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通常在每年公歷的**5月5日至7日**之間(以太陽到達黃經45°為準)。立夏標志著春季的結束和夏季的開始,此時氣溫明顯回升,萬物進入旺盛生長期。
立夏的寓意與氣候特點
1.季節轉換:立夏后,日照時間增長,氣溫升高,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快速生長期。
2.農事活動:南方水稻插秧、北方小麥抽穗,是田間管理的關鍵時期。民間有“立夏看夏”之說,即觀察夏季收成前景。
3.物候特征:
一候螻蟈鳴(螻蛄開始鳴叫),
二候蚯蚓出(蚯蚓翻松土壤),
三候王瓜生(藤蔓植物快速生長)。
傳統習俗
1.迎夏儀式:古代帝王率百官穿朱色禮服,祭祀炎帝、祝融,祈求豐收。
2.稱人(稱體重):民間認為立夏稱重可防“疰夏”(夏季消瘦),并寄托健康愿望。
3.吃立夏飯:用紅豆、黃豆、黑豆等五色豆與糯米煮飯,寓意五谷豐登。
4.斗蛋游戲:兒童將煮熟的雞蛋裝入彩網掛于胸前,相互碰撞比試,象征消暑祈福。
5.嘗新:江南地區有吃櫻桃、竹筍、蠶豆等時令食物的習俗,稱為“立夏見三新”。
養生與飲食
1.養心為重:中醫認為夏季對應心臟,宜保持心情平和,避免煩躁。
2.清淡飲食:多吃蔬菜水果(如苦瓜、西瓜、蓮子),少食油膩,適當補充蛋白質。
3.防暑祛濕:可飲綠豆湯、酸梅湯,或食用薏米、赤小豆等祛濕食材。
4.午間小憩:順應晝長夜短,適當午休以養精神。
詩詞中的立夏
陸游《立夏》:
“赤幟插城扉,東君整駕歸。泥新巢燕鬧,花盡蜜蜂稀。”
楊萬里《閑居初夏午睡起》: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小知識:
立夏時,中國北方可能仍處“春尾”,而南方已漸入暑熱,各地溫差較大。
民間有“立夏不下,犁耙高掛”的諺語,指立夏無雨可能預示干旱。
立夏不僅是自然節律的節點,也承載著人們對豐收的期盼和對健康生活的智慧。你的家鄉有哪些特別的立夏習俗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