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楊國良)4月29日,重慶市中小學勞動教育工作推進會暨第二屆勞動教育課程博覽會在江津區召開。重慶市教委副主任江鵬、國家督學、重慶市教育學會會長鄧沁泉、江津區副區長馮在文等出席并講話,會議由重慶市教委基礎教育處處長向斌主持,來自重慶市教育系統的200余名代表參會,共探勞動教育高質量發展路徑。
馮在文在致辭中表示,江津區立足探索“基地+學校”共建模式,從組織管理、隊伍建設、課程建設、特色建設與輻射作用、實施成效等五個維度,打造各級各類中小學生勞動教育實踐場所,初步形成具有江津辨識度的“勞動美、生活美”“113+N”勞動教育模式。
江鵬強調,重慶正加快構建“課程體系化、資源集成化、實踐多樣化”的勞動教育體系,要求重慶市各區縣重點落實“五個提升”,充分發揮勞動教育的綜合育人價值,包括提升課程化水平,確保每周1節必修課不被擠占;提升實踐化能力,構建“人人可勞動、處處皆勞動”的育人陣地;提升職業化認識,推動普職融通資源共享;提升生活化范疇,制定分齡勞動清單;提升開放化氛圍,每學期至少開展1周集體勞動活動。
會議分別舉辦了區域勞動教育創新成果交流和“一校一品”特色勞動課程交流,組織開展了106節勞動教育優質課“曬課”展示,主會場和分會場共有12個區、18所學校參與交流。會議期間,江津區展示了勞動教育深度改革的創新成果,出版勞動教育讀本25本,研發“橄欖樹”非遺課程、“七彩勞動”美育課程等百余項校本課程。
作者:楊國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