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exie,編輯|伊凡
上周末,哥倫比亞大學正式做出一項決定:暫停 21 歲學生 Chungin “Roy” Lee 的學業資格。原因很簡單——他和搭檔 Neel Shanmugam 開發了一個可以在技術面試中實時作弊的工具,被學校認定違反誠信原則。
然而,還沒等這場處分塵埃落定,Roy Lee 便宣布了另一條消息:他的創業公司Cluely剛剛完成 530 萬美元的種子輪融資,由 Abstract Ventures 和 Susa Ventures 聯合領投。這一次,他打算把原本只是“作弊面試”的工具,升級為能在銷售談判、遠程會議中“作弊一切”的商業化系統。
我們正在建立一個針對中美創投人士的社群,實現更好的鏈接,希望了解北美創業項目、投資、及有出海需求,歡迎加“硅兔君”助手,拉你入群,共同交流。
進群后你將得到:
北美創投資訊的更新、了解優秀的創業項目與案例;
資源對接,咨詢服務,與北美一線大廠、創業者及投資人交流機會。
從校園作弊工具到融資百萬
Cluely最早的雛形是Interview Coder,一個專為繞過LeetCode技術面試而開發的小工具。Lee和Shanmugam并不回避其初衷,他們對LeetCode面試流程的不合理性感到不滿,LeetCode是一個用于編碼面試準備的在線平臺。該平臺提供編碼和算法問題,供用戶練習編碼。不過,Lee和Shanmugam認為死記硬背的算法題根本無法反映軟件工程師的實際工作能力。
Interview Coder在技術上并不復雜:通過一個隱形的瀏覽器窗口實時捕捉問題,后臺調用大模型生成答案,低延遲回傳給用戶,做到面試官即使共享屏幕也無法察覺。
憑借這套系統,Lee成功拿到了Amazon、Meta、TikTok、Capital One等科技巨頭的實習機會。
隨后,Lee在X平臺發布了自己使用工具通過Amazon面試的經歷,這很快引發了廣泛關注,尤其是一位Amazon高管注意到這條帖子后直接聯系了哥倫比亞大學,最終導致校方對Lee進行停學處分。而Lee隨后將哥大的處分信公開,一夜之間讓“AI作弊工具”這個話題在社交平臺爆紅。
這意外的曝光反而成為Cluely最好的營銷。處分信公開后,Cluely網站流量激增,注冊用戶數量迅速攀升。爭議成了最佳宣傳,也為后續的融資談判奠定了關注度基礎。
在輿論持續發酵的背景下,Lee與Shanmugam決定放棄學業,全職創辦Cluely,將這套工具系統化、商業化,并把應用場景從技術面試擴展到各種高壓測試場景。
Cluely:藏在瀏覽器中的隱形AI助手
現在的Cluely,已經遠遠超出了最初的Interview Coder。它本質上是一個桌面助手,通過隱藏在瀏覽器內的不可見窗口運行,支持用戶在面對面試官、考官、客戶時,實時接收AI生成的最佳回答。
具體來說,Cluely覆蓋了以下使用場景:
?技術/非技術類面試
?線上考試、測驗
?銷售電話和商業談判
?遠程會議中的即興答復
官方介紹中,Cluely特別強調“隱蔽性”和“實時性”,不僅界面隱形,而且響應時間經過優化,能在幾秒內給出結構清晰、語言自然的答案。Lee透露,Cluely目前已實現超過300萬美元的年化經常性收入(ARR),增長勢頭強勁。
在Cluely的官方網站上,公司發布了一份宣言,將自己比作歷史上曾被視為“作弊工具”的科技產品: “計算器、拼寫檢查、Google,剛出現時都被罵成作弊工具。但今天,沒有人會質疑使用它們的合理性。AI,只是下一個必然。”
宣言中質疑了傳統學習方式的價值,強調在AI時代,提問能力可能比記憶知識更重要。Cluely將這種觀點作為其產品定位的核心理念,試圖重新定義人們對“作弊”與 “輔助工具”的認知邊界。
