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 | 《180天重啟計劃》劇照
1
問:
馮叔,我是一個大學畢業不久剛開始工作的年輕人。我讀您的書,看您拍的短視頻,有一個感受,您一直活得很通透,情緒特別穩定。可是我在日常生活中,一遇到事就沉不住氣,總是會有情緒上來的時候。想請教您,怎么樣才能保持穩定的情緒?
馮侖:
我覺得,有兩件事挺重要的。
第一,得有同理心。
在日常的生活與工作中,我們總是在不斷地跟人打交道。情緒為什么會上來?一定是你面對的人做了你接受不了的事,或者說了你覺得不舒服的話,你被刺激了。
如果你的同理心比較強大,在這個時候,你就更有可能理解別人的思考角度,更有可能明白別人為什么會這么說,為什么要這樣做。
這不是要你去完全認同別人,而是你可以以此理解別人的行為邏輯。理解了別人的行為邏輯,你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下一步的溝通。
當你抱著解決問題的心態去面對這些人和事的時候,情緒自然就會穩定下來。因為情緒不能幫你解決問題,手段、方法才是解決問題的出路。
同理心從哪里來?多去經歷,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歷萬般事,見萬種人。見得多了,心胸就會變得開闊,遇到任何人,遇到任何事,都能從容應對。
第二,要有一套自信的價值體系。
我曾經看到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村里的寡婦偷人,生了一個孩子。她很害怕,怕人議論,就把孩子放到了寺廟門口。廟里的和尚把孩子撫養長大。
很多年以后,這個寡婦準備把孩子領走。她感謝和尚為了撫養孩子,多年來承擔著罵名——大家都罵這個和尚,身為出家人竟然有了孩子。
結果和尚卻說:「你不用感謝我,我沒有任何損失,因為我一出家就已經斷了是非,他們說是什么都跟我無關。我還要感謝你,給了我一次考驗的機會。」
這個和尚的價值體系就十分穩定,在他的價值體系里,「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把這個孩子救活、養大是重要的,至于別人怎么議論他,怎么罵他,根本不重要。所以在面對誤解、質疑、辱罵的時候,他都能泰然處之,情緒十分穩定。
我還認識一些創業者、企業家,他們把創業這件事當成了自己的使命。在他們的價值觀里,把產品做好、把事做成是最重要的。為了這個使命和信念,他們可以承受巨大的壓力、挫折,甚至是失敗。和他們所追求的東西相比,一般的事情都顯得很小,不值一提了,所以他們的情緒也總是很穩定的。
2
問:
您剛提到了「多去經歷,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那能不能給我們推薦幾本您覺得值得讀的書?
馮叔:
除了專業方面的書,我覺得還是有一些書值得看一看的。
以前我在直播里推薦過《培根論人生》。我覺得這本書對人性有一些很透徹的觀察和講解。
我覺得,對于你這個年齡段的人而言,需要對社會有更深入的了解,需要快速地進入成人世界,了解成人世界的規則,看到人生、社會當中的一些老師以前沒有給你講過的東西。
培根本身就是一個很復雜的人,有一種說法,稱他為「卑鄙的智者」,他很聰明,很有智慧。同時,他一生中又干過不少壞事,他對人性中的惡有很深刻的體會和理解。所以,他的人生體驗、他的感悟,應該讀一讀。
另外,有一類對于人性有非常透徹的揭示的小說,比如莫言的《生死疲勞》,我覺得很值得看一看。看完之后,對我們的歷史文化,對很多事的社會背景,會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三類是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書。比如孫隆基的《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講的是中國文化的深層基礎。當然,講中國人的文化心理的書還有很多,都可以讀一讀,這些書能幫助我們自己更好地了解中國人。
概括來說,我建議讀的這三類書,第一,了解人性;第二,了解歷史當中的人性;第三,了解中國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