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慣了國產新銳品牌們的高素質、現代聲型的設備,玩到聲優創T2MAX這個型號的時候,我還是頗為眼前一亮的,從設計、操控再到聲音表現,都是一個比較讓人有把玩欲望的產品,我甚至覺得廠家可以把推廣重心放到小某書上,頗有爆款潛質.....
顏值嘛,所見即所得,我是很喜歡T2MAX的設計的、實物做工也不錯,胡桃木+鋁合金的組合好看且耐看,正面金屬的部分噴砂很細膩,音量旋鈕上也做了一些溝槽設計。我很喜歡它的機械操作撥桿,像杰士Heritage、達音科V53這種帶撥桿的機器我就是有種莫名的喜歡,加上它正面的VU標頭、ALPS電位器,結合本身電子管放大器的特性,T2MAX滿臉都寫著“模擬”二字。
機身正面有4.4、6.35和卡農耳機孔,并以一個比較和諧的三角形方式排布,兩顆電子管插槽就放在機身頂部,背面則是2組RCA輸入和1組RCA輸出,給有源音箱來做個前級也是不錯的,比如我臥室里那套飛傲SP3的有源,接上T2MAX的話聲音一下子就會變得模擬味了不少。這樣的體積塞不了雙XLR是情理之內,電源也使用的是DC口。撥桿的部分分別可以調節RCA輸入源、高低增益以及輸出選向,你可以讓它的耳機口和RCA輸出同時工作,也可以只使用其中一個。
管子的部分標配了兩個德國富豪的ECF801,你也可以在購買時去選購額外多一組的電子管套餐,換起來很方便,不過有膽機經驗的用戶應該知道這種小管子肯定是得需要“膽結石”的設計,不然底噪和推力都是沒有辦法保證的,T2MAX內標配的是LME49720運放,并且是可換設計,原意折騰的用戶可以把它的管子和運放都換為自己更喜歡的型號,這里就不展開細說了。實際整機的硬件設計中,電子管可以明顯起到調味的作用,而額外運放的加入也讓它保持了110dB+的信噪比,拿來推一些低阻高敏塞子肯定是有底噪的,可以使用阻抗棒來解決,畢竟雖然沒有標注失真和負載條件,但T2MAX詳情頁里寫出了最高2W的輸出功率,實際上的驅動能力其實是蠻高的,只是它在聲音風格上似乎并沒有像和主流的晶體管耳放、或者一些科Hi品牌去競爭,換句話說,它非常符合刻板印象中一個電子管耳放應有的聲音。
當然了,有時候我們聊到對一個硬件的刻板印象,自然是會提及到它本身可能存在的一些優缺點,比如有人認為動圈密度差、動鐵低頻差,銀線高頻亮之類的刻板結論,而電子管的一些刻板結論包括但不限于底噪多、推力小、聲音糊、解析差等,這些缺點放在T2MAX上倒確實是不怎么成立,它整體的底子是干凈的、而且解析力并不過分軟糊,我覺得換個詞,“軟糯”更合適一些,它并不會吞并優秀解碼器本身的優秀信息量、只是會把一些細節和顆粒感給“柔化”,聽著非常平順、且在聽一些中高阻動圈耳機時有著不錯的大動態響應能力,結像也做的比較豐滿,空間感聽著是那種填充的比較滿的、飽滿型的聲場。在接駁飛傲R9這種本身比較中性稍冷的解碼器做輸出時,T2MAX呈現出了一種“專治性冷淡”的走向,算是一組十分互補的搭配。但即便是直接用個國磚轉接上去,倒也不用擔心解析力孱弱的問題,不是非得給T2MAX“投喂”高階解碼器才能獲得正常的解析力,2025年了,希望大家對一些硬件選材的刻板印象少一些,畢竟這個機器才1000多,功率不俗、長得漂亮,試錯成本并不高,不是嗎。
想體驗一下典型的暖聲電子管放大器的聲音風格、且對于體積和顏值有一定要求的,T2MAX又是一個非常好的“錯位競爭”案例,它非常適合去給你的各種耳機、監聽箱子去調調味,至于適配性嘛,其實任何器材接到T2MAX上,都基本上已經是它的味道了,推開或者推不開都是那個調調,聽聽抒情人聲、鋼琴Solo其實還蠻毒的,更何況作為一個漂亮“桌面擺件”的它,真實素質和推力一定比你想象的要更高。
想進一步咨詢或者交流音頻相關內容,可以掃一掃添加我的個人微信,也可以手動搜索我的名字縮寫“lilingjiaqi”,我會盡力為你解答。
微信燒友交流群“+7耳聾病患群”,歡迎大家的加入,可以添加我個人微信私聊獲取入群途徑,加好友時請備注“燒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