為了宣布Cluely從Interview Coder的品牌重塑,Lee發布了一段制作精良但引發爭議的宣傳視頻。視頻中,Lee在高檔餐廳約會時,使用Cluely的隱藏AI助手謊稱自己年齡更大并假裝了解藝術知識。這段營銷視頻在社交媒體上引發了兩極化反應,有人將其比作“黑鏡”的情節,批評它宣揚人際交往中的不誠實行為,有X用戶直言:“Cluely向我們展示了說謊的未來。”
從技術層面看,Cluely的核心在于其隱蔽性和實時性。它采用瀏覽器內嵌式隱藏窗口設計,即便在屏幕共享狀態下也無法被察覺,同時集成了高性能語言模型確保快速響應。用戶可通過隱藏文本窗口或語音提示接收AI生成的內容,適應從編程測試到銷售談判的各種場景。
最近,Cluely宣布進行系統更新,以實現“最大程度的不可檢測性”,進一步強化其核心賣點。這種結合爭議性營銷與精準技術實現的策略,正是Lee和Shanmugam精心設計的商業路徑:先開發工具并驗證其在頂級科技公司面試中的有效性,再利用“震撼效果”引發討論,最終轉化為產品關注度和用戶增長。
創新還是欺騙?Cluely的叛逆賭注
Cluely的出現引發了廣泛爭議,從教育圈到科技界,從倫理角度到法律層面,爭論焦點各不相同。
支持者認為:
?傳統的考試和面試體系本身早已不合時宜,Cluely只是揭開了這個體系的無效性
?工具的存在,促使人們重新思考“能力”的定義——記憶和機械操作或許早該讓位于提問與整合能力
?資本市場的支持和用戶的付費行為,表明這種需求是真實存在的
批評者則警告:
?AI教育工作者Christ First等人指出,Cluely的普及可能破壞基于誠信的選拔體系
?法律專家提醒,在視頻通話期間使用Cluely涉及記錄和處理數據,可能違反需要獲得同意的隱私法或公司政策
?創業導師Dave Craige質疑圍繞“作弊”建立業務的道德性,直言:“你們沒有任何倫理觀嗎?”
Amazon已經明確表示,求職者必須同意不在面試過程中使用未經授權的工具,這突顯了Cluely用戶可能面臨的風險。隨著越來越多的公司和教育機構采取措施打擊此類工具,Cluely的長期發展路徑必然充滿挑戰。
面對質疑,Cluely團隊選擇了一種頗具反諷意味的自我定位:他們不是在推廣“作弊”,而是在促進評價體系的進化。從某種角度看,Cluely確實揭露了一個現實問題:當AI可以輕松通過傳統考試和面試時,這些評價方式本身是否還具有意義?Cluely的創始人和投資者似乎押注于一個假設:隨著AI工具的普及,教育和招聘體系終將轉變,從測試記憶知識轉向評估創造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在這個轉變過程中,像Cluely這樣的工具,可能從"作弊“變成"輔助”,就像計算器如何從數學考試中的禁忌變成標準工具一樣。
這種轉型路徑在AI領域已有先例。GitHub Copilot等代碼輔助工具正逐漸被學校和企業接受,許多初期被視為可能導致編程能力退化的AI工具,現在已成為開發者標準工具包的一部分。同樣,AI寫作輔助工具在學術領域的應用也在經歷從爭議到部分接受的轉變過程。
目前總部位于舊金山的Cluely已經獲得了資本市場的支持,但其擴張之路仍面臨多重風險:包括來自學校和招聘平臺的禁止、隱私法規趨嚴帶來的合規壓力,以及社會輿論波動導致的品牌聲譽風險。
與此同時,他們也可能探索更多合法地帶,如職業技能培訓、軟性溝通輔導、面試教練等新方向,從而逐步擺脫“作弊工具”的標簽。
點贊+推薦,支持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