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遺跡化身藝術容器 東郊記憶"放東風生活節"五一開啟
在中國傳統文化里,“東風”意味著春風,象征著希望和破冰啟新的正向意義。“五一”小長假期間,東郊記憶圍繞原創文化、時尚新國潮、音樂藝術等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和假日游客出行需求,園區運營方東方正火以“東風”為媒,圍繞原創文化、時尚新國潮、音樂藝術等園區特色內容,推出“春日放東風”主題系列活動,融合傳統文化、時尚國潮與音樂藝術,推出“一節、一集、四音樂會、三展”系列活動,通過設置傳統文化工作坊、音樂人展演、流動藝術、趣味運動賽等多個文化體驗單元,為市民游客打造了一場兼具文化深度與潮流張力的假日體驗。
處處是舞臺:工業遺跡變奏藝術交響,街頭巷尾皆是文化劇場
作為東郊記憶「公共藝術計劃」的音樂篇章,“處處是舞臺”項目依托工業遺跡獨特空間肌理,將管道、罐體水池公共場景轉化為天然聲場與舞臺背景,打破傳統舞臺界限,一方面為在地音樂社群提供表演機會,另一方面也為市民及游客制造偶遇藝術的驚喜。五一期間,處處是舞臺開放四大舞臺區,從古典音樂到音樂劇,帶來多樣化的街頭音樂體驗。
五一期間,“處處是舞臺”四大主題演出在園區多點開花:浪美術館內,電子音樂Live set以光影裝置為幕布,將未來感與工業風編織成賽博格調的視聽詩篇;署茗職茶At tea的街角店鋪化身音樂沙龍,管樂獨奏與茶香氤氳交織,詮釋“生活即藝術”的東方美學;熊貓廣場上,時代如歌演繹精彩原創音樂劇片段,以開放舞臺形式與游客互動,演員與觀眾僅一步之遙的表演張力,讓戲劇突破第四面墻;西大門連廊下,圓周率室內樂團的弦樂四重奏在金屬管道的共鳴中流淌出古典樂章,工業冷峻與音樂溫情形成奇妙對話。四大主題演出在園區多點開花,游客無需刻意尋覓,只需漫步其間,便能邂逅一場場“不期而遇的藝術”。
放東風生活節:以文化為引,讓傳統與潮流共釀假日煙火
視野向上生長一寸,內心也就延展一里。5月1日至5日,東郊記憶寶藏空間——成都舞臺二樓U型連廊化身“東風文化場域”,聯合東郊記憶園區商戶共創,提煉中國傳統文化里「東風」意味著“春風”象征新生和希望的正向價值觀,結合消費者渴望“放風”的內在情緒。以“放東風生活節”為主題, 以五大內容板塊“逛、造、賞、借、集”為線索,33家特色市集、1場開幕特別活動、4大工作坊、20場音樂表演、5場流動藝術、2大藝術裝置、主題周邊,串聯起傳統文化與現代創意的共生實驗。
與此同時,將由園區商家跳海Park和Oldspeak聯合推出放東風生活節開幕特別活動——在東山草坪前、兩店空地處打造街頭泳池,潑水成海。在希望的春風中揚起陰霾的塵土,為放東風生活節接風洗塵。
除了線下活動,園區還精心打造了一系列沉浸式藝術體驗與互動空間及演出,「建發·三體沉浸式藝術展」、浪美術館《永恒的自然(ETERNAL NATURE)》、紅樓夢數字藝術展《錦官入夢·蜀韻紅樓》,帶你感受藝術展覽的魅力。
從工業遺址到文化地標,東郊記憶運營方東方正火始終以新消費場景為引擎,推動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深度融合。本次“五一”活動,園區通過“處處是舞臺”的空間重構與文藝兩新社群建設,讓藝術從精英劇場走向街頭巷尾;通過“放東風生活節”的體驗設計,讓傳統文化以年輕化、社交化的方式回歸生活。未來,東郊記憶將繼續以“城市文化會客廳”為定位,通過常態化、品牌化的公共藝術活動,構建“人人可參與、處處有驚喜”的城市文化生態,讓工業遺產的銹跡與數字藝術的流光在此共舞,讓“東風”所象征的生機與希望,持續為城市注入文化動能。這個五一,不妨來東郊記憶“放個風”,在工業與藝術的交響中,觸摸城市文化的脈搏,感受春日破土而出的新生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