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西強是誰?這位雀巢中國區首位本土CEO,即將闖入VC圈了。
近日,雀巢官宣大中華區市場新負責人為原菲律賓市場負責人馬凱思,而現任大中華區董事長兼CEO張西強將于7月1日正式卸任。投資界獲悉,張西強卸任后將出任挑戰者創投運營合伙人后者由元氣森林創始人唐彬森聯合創立,專注消費投資,迄今管理資產超100億人民幣。
這幾年,“逃離VC圈”的聲音不絕于耳,處于低谷的消費VC更是人員流失的重災區。此時,這樣的一位行業大牛選擇加盟VC,似乎透露著另一番意味從產業到VC。
離開雀巢,他加入一家VC
張西強在消費產業有著豐厚履歷。
1971年出生,他本科讀于上海理工大學會計911班,1995年開啟職業生涯,曾任羽西化妝品財務經理,2000年張西強進入惠氏中國任會計一職。2006年,他從復旦(香港)大學管理學院碩士畢業后升任惠氏中國區CFO。
自2012年起,張西強開始與雀巢結緣彼時惠氏被雀巢收購,張西強從后端運營走到前端,成為雀巢中國區銷售總監,并在2015年升任大中華區流通食品零售高級副總裁。
在雀巢內部,張西強歷任多個職位。2017年,雀巢全資收購太太樂后,張西強被任命為上海太太樂食品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兼雀巢大中華區食品業務負責人。
更重要的晉升是在2022年。那一年,雀巢單獨設立大中華區,任命張西強為雀巢集團執行副總裁兼大中華區CEO,他不僅成為中國市場首位本土CEO,更是雀巢集團執行董事會15名成員中的首位中國籍高管此前,雀巢全球核心決策層長期由歐美高管主導,張西強的晉升打破了華人職業經理人的“副總裁天花板”。
在這里,張西強推動雀巢大中華區從原“亞大非大區”(亞洲、大洋洲、非洲)中獨立為全球五大區之一,并推動雀巢中國加速數字化轉型,同時在各個細分業務上不斷推出舉措以對競爭,包括推新、聚焦規模化與高端化。
根據雀巢年初公布的2024年業績,雀巢大中華大區去年有機增長率為2.1%,銷售額約50億瑞士法郎(折合人民幣408.69億元)。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市場實現有機增長率為1.7%,今年前三個月雀巢中國的收入依然保持在百億水平。
現在,雀巢再次調整在華一號位。對于離開的原因,雀巢集團解釋:“張西強決定搬到上海以更多陪伴家人,并將在集團外尋求新的職業發展機會。”
離任之際,雀巢集團評價:“2022年1月張西強擔任現職以來,雀巢中國實現了穩步增長,擴大了市場份額,推出了適合中國市場的產品,并與本地利益相關者建立了牢固的合作關系,他對中國商業環境的深刻理解、創新策略以及應對復雜挑戰的能力對公司的成功至關重要。”
他的下一站已經浮出水面去VC,加入挑戰者創投。
唐彬森的消費王國
從8月1日開始,張西強將擔任挑戰者創投的運營合伙人。
挑戰者創投表示,張西強的加入將帶來強大動能,“憑借其對消費市場的深刻理解、全球化的行業資源網絡及系統性的實戰管理經驗,將幫助團隊進一步完善對產業趨勢的研判,強化投后運營體系,助力被投企業的持續發展。”
換言之,張西強將更多精力放在對挑戰者創投被投企業的賦能與管理上,在企業治理領域發揮專業價值。
