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北京大學舊址
二十世紀之史學開拓與先驅史家
文 | 王爾敏
摘自 | 《新史學圈外史學》我是一個窮苦書生,一生未嘗攀附官場,邀權貴青睞。也未嘗巴結學界豪強仰其鼻息。有些青云得意者,高升達宦,不待我再書其名,免遭誤會,喪吾清白。學界掌權的貴人,聲勢煊赫我也要避免作錦上添花,再有恭維。我固自潛心學問,避卻紛擾,直至退休,今已五載。正可珍重自愛以學問志節交通古人。
去年五月,已擬出一份百年來史學大家名單。亦交門人打字印出,只是未即在去年的講演時發出。我的猶豫甚多,主要是二十世紀學術分化,乃是承西方學術領先影響,已發展出許多新學問門類,各自另立門戶。我的史學大師名單,反復修訂多次,最難出手。而今在此呈現史學同道,共邀學界評估,可以續添,可以刪減。暫作一個初稿。
1.梁啟超。梁氏首倡新史學,重視史學方法,為中心主流。并自著《中國歷史研究法》正補二書,以示強力提倡。自此開新史學一代風氣,舉國風從。梁氏并專著開創《近三百年學術思想史》、《清代學術概論》,故除倡導之開風氣,又具專業之功力。
2.柯劭忞。柯氏是二十世紀學問最淵博的史學家,尤其歷代典章制度,無人能望其項背。特以修纂《新元史》,代表二千年來紀傳體正史著作的最后絕響。正可謂中國傳統正史史學的魯靈光殿。
3.劉師培。劉氏祖孫三代精于《左傳》研究。亦為二十世紀初之國學大師。惟在新史學時代,首先創作歷史教科書。其于清末所辦《國粹學報》專門探討中國史官、史統、史籍與史學通論之開路先驅。但凡二十世紀之史學通論,劉師培是開山大師。
4.章炳麟,字太炎。精通文字學,博覽經學史學,具淵深學術造詣,亦富現代眼光。應系一代國學大師,亦為史界先驅。但凡學術開創,于國粹、國故、國學領域皆為時代前驅。
5.張爾田。為《清史》紀傳體名家,并為二十世紀初史學通論先驅,著有《史微》問世。時人名家多向張氏請益,王國維即其中之一。
6.孟森。明清史開山大師,所著《清朝前紀》尤精要深入,《八旗制度考》亦并為清史學者奉為圭臬。
7.羅振玉。自清末二十世紀初始,即為史料開拓先驅,為甲骨學敦煌學學術研究開山大師。
8.王國維。王氏為殷商史、西周史史學開山大師。并兼長文學詞、曲、戲劇之專門研究。惟其生平著述,尤以殷商史貢獻最大。
9.陳垣。陳氏為西域史、宗教史、中西文化交通史開山先驅,特別于拜火教摩尼教、古代基督教之景教、也里可溫教以及佛教之世俗化教派均具深入研究。道教之老子化胡說,亦備受世人引重。
10.鄧之誠。鄧氏撰著《中華二千年史》,為二十世紀初期通史學家。惟其同時尚有王桐齡、章嵚著《中國史》和《中華通史》,也是通史學家。但鄧之誠在學術界久為大學史學講座燕京大學奉為名師。其所著《骨董瑣記》,雖瑣細無所統紀,而精要博通,正見大師風范。故當推鄧氏為本世紀通史大師。
11.王獻唐。中華民族史先驅權威學者,殷商史家董作賓曾向其請益。為一代古史大師。
12.余嘉錫。余氏博通古今,品鑒典籍最精,尤擅長目錄學、掌故學、史料學。在二十世紀為總結《四庫全書》大師。余氏以后,能全面掌握《四庫全書》者已成絕響。
13.柳詒徵。南省史學開山大師,在其手中開創中國文化史一門學術。尤精于史學通論,所著《國史要義》精審、切當,足與劉知幾《史通》、章學誠《文史通義》媲美。自為當世史學通論典范。柳氏出于目錄學大師繆荃孫門下,宜其學問淵懿,超越同流。
14.徐炳昶,字旭生。徐氏肯定中國遠古傳說,倡為上古三集團說,著《中國遠古傳說時代》,自為古代傳說史開山宗師。同時徐氏亦為史料發掘領導先驅,以組西北考察團探索絲路遺跡,開史跡調查之先范。
15.陳寅恪。陳氏博通古今,為隋唐史、魏晉南北朝史開山宗師,世之治隋唐五代史者,俱不出其所探討范圍。名著有《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其所能以詩證史最為當代史家所重,無人能望其項背。可參見其《元白詩箋證稿》《論再生緣》以及《柳如是別傳》,今世史家無此能也。自具史學大師格局,亦各界所共喻。
