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好的實施新課標,進一步落實數學核心素養,4月起,北京市海淀區培星小學數學教研團隊從低中高三個學段分別開展了集體教研、集體備課的研究,各學段教師聚焦數學課程標準,關注知識內在的聯系,分析學情,設計了符合學生需求,體現數學素養的精彩課堂。低年級段教師聚焦課堂的趣味性,設計情境引導學生體會拆分思想;中年級段教師聚焦數學量感的培養,借助實踐活動體會面積的內涵;高年級段教師聚焦學科之間的聯結,在教學中融入多學科知識體會數學的價值。在這個過程中全體數學教師積極參與,黨員教師、骨干教師做引領,大家一起共研共思綻芳華,眾智深耕譜華章!
2025年培星小學集體教研成果展示活動一二年級數學學科掠影
專家引領,聚焦知識本質育素養
低年級段數學教師圍繞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20以內退位減法》這一單元展開了探究,在專家引領、學校領導支持和教師集體教研下,《買文具》一課經歷了三次蛻變的過程:從最開始的聚焦課程教材內容,將小棒作為研究的主要學具;到后面將小棒捆成一捆,課堂上體會拆的過程;最后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系,由已經學過的10以內減法作為引入,幫助學生建立知識聯系。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拆、算、查的解題路徑,提煉了20以內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使學生理解了個位不夠不要慌,通過拆分來幫忙,最終形成了完整的教學鏈條。在這個過程中也幫助學生更好的體會到了數學計算中轉化的思想,為今后學習百以內數的計算奠定了基礎,進一步培養了學生運算能力和推理意識的素養。
現場展示,自主探究活動悟思想
首先是張妍老師進行了一節現場授課,通過環環相扣的三個環節,以買文具為教學情境展開,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學生自主探究,感受到通過拆分進行計算的方法,強化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其次是盧子俊老師從前期的準備和學情分析入手,對這一課的備課過程進行了介紹,前測結果顯示學生能夠借助小棒等進行探索,但半數學生通過一個一個數的方式進行,由此說明拆分的方法是我們教學過程中的重點,應該讓學生在課堂中經歷課堂活動,感受到計算的方法。
最后是黨員教師劉奚澤老師從單元和課時兩個部分對這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了說課,從課程標準中入手,對本節課落實的核心素養進行了定位,通過進一步對內容的深入剖析,搭建了本節課的核心概念,確立了關鍵問題,接下來從這一節課的具體教學過程入手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分析。
在集體教研過程中,每一位教師都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實現了思維的碰撞,本節課是學習退位減法計算方法的起始課,我們通過共思共研,與孩子共同成長,在思維的碰撞中共同提高!
2025年培星小學集體教研成果展示活動三四年級數學學科掠影
深耕 “面積” 備課田,共育數學素養花
三四年級數學備課組在專家引領下,開啟了一場集體備課之旅。此次集體備課旨在深入鉆研教材,精準把握教學目標,優化教學方法,切實發展學生的數學素養。團隊的老師們通過對課標的深度研究、對圖形與幾何部分知識的梳理、對學情進行調研分析,確立了三年級下冊北師大版《面積》單元的學習主題。
單元整體備課,落實核心素養
教研組的老師們通過深研課程標準,落實核心素養;縱向梳理,尋找核心素養落點;橫向對比,把握教學重點;學情分析,尋找教學切入點;最后確定了單元學習目標與整體教學思路,力求在度量過程中培養量感,在探究面積公式中培養推理意識。
課堂實踐觀察,討論調整策略
三四年級教研組與延慶四海小學的老師們進行了交流、分享和研討。
根據集體備課的成果,李思楊老師進行了課堂實踐,其他老師進行課堂觀察,觀察時按照事先設計的觀察表進行記錄,包括教師的教學環節設計、教學方法運用、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學習效果等方面。之后進行討論,老師們集思廣益,對教學活動設計進行調整和完善。
成果展示分享,不斷提高教學素養
4月16日三四年級組進行了成果展示,從教研歷程分享、說課分享和現場課三方面進行了成果展示。
