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A股主要指數漲跌不一,而在板塊和主題方面,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板塊漲幅居前,其中多個相關主題ETF漲幅超過3%。
進一步細看可以發現,雖然都是人工智能主題的ETF,但是背后跟蹤的指數卻有好幾個,主要包括:
創業板人工智能指數、中證人工智能主題指數、中證滬港深人工智能50指數和上證科創板人工智能指數。
這4個指數都有哪些異同?我們來聊一聊。
一、五大不同點
1、樣本選取來源
創業板人工智能指數:樣本股來自創業板市場,樣本股數量共有50只。個股平均市值約為259億元。
中證人工智能主題指數:樣本空間同中證全指指數,選取50只業務涉及為人工智能提供基礎資源、技術以及應用支持的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指數樣本。個股平均市值約為571億元。
中證滬港深人工智能50指數:是從內地與香港市場為人工智能提供基礎資源、技術支持以及應用的上市公司證券中選取50只市值較高、成長能力較好的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指數樣本。不過目前成分股為49只,個股平均市值約為1483億元。
上證科創板人工智能指數:僅從科創板市場中選取30只市值較大的為人工智能提供基礎資源、技術以及應用支持的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指數樣本。個股平均市值約為336億元。
2、行業分布
創業板人工智能指數:側重于通信設備及信息技術服務,占比超過40%,在AI硬件、軟件、應用上覆蓋較均衡。
中證人工智能主題指數:按照中證二級行業劃分,主要集中在半導體、計算機、電子等領域。
中證滬港深人工智能50指數:按照中證二級行業劃分,主要集中在計算機、半導體、傳媒、通信設備及技術服務等領域。目前跟蹤這個指數的ETF比較少。
上證科創板人工智能指數:重點關注半導體行業,半導體行業權重超過50%,還涉及計算機、耐用消費品、機械制造、電子等行業。
3、前十大權重股
創業板人工智能指數:Wind數據顯示,該指數前十大重倉股包括新易盛、中際旭創、軟通動力等,“易中天組合”(新易盛、中際旭創、天孚通信)權重累計占比超過19%。
中證人工智能主題指數:前十大權重股包括寒武紀、韋爾股份、海康威視等,合計占比超過50%,涉及半導體和通信設備的股票數量較多。
中證滬港深人工智能50指數:前十大權重累計占比達60.79%,其中騰訊控股、寒武紀、美團-W的占比均超7%。
上證科創板人工智能指數:前十大權重股合計占比高達70.63%,瀾起科技、寒武紀、金山辦公、芯原股份的權重占比均超8%。
4、指數過往表現
從過往表現來看,在近一年中,表現最突出的是上證科創板人工智能指數,與其他3個指數的差距也比較大,而在近三年、近五年的時間里,由于上證科創板人工智能指數的時間較短,未形成數據,在另外3個指數中,創業板人工智能指數的收益表現更為突出。
但不管是上證科創板人工智能指數,還是創業板人工智能指數,波動率都明顯高于另外2個指數。
5、估值水平
再從估值水平來看,Wind數據顯示,創業板人工智能指數目前的市盈率TTM在歷史40%分位以下,屬于中位數以下的水平。
中證人工智能主題指數目前的市盈率TTM已經回升到了歷史70%分位以上,屬于較高位置。
中證滬港深人工智能50指數目前的市盈率TTM還在歷史10%分位以下,屬于很低的水平。
上證科創板人工智能指數目前的市盈率TTM在歷史30%分位以下,屬于較低的位置,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過往可參考的時間較短,數據還未形成長期的參考價值。
總的來說,4個指數目前的估值水平都不太一樣,而且對于科技行業來說,市盈率的對比只能是放在歷史中橫向去比較,不能以絕對值論高低,單個指數還需要結合其他數據交叉驗證估值水平。
二、兩大相同點
1、主題相關性:四只指數均圍繞人工智能主題,選取業務涉及為人工智能提供基礎資源、技術以及應用支持的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指數樣本,旨在反映人工智能相關產業上市公司的整體表現。
2、樣本股篩選規則:都對流動性有所要求,并按照市值排名選市值較大的股票,避免選入發展偏早期、技術成熟度較低、市值過小、風險較大的股票。
投資有風險,獨立判斷很重要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買賣依據,入市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809103617
每經記者 黃小聰 每經編輯 彭水萍
歡迎轉發、分享、點贊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