16.錢穆。錢氏為傳統儒師碩果,出人于儒家經學與諸子道術,而以通史學之《國史大綱》蜚聲士林。所著《先秦諸子系年》表現功力深厚。其最足以承當錢門一家之專門學者,則為所著之《近三百年學術思想史》,凡其及門弟子若余英時、何佑森、逯耀東、金中樞等人,無不以繼承錢氏而開講此課。
17.郭沫若。郭氏被馬列科學派史學家奉為宗師,世稱郭老。大陸學界十分崇仰。博通古史,精研甲骨文、金文,皆有專著,在文字學領域。惟其上古史名著,早有《青銅時代》《十批判書》兩種,解析古史,大膽勇斷,著聞于世。
18.傅斯年。傅氏為殷商史史料開發先驅,主持安陽考古發掘改變世人之古史認識。于上古民族活動消長,主倡“夷夏東西說”,使世人觀感一新。最重大功績,在于創辦歷史語言研究所,廣為搜輯史料培育人才。傅氏早在中山大學開辦語言歷史研究所。當年傅氏原始計慮,與后日學界了解不同。傅氏游學歐西,深羨英、法、德、瑞典等漢學家在漢學上的特長,在于語言考證。尤羨慕高本漢(Bernhard Karlgren,1891-1978)之考證《左傳》,以其書本身語言特質,考定《左傳》一書之真實可靠。西人語言考證極精,國人多不了悟,近三十年已有朱謙之、洪誠、王國軒利用語言考證,判定《周禮》一書為真實宗周政典。即見其效。
19.顧頡剛。顧氏是疑古派史家領袖,且為《尚書》學先驅大師,有多方面開拓,多方面專長。纂輯《古史辯》保存疑古派言論資料,自是貢獻,而創刊《禹貢半月刊》又廣為開拓歷史地理一門研究。惟其個人最重要之學術貢獻則在“尚書學”的建立。
20.呂思勉。呂氏是南省通史學先驅雖著斷代《秦漢史》《魏晉南北朝史》,而宗旨則為古今貫通的目標。
21.董作賓。董氏為殷商史開拓先驅,其著《殷歷譜》建立商史年代學。考察周公測景臺建立中國史歷代年代學。為史學年代學權威,并亦為甲骨學權威。
22.蕭一山。蕭氏為清史開山大師,所著《清代通史》五冊,通一代之全史,久為學界共喻之清史先驅。蕭氏同時亦為秘密會社史引路之人,搜輯史料,供世人參考。
23.郭廷以,字量宇。郭氏為史學上的春秋家,精于年代學。其所著《近代中國史》首二冊印行于民國二十八年。并著《太平天國史事日志》《太平天國歷法考訂》亦為太平天國史之當代宗師。由于其重視年代學,又著有《近代中國史事日志》與《中華民國史事日志》二種。晚年重要著作為《近代中國史綱》,以專書形式刊出,章節分明內容全備,尤其言簡意賅,足達史事轉折之隱。我輩后生甚難超越。郭氏最重大貢獻在于創立近代史研究所。我幸列門墻,只是末學后進。其早期門人早有唐德剛先生已是中國外交史權威,其他早期門人尚有竇宗一、鄭憲、王聿均等,俱承郭氏之教而名重士林。
24.簡又文,字馭繁。簡氏為太平天國史大師,畢生研究太平天國。著有《太平天國典制通考》及《太平天國全史》兩巨著(各三巨冊),為此一領域不朽貢獻。
25.羅爾綱。羅氏為太平天國史大師,畢生研治太平天國史有名。其于太平天國史料貢獻最大,有《太平天國史料辨偽集》,并著紀傳體之《太平天國史》。
26.雷海宗。雷氏雖為史家,而眼光遠大,深熟中西方各自文化,其思想宏通,洞見西方文化之優劣與中國文化之特色。是以最為看重文化史。著有《中國文化與中國的兵》,尤于當代中西文化消長有敏銳觀察力,欲以著論以廣示國人。雖在抗戰期間,國家飽受炮火災劫,在極度困難之環境,仍與林同濟、陳銓、賀麟等創刊《戰國策半月刊》及《大公報·戰國》專欄。以文字鼓吹,撻伐西方帝國主義之恃權蔑理堅定國人信心。其時大后方學術界,視之為極右思想。尤與主倡國際主義之馬列學派思想大相徑庭。終于在抗日勝利后,被打成右派,雷海宗亦甚受迫害。
27.陳夢家。陳氏是這一代尚書學大家,前面既已列出顧頡剛為尚書學開路先驅,而陳夢家在《尚書》《逸周書》之研究實更有超越,識斷精審堅實。著有《尚書通論》,為本世紀中一大貢獻。
