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血小板減少癥治療領(lǐng)域中,并不一定要求所有的患者都必須將血小板計數(shù)治療調(diào)整至正常范圍,需結(jié)合個體病情、治療目標以及潛在風險綜合去判斷評估,得出血小板安全指標范圍的考量,切勿治療不及或過度治療。
ITP治療指南:不必使血小板計數(shù)達到正常值?!
是的,在ITP治療指南當中,有一條目標為維持血小板于安全水平,并盡量減低治療毒性,不必使患者的血小板計數(shù)達到正常值。
對于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而言,治療終點并非完全糾正血小板數(shù)值,而是控制出血風險。
例如,當血小板計數(shù)穩(wěn)定在30×10^9/L以上且無活動性出血時,可保持動態(tài)觀察。如血小板目前處于這個水平但以往血小板存在波動,甚至反復波動低于30×10^9/L過,或是伴隨干性出血或是濕性出血的情況,那還是會建議積極治療,控制血小板至少在60×10^9/L及以上
綜上,此病更傾向個體化評估,而非盯著血小板指標非要提升至正常范圍,臨床決策需以血小板減少患者癥狀、出血風險為核心,指標僅僅只是一個參考內(nèi)容之一。也就是說,如果個體無指標多次反復,出血表現(xiàn)及傾向,血小板處于安全水平,就不要過度治療了(比如激素沖擊)。
了解更多「疾病知識」或「病友群交流」等微信搜一搜公眾號:xejb120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