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
近期熱播劇《北上》里,有這樣一個角色令人難以忘懷,他就是陳睿。
在花街六子這個群體中,陳睿宛如一顆耀眼之星。他性格內斂含蓄,行事睿智沉穩,是那種在眾人眼中堪稱完美的“別人家的孩子”。他的飾演者劉恒甫,將“窒息式母愛”下的掙扎演繹得入木三分,多次登上熱搜。
比起劇情和演技,更吸引人的是劉恒甫的身份。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他的媽媽是著名演員陳小藝,爸爸是導演劉惠寧,他是妥妥的“星二代”。
有這么厲害的父母,劉恒甫卻沒有成為“資源咖”,反而被“刻意雪藏”;從小在片場長大的他,靠著自己的努力與堅持,最終闖出了屬于自己的一片天。
01
媽媽是“中國熒屏四大青衣”之一
劉恒甫可以說是“藝三代”了,外公是成都軍戰旗話劇團的副團長,外婆則是一名川劇演員。
但二老深知演藝工作的不易和艱辛,并不希望女兒陳小藝踏入這行。但陳小藝的心早就被鏡頭和舞臺深深吸引。
陳小藝很有藝術天賦,她對戲劇很感興趣,經常模仿舞臺上的劇情,每天苦練基本功,拼命學習文化課知識。
上世紀80年代,川劇已經逐漸失去了年輕觀眾的青睞,但這并未動搖陳小藝對戲劇的熱愛,1980年,她參演了電影《神秘的大佛》,自此堅定了成為演員的決心。
1987年,她滿懷信心地報考了中央戲劇學院,但由于嗓音太尖沒被錄取,但她很幸運,當時有一個已經被錄取的女生放棄入學,陳小藝便被替補錄取。那年,陳小藝19歲,與胡軍、徐帆等人成了同學。
盡管是一名替補生,但多年的戲劇功底,使她在班里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大二那年,她代表中戲參加了國際戲劇院校戲劇節,獲得了獨角戲特別大獎,令身邊的同學羨慕不已,被大家稱為才女。
1991年,正上大四的陳小藝接拍了電視劇《外來妹》,一炮而紅,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演員。憑借這一角色,她還獲得了飛天獎的提名。她的表演風格自然清新,渾然天成,充滿了生活氣息。
畢業后,她順利成為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一名演員,別人都在為無戲可拍發愁時,她已經成了當紅明星。
之后,陳小藝又出演了電影《離婚》中的馬少奶奶,并一舉奪得百花獎最佳女配角,與蔣雯麗、李琳、徐帆并稱為“四大青衣”。
1997年,陳小藝因一部劇遇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當時導演劉惠寧籌拍《老房子》,找到了陳小藝,二人因此結下了緣分。之后,劉惠寧對陳小藝展開了追求,噓寒問暖關懷備至,還每天給陳小藝做好吃的飯菜。
陳小藝相對比較強勢。劉惠寧則溫和低調,經常遷就陳小藝。這樣專情、溫暖、靠譜的男人,讓陳小藝感覺到十足的踏實感。兩人在1998年步入婚姻殿堂,那一年,陳小藝30歲。
婚后,劉惠寧對陳小藝溫柔如初。更重要的是,兩人有很多共同話題。陳小藝參演劉惠寧執導的電視劇《半路夫妻》,獲得了白玉蘭獎最佳女演員。
此后,陳小藝多次與丈夫合作,夫妻倆成為了業界有名的“金童玉女”,這樣的經歷也為她的演藝生涯打開了人生的新篇章。
不久后,兩人迎來了可愛的兒子,取名劉恒甫,小名鐵蛋。
不少父母習慣為子女積累大量資源,但陳小藝夫婦卻“反套路”育兒,他們的做法有著難得的清醒與堅持。
02
“關系戶”少年有一股不服輸的勁兒
有了兒子鐵蛋后,陳小藝開始適當減少拍攝時間,暑假期間不接戲,專門用來陪伴孩子。她曾在采訪中談到過與兒子的相處:“該慈母的時候慈母,該虎媽的時候虎媽,該贊揚的贊揚,該批評的時候就得嚴厲,不能慣著。”
她不會給兒子太大壓力,不希望兒子只是學習好卻不快樂。因此,她和兒子相處得像“哥們兒”,母子間沒有任何隔閡,兒子也沒有所謂的叛逆期。
受到陳小藝夫婦的影響,鐵蛋很小便與熒幕結緣。與一般的孩子不同,他對鏡頭毫無陌生感,總能自然地展示自我,純真而靈動。
“藍瓶男孩”還有印象嗎?