28.蔣善國。蔣氏為南省尚書學大家,于《尚書》《逸周書》有全面研討,亦足以與顧頡剛雁行并列,亦不輸于陳夢家。著有《尚書綜述》,亦為當代巨制,傳世不朽。
29.劉起釪。劉氏為顧頡剛入室弟子,繼承顧氏,為尚書學名家。著有《尚書學史》,為開拓尚書學一門定名。又著有《尚書源流及傳本考》,劉氏繼承顧氏由疑古進入考古,著有《古史續辨》一書,截然不同于《古史辨》。
30.徐中舒。徐氏為先秦史大師所長更表現于其《漢語大辭典》。
31.胡厚宣。畢生研治殷商史,多所開新建樹。
32.張蔭麟。張氏為通史學大家,但所著只完成上古史。由于張氏通熟西洋哲學、史學、文學,亦并精于史學方法論,常以西人哲理反駁提倡西化之人。可惜其于抗戰期中飽受饑危戰劫,不幸早逝。
33.張星烺,張氏為中西交通史先驅大師熟識中西文化會通之史實。
34.馮承鈞。馮氏為中外海上交通史名家,熟悉亞非兩洲海域島國史地,亦精熟于中印文化交流史實。
35.向達。向氏精于中國古代航海交通之航運技術,造船行海,儲糧儲水,羅盤運用,以至明清兩代東海、南海、印度洋各島之航路(史稱針路),向氏了若指掌。水羅盤、旱羅盤之運用,亦申說十分明白。
36.譚其驤。譚氏為歷史地圖學大師,畢生研治中國歷史地圖。其所著《中國歷史地圖集》全部八冊,自上古以迄民國一一具備。
37.朱士嘉。朱氏為中國方志學大師,畢生專志研治中國地方志,著有《中國地方志綜錄》,至1984年為最后增訂版。收集全國方志之書八千五百種。世之研究方志學者,無不推尊朱氏之畢生成就。
38.史念海。史氏為中國運河史當代名家。畢生研治運河史,著作宏富。惟臺灣地區亦有運河史名家,為全漢昇、吳緝華兩位。
39.嚴耕望。唐代交通史大家,兼長唐代制度史。著作等身。為本世紀唐史名家。
40.楊寬。楊氏為中國古代史名家。名著有《西周史》、《戰國史》。
41.羅香林。族譜學倡導先驅,于家族史、譜系學有廣泛研討,著述豐碩。
42.勞榦。勞氏為秦漢史大家,精于漢簡研究。
43.陳槃。陳氏為春秋史名家,并兼長漢代讖緯之學。著述宏富。
44.岑仲勉。岑氏為隋唐史名家。
45.柳存仁。于道教史、中古史、魏晉土族俱有權威著述。
46.金毓黻。精于遼金史,博通史籍,著有《中國史學史》。
47.全漢昇。全氏為明清經濟史大家,長于明代世界白銀之流通。
48.楊聯陞。楊氏雖經濟史名家。而其學問淵博,深熟古今之歷史掌故。向來自稱雜家。
49.周策縱。以研治殷商巫醫起源最為深入而具新識見,尤于六詩起源于殷商,更見精深。俱可成不朽之論說。
50.劉廣京。為近代全面史乘大家,精于研治近代經世思想、近代之商業與商人、基督教在華傳教史。
拙擬這個一代大史家名單,不為任何一門學派,而是在“新史學”這個時代中,有深邃學養重大貢獻之學者,試列一單。如今開列五十位,仍須略作交代。
中國近代學術,受西洋沖擊影響,俱依西方標準,產生許多新學門。于是我所擬名單,就須遵守新制。于是有些重要學者不能收入。可以說明者,像章太炎、王獻唐俱是學問淵博,但他們是國學大師,自有其更重要寬廣領域。
再如凌純聲先生,在臺所刊布論文,我是無不閱讀,如其所談銅鼓、太平洋捭筏、嚼酒文化、吐舌人像、島民口琴吹法、生殖器崇拜等等,我俱獲深刻印象,但他本是民族學大師,故不能引列。
像馮友蘭著《中國哲學史》,湯用彤著《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雖同是史著,而俱在哲學家領城,二人也不能收人。
更多的是人類學大家、考古學大師,像裴文中、李濟、賈蘭坡、夏鼐、蘇秉琦等等獻甚大,但已是考古人類學中領袖,亦無須引人此一名單。
我相信自己孤陋寡聞,尤其在大陸學者,知之泛泛,必有遺珠甚盼有學者出面訂補,以期不掩沒本世紀史學界之名家先驅。學問是天下公器,史家最能明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