運”了600噸價值20億美元的iPhone。
現在,媒體揭露出一個了勁爆消息:印度26%關稅(截至2025年4月)比中國面臨的對美關稅低得多,這使得蘋果要把在美國賣的iPhone生產線全部打包搬到印度去,以實現到2026年底美國銷售的蘋果產品“絕大多數產自印度”的目標。
之前一提蘋果供應鏈,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中國制造”的金字招牌。現在突然要挪窩到印度,蘋果要處理的麻煩事可不少。
01
為啥要搬?
關稅逼得蘋果“走投無路”
特朗普一拍桌子,對中國進口商品加了一堆高額關稅,中國制造的iPhone就首當其沖,成本蹭蹭往上漲,大棒面前,身為美國的親兒子也沒用,蘋果心里苦啊,不能眼睜睜看著巨額利潤被關稅吃掉?
于是,它開始四處找“避風港”,而印度正好使勁拋出橄欖枝——推出了各種優惠政策,減稅、補貼,終于讓蘋果權衡利弊之后,決定把美國市場的iPhone生產線,統統打包搬到印度。
富士康和塔塔是蘋果在印度的兩大主要供應商,目前在印度共有三家工廠,另有兩家正在建設中。
蘋果印度的年產量將在幾年內達到 300 億美元,印度在全球 iPhone 產量中的份額將從目前的 14% 增加到 26% 以上。
可現實哪有這么美好?這事兒聽起來簡單,熟悉印度人風格的人都知道,這個決定做起來容易,背后卻是步步驚心。
02
麻煩不斷
印度的“硬傷”讓蘋果頭疼
蘋果供應鏈在印度遇到的麻煩一覽表
制造成本在印度比中國高5%~8%,而且過去多年,蘋果已經在印度布局上可吃了不少的苦頭。
最直接的是勞動力問題,中國工人干活速來以麻利著稱,中國制造的iPhone質量杠杠的,蘋果的嚴苛標準都能輕松達標。
可印度這邊呢?工人素質參差不齊,工廠出錯率高得嚇人,有時候成品率連50%都不到。
對品質要求極其苛刻的蘋果,啥時候受過這氣?印度的品質控制和生產效率簡直就是噩夢。
再看看基礎設施,印度更是讓蘋果抓狂。交通堵得像蝸牛爬,物流慢得讓人懷疑人生,電力還三天兩頭掉鏈子。
蘋果的供應鏈是個精密機器,哪經得起這么折騰?一個環節卡住,整個生產計劃就得泡湯。
更別提印度的法規了,勞動法、環保標準非常苛刻,蘋果和它的供應商得使出渾身解數去適應。
更糟的是,印度的政策還不太穩定,今天說好明天就變臉,這種不確定性讓蘋果的投資像是賭桌上的一把牌,輸贏全看運氣。
但即便如此,蘋果還是決定以身試險,看來地緣因素的陰影已經讓蘋果到了“兩害權衡取其輕”的地步,找個備胎,哪怕次一點,也比美國市場的iPhone被迫漲價100%要強。
權衡利弊之下,蘋果還是決定賭一把了。印度人口多、市場大,目前官方又敞開懷抱歡迎外資。
蘋果有錢有技術,完全可以通過投資和培訓,慢慢把印度的生產水平拉起來。況且,蘋果在中國還有大本營,短期內不會輕易撒手。
03
未來咋變?
供應鏈一分為二還是回美國?
那么,蘋果的全球供應鏈會怎么演變呢?
有種說法挺靠譜:它可能會一分為二。
面向美國市場的iPhone完全從印度生產,避開關稅;面向其他市場的產品繼續留在中國、越南和泰國,靠那兒的效率和成熟體系撐著。
這樣,蘋果既能應付美國的壓力,又不至于扔掉中國的優勢。
有人猜,蘋果最終會不會把供應鏈搬回美國本土?畢竟,美國政府一直嚷嚷著要制造業回流,技術創新能力也擺在那兒。
可這事兒想想就頭大。在美國造iPhone,勞動力成本得翻好幾倍,蘋果的利潤還不得被活活砍掉一半?
再說,美國的供應鏈哪有中國那么完善,短時間內搭不起來這種高效的生產線。蘋果要是真回了美國,估計得先把錢包捂緊點,別被成本坑死。
更現實的可能是,蘋果會在印度和中國之間玩平衡術。一邊繼續靠中國生產全球產品,一邊在印度打造美國市場的專屬生產線。
同時,它可能會在美國搞點高端制造和研發,扔點骨頭給特朗普看,順便刷刷存在感。
這種多元化的布局,能讓蘋果在全球亂局里靈活應變,不管風往哪吹,都不至于翻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