2007年,一則“藍瓶的鈣,好喝的鈣”廣告紅遍大江南北,廣告中的小男孩便是劉恒甫,身旁溫柔的女人便是陳小藝。
后來,鐵蛋兒參演了電視劇《爺們兒》的拍攝,陳小藝與他出演了一對母子,盡管戲份不多,但兒子的表現還是贏得了很多實力派演員的肯定。
夫妻倆看出了兒子的表演天賦,但他們并不要求他一定要走演員這條路,如果兒子喜歡,又愿意嘗試,那肯定支持。
那個時候,陳小藝夫婦都處在事業的鼎盛期,一個一級演員,一個知名導演,夫婦倆在娛樂圈已經相當有影響力和號召力。但在兒子身上卻看不到“星二代”的浮躁,這與夫婦倆的教育有很大關系。
陳小藝表示從來不給孩子灌輸媽媽是明星、爸爸是導演的概念。在夫妻倆的影響下,劉恒甫一直很低調,上學期間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父母是誰。他在班上的學習成績總是名列前茅,彈琴、唱歌、游泳、戶外運動都是強項。
劉恒甫16歲時,個子高挑,長相清秀,可以用“瘦高帥”來形容。
一天,他跟同學出去玩兒。回到家,他跟媽媽說:“有個很帥的大叔,邀請我去參加娛樂選秀節目,但我拒絕了。我喜歡畫畫,可如果當畫家,就我這水平,估計沒戲。可能上了大學之后,我才會知道自己究竟想做什么。”
聽了兒子的敘述,陳小藝很欣慰。首先,兒子是被人認可的;其次,兒子在遇到事情時很冷靜。
這一年,劉恒甫參演了自己的電影處女作《安娜的愛人》,飾演俊朗的“多多”。劇里出現了一個饒有趣味的情節設定——母子同框出鏡,而飾演多多母親的恰好是陳小藝。更有意思的是,這部劇的導演正是劉惠寧。
雖然劉恒甫在劇中只是一個客串角色,且戲份只有3分鐘,觀眾還是把“關系戶”的帽子扣在了他的身上。盡管陳小藝曾站出來為兒子發聲,但觀眾并不買賬。
后來,陳小藝做出了一個驚人舉動:讓劉恒甫淡出娛樂圈,希望兒子先學會做個普通人。
為了不讓兒子受到父母的影響,劉恒甫高中時被送往國外讀書。異國他鄉的求學之旅,讓他學會了獨立和堅強。
2018年,學成歸來的劉恒甫一邊備考中戲,一邊幫媽媽打理生活瑣事。在他的采訪中曾經提到:“感謝那段時間的經歷,讓我學會了煮中藥、推輪椅,也讀懂了生活才是最好的表演課。”
那一年,劉恒甫以文化課高分成績考入中央戲劇學院,成為了媽媽的校友。入學后,他仍然刻意隱瞞“星二代”身份。直到大四快畢業時,舍友才知道他的真實身份。
大學期間,劉恒甫將主要精力都用在了學習上,畢業時獲得了雙學位,并簽約了國家話劇院。
要想成為自由翱翔于天際的雄鷹,必定不能永遠在父母的羽翼下嗷嗷待哺,對于這一真理,劉恒甫早就知道,他決定脫離父母的幫助,靠自己的實力闖出個樣兒來。
03
撕下標簽,用角色“自虐”完成蛻變
進入國家話劇院后,劉恒甫認真磨煉自己的演技,表演有了質的飛躍,而他對表演的熱愛,也在時間的沉淀里越發濃郁。看到兒子的進步,陳小藝很欣慰:“他很像年輕時的我,眼里有戲,心里有光。”
之后,劉恒甫頻繁進入各個劇組,嘗試不同的角色,但并沒有泛起什么水花,所以在外界看來,他依然是那個有著父母光環的“星二代”。
轉折發生在2023年,劉恒甫參演了劉進執導的央視大戲《平凡之路》,他出演了一個反派角色——頂級惡人貝勒,一位專門PUA員工的金牌律師。
為了演好這個角色,他對自己非常“狠”,做了很多“瘋事”:
觀察地鐵上吵架的人,在酒店對著鏡子練習上百遍陰險的表情,甚至設計出“用手指敲擊太陽穴”的招牌動作。
導演看了他的表演都驚嘆:“他給角色添加的小細節,比劇本寫得還要狠。”
貝勒瞇眼冷笑的時候像毒蛇吐信,PUA女友時讓人背脊發涼,當時就有網友評論:“建議查查劉恒甫,不像是演的。”
劉恒甫用精湛的演技將“貝勒”的自私、卑鄙、陰險演繹得淋漓盡致,憑借這一角色,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來,劉恒甫有幸參演了根據作家徐則臣獲茅盾文學獎同名小說改編的年代大戲《北上》。在劇組里,他更是將自己逼成了“戲癡”。
他飾演性格內斂的學霸陳睿,與有著混血基因的馬思藝是同班同學。一群充滿夢想的青年懷揣著各自的夢想,努力奮斗。成年后的陳睿投身于公益事業,是在運河文化浸染下堅守初心的一位。
為了飾演好“學霸”,劉恒甫提前3個月開始學習蘇州評彈、練習毛筆字,甚至研究摩斯密碼設計。一場雨中戲,他就在泥地里滾了7遍。導演喊停時,他才發現自己的膝蓋已經被磨破了。
看到兒子那么上進,劉惠寧也來親自指導,建議他用“喉結吞咽、手指蜷縮”等細節表現角色壓抑感,甚至要求他研讀運河水利文獻。
劉惠寧經常教導兒子“真正的表演要扎根生活”,劉恒甫時刻將此話銘記于心,也運用在了戲里,獲得了高贊評論說:“以前覺得他是資源咖,現在看貝勒和陳睿,完全是劇拋臉!”
父母給的是入場券,能走多遠還得看自己。
從16歲初入演藝圈到如今被稱為“潛力派新星”,劉恒甫一路披荊斬棘,走過了眾多星二代難以企及的征程。
外界質疑他靠父母資源,但他用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撕除那些標簽。無論是演繹心機深沉、復雜多變的反派角色,還是詮釋充滿正義、積極向上的形象,劉恒甫都用實力贏得了越來越多的認可。
劉恒甫用近十年的時光完成了華麗蛻變,以親身經歷向我們證明:外界貼上的標簽,永遠無法真正定義一個人的價值。真正有能力的人,總會憑借不懈的努力,為自己贏得觀眾發自內心的掌聲與喝彩。
感謝點贊和推薦,你覺得劉恒甫的演技如何呢?還有哪些星二代在影視劇中也有亮眼表現呢?歡迎留言在評論區和大家分享~
參考資料:
1.娛情派 《北上》藏了一位星二代,母親是國家一級演員陳小藝
2.陳小藝兒子劉恒甫靠《北上》圈粉無數,戲里戲外都是母子,演技甩頂流十八條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