王新國老師和姜麗莉老師分享了在教研過程中我們如何從各個環節的初步設想,到每個環節的實踐、調整、完善,體現了在深入探究過程中,每一位老師都有所成長。
馮怡老師和王京雪老師進從課標、素養、核心概念等方面,全面分析了教學內容,并結合學情深入分析了教學活動意圖。
李思楊老師呈現了一節精彩的現場課。課上,同學們積極發言、深入思考,展現出較高的數學素養和對數學學習的熱愛。
王麗紅主任對本組的成果進行了點評,提出了改進建議,后續三四年級教研組將繼續進行研討與探究,不斷完善單元教學設計,力求在數學教學中全面培養學生素養。
2025年培星小學集體教研成果展示活動五六年級數學學科掠影
在專家的專業指導與學校領導的支持下,五六年級數學備課組老師們開啟了《比例》單元的集體教研活動。從3月24日到4月14日,王麗紅主任先后組織大家共進行了6次試講與研討。在此次活動中五六年級老師們聚焦《比例》單元內容研究,以核心素養為導向,深入探討單元學習任務的設計與實施,并于4月22日在學校舉辦了《比例》單元教學思考與實踐的數學教學專題研討活動。本次活動學校邀請到了北京市特級教師劉延革老師做專家指導,同時還邀請了人大附中分校教育集團相關領導及集團內各校數學教師們參加,活動中雙榆樹中心小學張慧敏老師與學校教師開展聯合教研,共同呈現了北師大版數學教材《比例》單元的示范課例。
說課環節:深度剖析,把握教學精髓
說課環節猶如一場思想的碰撞,骨干教師張旭老師和魏蕾老師分別從單元和課時兩部分圍繞《比例》單元展開深入解讀。張旭老師通過梳理小學階段相關知識內容,揭示了《比例》單元在教材編排上的獨特之處——數量關系與圖形的位置與運動的巧妙組合,明確了本單元的核心概念,為后續教學奠定了堅實基礎。魏蕾老師在《比例的認識》課時說課中,詳細闡述了基于單元架構和學情調研制定的教學目標,借助“圖片像不像”和“調制蜂蜜水”等生動情境,引導學生逐步建立比例概念,發展模型意識和推理意識。
課堂展示:精彩紛呈,演繹知識魅力
培星小學骨干教師張寧老師帶來的《比例的認識》現場課,以黃鶴樓圖片為切入點,巧妙喚醒學生對“比”的知識記憶。課堂上,學生們積極思考,通過分析圖片長與寬的比,自主發現比例關系,在活動中學生順利建立起比例的概念。張老師還精心設計了調制蜂蜜水的情境,讓學生根據蜂蜜和水的配比寫出比例,進一步加深對比例意義的理解。學生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感受著比例與生活的緊密聯系,不僅學會了用比例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問題,更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升了應用意識。
雙榆樹中心小學張慧敏老師的《比例尺》現場課同樣亮點十足。學生們在繪制領操臺平面圖的過程中,深刻體會到比例尺的重要性。從獨立思考如何準確繪制,到完善平面圖時表示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關系,學生們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成長。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不僅掌握了比例尺的知識,更培養了空間觀念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專家點評:高屋建瓴,指引前行方向
兩堂精彩的現場課結束后,特級教師劉延革老師的點評猶如明燈,劉老師充分肯定了本次活動的整體水平,稱贊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從關系角度和知識領域融合方面達到了較高層次的認識,實現了用數輔助圖形的探究。同時,劉老師還分享了自己對于《比例尺》教學的獨特見解,以及對課標的深入解讀,使參會的老師們對課標、教材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認識,大家收獲滿滿。
以研促教,以教提質。此次數學教學研究展示活動,不僅是一次思維的碰撞、經驗的分享,更是一次教師專業發展的成長之旅。三個學段的教師們積極投身于這場教學與研究的盛宴,既有堅守初心的黨員教師率先垂范,又有星火工程的老教師傳遞教育薪火,更有骨干教師的專業智慧的領航帶動。在今后的教學中,數學團隊教師們將繼續以教研為引擎,不斷深化課堂改革,進一步推動數學教學邁向更高質量發展,進而助力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成為更好的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