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媽悟語
在過去的考試中,孩子在做按順序填數字時,遇到過兩次沒有思路的情況。
第一次:31,34,37,(),()。
一眼看不出規律,數字不連續,也不像緊隨其后的題目,都是整數,早在幼兒園時期就非常熟悉,因為看數字積木看的多,自然就記住了。
第二次:78□70□□
兩個數字不相鄰,無法套用以前計算兩個數差值的方法,又該怎么找規律呢?不知從何入手!同樣的,前面的都是差5,也是幼兒期天天念叨的規律。
孩子為什么沒有思路呢?
畏難情緒嚴重!
每次看到新題目,就感到害怕,認為自己不會做,沒有動力用已有的知識思考解決,直接撂挑子。
規律識別困難!
不知道這些題目其實是考查連續加減,不會進行知識轉化,不懂如何靈活運用。
觀察和歸納能力不足!
沒有養成逐項對比、標記變化的習慣,導致難以發現規律。
總之就是學習動力不足、解決問題能力欠缺、基礎不扎實,缺練。
怎么教孩子找到規律?
目前來說,這類題目還停留在“規律連續且一致”的層面,還沒有出現交替變化,學起來并不難。
首先,提升解題自信。
要讓孩子知道,學校里考到的題目不會超綱,不過也不會和課本上的題目一模一樣,會有很多變化,但都可以用已有知識去解決,讓孩子充滿信心挑戰看起來有些難的題目。
像這類題目,其實就是課本51頁的“連續減一個數寫出差值”,在考試中會改變被減數和減數出現同類題,也會換個形式搖身一變成“按順序填數字”,算法都是一樣的。
幫孩子建立知識點的鏈接,就從很大程度上消除畏難情緒。
其次,分步引導。
問孩子:誰比誰大幾?根據具體題目調整問法,幫助孩子發現固定差值。
比如,
問:34比31大幾?37比34大幾?有什么共同之處?
孩子能算出差值都是3,從而知道后面的空格內是相鄰數字+3。
問:78比70大幾?中間可以填哪些數?哪個數可以保證增加的是同一個數?
孩子能算出差值是8,枚舉出77、76、75、74、73、72、71。計算發現74合適,78-74=4,74-70=4。
進一步引導,4是不是正好是8的一半,為后面的歸納總結打基礎。
在紙上畫出相鄰數的增減,標記變化,觀察連續加減一個數的規律。
還可以用數棒或積木塊具象展示,讓孩子看到數字的直觀變化。
依次擺出增加的數量,或者依次拿走減少的數量,感受數字的增加和減少。
最后,規律歸納訓練。
歸納做題步驟,有條理地解決問題。
第一步,觀察數字是遞增還是遞減。遞增是加同一個數,遞減是減同一個數。
第二步,計算相鄰兩個數之差,找到每次增加或減少的數字。
若兩數連續,計算一次即可。
若兩個數中間有一個空格,需計算兩次。兩數相減后,再想差值的一半是多少。(上學期已經學過一半的概念,孩子也能理解)。
第三步,按照增減規律,加減第二步計算出的差值,填入空格內。
第四步,驗算差值。計算每兩個相鄰數的差值,看是否是同一個數。
按以上步驟解答“31,34,37,(),()”。
- 數字越來越大,是每個數增加一個數。
- 34-31=3,37-34=3。
- 那么37后面是37+3=40,40后面是40+3=43。
- 43-40=3,40-37=3,差值一致,正確。
按以上步驟解答“78□70□□”。
- 數字越來越小,是每個數減少一個數。
- 78-70=8,8的一半是4。
- 那么78后面是78-4=74,70后面是70-4=66,66后面是66-4=62。
- 78-74=4,74-70=4,70-66=4,66-62=4,差值一致,正確。
同類題目練習
孩子理解了這類題目的做法,明確了做題步驟,但是不經過重復訓練,也只是淺嘗輒止。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的理解記憶也會變得模糊,所以還要找同類題目進行練習,培養觀察和思考習慣,提升能力。
為孩子找了部分練習題,可以練習鞏固。
一年級數學,按順序填數字,并不是很復雜的問題,但是因為孩子見得少,容易卡殼,要幫助孩子克服畏難情緒并打開思路。
根據孩子的認知特點,通過和聯系課本知識、提問引導、直觀演示、針對性練習,能讓孩子逐步掌握規律分析,提升解題信心,提高做題準確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