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明顯地感覺到國企改革的步子邁得更大了,
其中最突出的一點就體現在:央企及地方國企的合并重組,在持續加速。
央企戰略性重組案例:
中國船舶吸收合并中國重工:合并后中國重工終止上市,中國船舶作為存續公司整合雙方造船業務;
東風汽車與(中國兵器裝備集團)長安汽車重組:旨在整合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領域資源,提升技術協同與市場競爭力;
中國鹽湖集團成立:由五礦鹽湖、鹽湖股份等組建,整合青海鹽湖鋰、鉀等戰略性資源,助力新能源產業鏈布局;
除此之外,還有國家電投集團內部重組、國機集團整合等。
地方國企重組動態:
國泰君安擬吸收合并海通證券、重慶物流集團與中國物流集團戰略整合、山東種業集團與魯糧集團整合組建山東省農業集團、
吉林明確,2025年將推進吉能集團、交投集團、一汽吉林戰略性重組,等等。
事實上,國央企的重組、整合并非新鮮事,自2003年GWY國資委成立以來,中央企業就已經從2003年前的196家減少到了2024年的98家:
圖源:《國企》公眾號
國央企在我國經濟中的地位舉足輕重,2024年,全國國有企業營業總收入達到84.72萬億元,占GDP62.8%的比重,但仍有相當一部分國央企,內部存在“大而不強、過度競爭、功能分散”(來自:國家審計署報告)的問題。
通過合并重組,可以突出做強做專、聚焦主責主業、并加強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布局,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減少內耗、提升產業集中度和競爭力,是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的題中應有之義。
不過,作為國央企人,最關心的恐怕還是那些關系自己切身利益的問題:
公司合并重整后,我的工作會有什么變化?
有沒有可能被裁員?
原有職位能保留嗎?
合并后待遇會提高/減少嗎?
合并重組后,我的勞動合同會如何處理?
1、公司合并重整后,工作會有什么變化?
一是崗位的變動。
合并后企業會重新梳理業務結構、組織架構和崗位設置,
一部分重復、冗余的崗位可能會被裁撤、合并,一部分長期不盈利、低價值的業務可能被直接剝離、關停。
這種情況下,有的員工可能會被分流、調崗,有的員工可能面臨解約風險,有的則可能需要通過競聘上崗等方式決定去留。
當然,大部分企業還是會盡量平穩過渡,如長安汽車與東風汽車合并后,官方聲明“20萬員工崗位不受影響”。
二是管理層的變動。
合并重組后,往往涉及到業務整合、部門合并、管理層級調整等,極有可能容納不了雙邊原本的管理崗位,特別是中層和高管。
這樣的話,一部分管理人員會退出崗位,可能會降職降級、調入其他分子公司,也有可能退居二線、提前退休,等等。
對于員工來說,領導的變動也意味著需要打破舒適區,重新適應新的管理方式和領導風格。
三是薪酬福利可能發生變化。
合并重組后企業可能會整合薪酬體系和標準,一部分員工的薪資可能面臨調整。
譬如有讀者單位被另外一家央企三級單位整合后,就面臨企業年金的接續問題、績效比例變化的問題,等等。
四是企業文化可能需要重新適應。
眾所周知一千個企業可能就有一千種不同的企業文化,
有的公司等級森嚴,有的公司層級相對扁平;有的管理規范,有的混亂;
有的“老國企”作風濃厚,反應遲鈍、動作保守,有的則相對新銳、進取,等等。
合并后,假如遇到一家價值觀合拍、企業文化對路的公司,無疑是幸運的,甚至能發揮出在原有環境中沒有被發掘的潛能;
但若無法適應新公司、新文化,卻也是一種考驗和煎熬。
2、公司面臨合并重整,應該做些什么?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四條、用人單位發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況,原勞動合同繼續有效,勞動合同由承繼其權利和義務的用人單位繼續履行。
第十條、勞動者非因本人原因從原用人單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單位工作的,勞動者在原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計算為新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
短期來講,若原勞動合同約定的崗位、薪酬等發生變化,公司都需要與勞動者協商一致,才能以新的主體重新簽訂勞動合同,所以若遇到不合理的降薪、調崗、變更合同主體(如部分公司將正式員工轉為勞務派遣)等,都要注意保留一手證據,保護好自己的合法權益。
長期來說,對于現在的職場,“變”是常態,
個人惟有盡量往核心崗位靠攏、保持跨領域的學習能力,提升自己的價值和競爭力,才能適應職場環境的不斷變化,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每一次合并重組,都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對于一部分人來說是“危”,對于另一部分人來說也可能是“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