時至今日,挑戰者創投算是一級市場為數不多依舊專注消費投資的投資機構。2014年,做過多年天使投資的唐彬森創辦了挑戰者創投,專注于消費領域。幾年前消費投資狂歡歷歷在目,隨著元氣森林的火爆,掌舵者唐彬森成為中國新一代創始人代表,他的挑戰者創投更為引人注目。通過挑戰者創投,唐彬森以投資筑起一個消費帝國。
此前,同在上海的一位VC投資人這樣聊起對于挑戰者創投的印象:“特別注重跟企業聯動,投后非常非常重。”這與今天張西強的加入暗暗相合。
(挑戰者創投管理團隊)
唐彬森給挑戰者創投的定位如同官網那段介紹:中華有為,挑戰巨頭,投資好產品,相信年輕人,“我們不是一家追風的投資機構,我們有自己的使命。挑戰者創投,攜手創業者挑戰巨頭。”
截至目前,挑戰者創投共管理著13只基金,資產管理規模累計超過100億,已投資項目過百,例如元氣森林、吉德科技、馬記永、有棵樹、西鴿酒莊、好望水、M Stand、王小鹵、戴可思等外界熟知的品牌。
這幾年,國內消費投資經歷著前所未有的低谷。但成立11年來,挑戰者創投似乎一直只投消費產業,他們的一個觀點讓人印象深刻:“未來消費行業,每個品類的前10名,至少有3個來自中國。”
扎根消費、深耕聚焦,這是挑戰者創投的生長路徑。消費行業歷史悠久,許多優秀的公司歷經百年風雨依然堅挺存在。尤其中國,正在誕生一批世界級的消費品牌。
想起另一幕
“消費VC招不到年輕人”
消費投資,經歷大起大落,這幾年一度跌落谷底。直到今天,“投消費”依舊是個無比謹慎的賽道估值回落、退出無門、熱錢逃離后,很多人對新消費感到茫然,不知道該怎么去投。
我們已經聽過不少這樣的聲音:消費投資被調侃是“最沒門檻的一個賽道”,甚至有些一線投資機構直接砍掉整個消費組。由此,很多人拋棄消費投資,轉而跑去擁抱科技。
“現在消費VC很難招到優秀的年輕人,他們都更喜歡科技賽道。”
想起不久前,一位頭部消費基金合伙人向投資界聊起這一幕,言語之中盡顯無奈。今時今日,選擇入行VC的年輕人肉眼可見地減少,而當中還愿意選擇消費投資的年輕人更加稀缺。
這并不是一兩家消費VC的遭遇。放眼整個創投圈,這兩年逃離之聲此起彼伏。“一級市場已經沒有了投資熱情。”投資出手一再收緊,看不到未來,大家都目睹到這個現實很多年輕人選擇離開這個圈子。
堅守者試圖在尋找希望。這才有了最近大佬跟我們聊起的話題《港股三姐妹,爆了》泡泡瑪特、蜜雪冰城、老鋪黃金組成“港股三姐妹”,領銜了港股消費公司的罕見暴漲。這不僅僅提振了消費投資的信心,也給一級市場帶來些許別樣色彩。
往往安靜的時候,美好的事物才會出現。中國消費投資正在進入一個安靜的狀態,真正熱愛的人則始終堅信中國消費市場永遠“坡長雪厚”。
行至于此,許多消費品企業簡單高速增長的年代已經結束。“接下來,拼的是誰能真正看清企業的價值和它現金流回報的能力,而投資的作用在于幫助企業提升運營管理,提高內在價值。”德弘資本董事長劉海峰在投資界此前采訪留下這個觀點,依然值得回味。
這恰恰需要對消費產業有充足經驗和理解的人,幫助被投提升管理,也是在產業中摸爬滾打多年的張西強們最為擅長的方向。
扎根產業,正是今天VC/PE最迫切的事。一級市場儼然進入深水區,相比單純的財務投資者,浸潤產業多年的人或許更具預見性與前瞻性,更能捕捉到一線產業方向。
這里不禁想起去年9月,滴滴原自動駕駛COO孟醒加入五源資本出任合伙人。在同行的評價中,他不僅限于財務投資行為,也會憑借產業經驗,更深入地參與到被投公司的運營和發展。
或許這是未來創投機構的畫像來自產業里的大牛,成為頭部機構的標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