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上海頻道
傳承于漪教育思想
上海市楊浦高級中學探索“德智融合”育人新路徑
近日,上海市楊浦高級中學一名高一學生入選2025年上海市100名“未來科學家”培養計劃;兩名高一學生入選2025年上海市“中學生英才計劃”;八名高一學生入圍第十五屆楊浦區高中生“雙進入”探究活動,將進入院士團隊和高校實驗室,在導師和助教的全程陪伴下,開啟近一年的科學探究旅程;三支學生團隊斬獲2025年上海頭腦奧林匹克創新大賽暨第46屆世界頭腦奧林匹克活動數個全國獎……
人民教育家,楊浦高級中學名譽校長于漪在此奉獻耕耘近七十載,她的思想和精神是學校的寶貴財富。學校傳承于漪老師的教育思想,以“德智融合”為育人核心,系統構建德才兼備的人才培養體系。學校傳承并發展了于漪“目中有人”“教文育人”“德智融合”等理念,將其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辦學模式,彰顯了新時代基礎教育的使命與擔當。
“一切為民族”“一個心眼為學生”“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一身正氣,為人師表”“瞄準三個制高點”“德智融合”……如何傳承于漪精神?如何彰顯辦學特色,辦人民滿意教育?
上海市楊浦高級中學通過系統規劃與實踐創新,將“德智融合”的教育理念融入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教育管理之中,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育人模式。這一模式不僅推動了課程建設、教學改革和師資培養等方面的發展,也使上海市楊浦高級中學成為基礎教育改革領域的標桿。
構建“德智融合、全面發展”特色課程體系
“‘德智融合’不僅是教學方法的變革,更是育人理念的升華。”上海市三八紅旗手、上海市優秀校園長、上海市教書育人優秀園丁、上海市楊浦高級中學校長張田嵐表示,學校致力于培養德才兼備的終身學習者,“以人文心育時代新人”就是學校的核心教育理念。學校通過“體驗式”“實踐化”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知識與品德的雙重滋養下成長,最終成為國家和社會需要的棟梁之材。
楊浦高級中學校長 張田嵐
為此,學校構建了“德智融合、全面發展”的特色課程體系,全面系統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基于“雙新”(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改革要求,學校團隊重點關注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實施,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注重激發學習興趣和潛能,實現學生的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課程目標包括:培養“樂學善思、修德明理、德才兼備”的終身學習者;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增強社會責任感與公民意識;促進跨學科學習,提升自主發展與生涯規劃能力;引導學生認識自身興趣、特長與潛能;激發創新精神與眾生智慧。
為實現上述目標,學校開展了兩項市級“雙新”項目課題研究。其一是“德智融合特色課程建設和實踐”研究,旨在探究“熔知識傳授、能力訓練、智力發展、思想情操陶冶于一爐”的立體化全學科教學途徑,幫助教師內化“德智融合”課堂轉型理念。其二是“情境化試題設計在命題中的應用”研究,通過開展各學科情境化命題項目研究,運用評價結果支持教學決策和改進育人方式。
在2024年上海市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與研究項目的結項評審中,學校的兩項課題均被評為優秀。這一成績標志著學校在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道路上邁出了堅實一步。
專業路徑,鍛造一支高水平教師團隊
學校課堂教學
如何鍛造一支高水平教師團隊?學校通過系統規劃與實踐探索,逐步構建起了專業化發展路徑。
“教研相長”與“研訓一體”。學校以教師需求為導向,以教師專業發展為基點,構建教師專業發展平臺,優化學科教研團隊,積極探索雙新實施路徑,確保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提升專業素養。
“骨干教師深藍計劃”。學校整體規劃教師梯隊建設,推出 “揚”青年教師沙龍、“于漪講壇”“揚光德育研習社”“昂楊青年教師科研骨干團隊”等一系列品牌活動。同時實施“名師(正高級、特級)教師領航計劃”。每學期定時、定點、定主題開展多形式活動,團體聯動、校內資源優化,助力教師專業發展共贏。
基于學校辦學目標的整體思考,學校還建立了一套基于“德智融合”思想的教師分層發展評價體系。根據不同階段教師的成長需求,提供個性化指導和支持,幫助每位教師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
作為上海市教師專業發展學校暨見習教師規范化培訓基地的負責人,張田嵐校長深知教師隊伍建設重要性,她幫助教師理解如何將德育和智育融入學科教學,激發自強動力。
在張田嵐校長帶領下,學校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教師,有全國勞模、全國優秀教師,還有眾多市區級學科名師和骨干教師。他們成為了教育領域的中流砥柱,為學生的成長成才奠定了堅實基礎。
目前,學校有語文、政治 2個“攻關計劃”團隊,1個語文學科區學科高地,1個德育“登峰計劃”名教師研習基地,4個優秀青年骨干教師種子團隊和中青年骨干教師團隊。2024年2人入選“東方英才”教師項目,學校教師在市區級中青年教師教學評選、百花杯、小荷杯等各類大賽中表現亮眼,成長迅速,市區各類獲獎50余項。
“德智引領”,培育Z世代創新型學子
學校科學集市
AI繪畫令稚嫩涂鴉秒變大師級畫作;漆液水中紋路恰似流體力學詩意表達;“飛盤高爾夫”拋物線軌跡分析讓物理公式鮮活……科學世界的新奇體驗接踵而至。
不久前,一場主題為“青春飛揚 科學啟航”的科學集市在校園舉行,備受學生歡迎。
作為學生成長的助力者,張田嵐校長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成長,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在其推動下,學校推行科學創新人才培養計劃,設立多種科學創新實驗室,把科技教育列入正式課程。
其中,堅持“做有溫度的科學教育”,也正是在于漪“德智融合”的思想引領下,以“人”為核心抓手,構建課程、社團、競賽、活動、環境五維協同,助推師生全面發展。
2023年,學校申報了市級課程領導力項目《高中跨學科學習樣態分析和實踐路徑》。據悉,項目中期論證已獲得優秀,預計將于2025年10月舉行市級交流展示活動。
長期以來,上海市楊浦高級中學以德育與智育為引領,積極推動體育、美育與勞動教育協同發展,將“五育”融合建設常態化,致力于構建全面發展的教育體系。學校著力推進素質教育,通過綜合實踐活動,助力學生實現全面而個性化的成長。
跨學科空間,個性化學習的支持平臺
學校跨學科空間
生物標本室中,與百年動植物標本對話;從試劑顯色間解讀生態密碼;光影魔術將量子世界的奧秘轉化。在科學集市中,讓同學們好奇心爆棚的還有三個實驗室的科學實驗。
為滿足跨學科課程實施的個性化需求,三個樓層七大實驗室、各學科深度融合的工程實踐跨學科未來教育學習中心已經搭建完畢。
水生生態跨學科實驗室、數字環境工程實驗室;依托同濟大學交通學院,建設智能駕駛實驗室、城市軌道交通綜合實驗室;蛋白質樂園、熒光碳點和材料實驗室、微生物實踐研究實驗室……在這里,學子的青春夢想開始起航!
近三年,有 54 人次在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等各類科創競賽中獲獎,學生團隊榮獲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 +”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萌芽賽道的最高獎 “創新潛力獎”。《創建水生態環境二氧化碳供給系統》課程是上海唯一的代表,榮獲全國跨學科課程(STEM)設計展示高中組TOP20的殊榮。學校與上海理工大學合作開發的“神奇的光子”課程被評為上海市科創教育(中學)優質課程。
國際視野,探索學校國際化進程新模式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中國與拉丁美洲西班牙語國家聯系更加緊密,對相關人才需求也更加迫切。
上海市楊浦高級中學副校長王偉介紹,學校已與同濟大學中西學院合作開設了西班牙語理工特色實驗班,建設“楊高——同濟跨文化交流學習體驗中心”。
項目旨在培養兼具西班牙語溝通能力和理工科專業背景的創新拔尖人才。以“模式創新、中學當先、高校聯動、服務戰略”為突破口,為同時為區域教育發展提供了“楊浦案例”與“楊浦經驗”。
據悉,即將來臨的“西語學習周”還將邀請西班牙及拉美國家的外教現場指導,開展探究類學習系列活動、學術講座、科普講座和各種分享活動。
每年,復旦大學、同濟大學等知名高校教授,也都會定期開設科學素養和研究性學習指導、生涯規劃講座。這一切,都源于學校與十幾所高校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借助大學師資力量、硬件資源、項目開展等資源,培養創新型人才。
去年學校在省市級各類比賽獲獎9項、區級8項;教師全國級各類比賽中獲獎2項,省市級19項,區級21項;學生在全國級各類比賽中獲獎5項,市級獲獎93項,區級百余項。
“小故事往往映射出教育中的深層問題。在關注學業成績的同時,更應聚焦于立德樹人。在一批師德高尚、敬業愛生的教師引領下,學生能夠形成優良的道德品質,這才是教育的核心價值所在。”有著近30年教學及管理經驗的張田嵐校長認為,師生關系的本質在于“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唯有構建有深度與溫度的互動,才能超越功利化的教育模式,塑造學生內在品德。
當前,“德智融合”理念已深刻融入上海市楊浦高級中學的整體建設中。新時代背景下,學校不斷弘揚人民教育家精神,深化“德智融合”內涵,通過創新實踐推動高質量發展,正不斷為教育改革提供鮮活范例。(記者韓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