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網絡上可查,不涉及泄密,請知悉。
印度和巴基斯坦沖突急劇升級,已經愈演到一發不可收拾的一步。印度也是喪盡天良關閉印度河上游水閘,并表示不會讓一滴水流入巴基斯坦境內,而巴基斯坦也在印巴沖突中表示不排除使用核武器。
現代化首次因水源引起的沖突
印度突然關閉印度河上游水閘,導致下游巴基斯坦的農業灌溉和飲水系統陷入癱瘓。這直接刺激到了兩國關系,也反應了巴基斯坦最致命的脆弱:水源是巴基斯坦的命脈。
作為南亞最重要的水源協議,《印度河河水條約》在沖突中首度被印度單方面撕毀,而因為水源問題,在如今現代化戰爭中,可以說是第一次發生。
引發印度首次關閉印度河上游水閘的導火索,是2025年4月22日印控克什米爾的游客遇襲事件,造成26人死亡。印度政府指控巴基斯坦支持恐怖主義,并于三天后宣布暫停執行《印度河河水條約》,關閉上游四座水閘。
這一舉動導致巴基斯坦境內印度河水量驟減80%,直接影響該國70%的農業用水和3000萬人的飲水安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與信德省正值農作物生長關鍵期,用水缺口可能達到35%,約1600萬公頃農田面臨絕收風險。
而在巴基斯坦農業灌溉的關鍵點上,印度做出斷水的決定,確實有違天理,畢竟國家之間的矛盾,不應該把氣撒在巴基斯坦的老百姓頭上,這已經將沖突升級到種族對立。
而自1960年《印度河河水條約》簽署以來,長期被視為印巴關系的關鍵,而在《印度河河水條約》條約中,就規定印度控制東側三條河流,巴基斯坦控制西側三條河流,其中印度河干流80%的水量歸屬巴基斯坦。
印度單方面撕毀條約引發國際譴責
盡管兩國曾爆發四次戰爭,該條約始終有效。印度此次打破慣例,與其國內政治密切相關。莫迪政府通過強硬姿態轉移民眾對經濟下滑的關注,同時為能源需求鋪路。印度計劃在巴基斯坦控制的河流上建設大型水電站,并停止共享水文數據,使得巴基斯坦無法預判洪澇風險,
巴基斯坦的困境源于高度依賴印度河。
全國45%的灌溉用水和30%的電力供應依賴該河流,而本國蓄水能力僅能維持30天。地下水過度開采導致水位年均下降1米,農田鹽堿化面積已達600萬公頃。印度斷水后,巴基斯坦既缺乏應急水源,也無資金建設替代供水系統。世界銀行數據顯示,巴基斯坦人均可用水量已跌破1000立方米的“絕對缺水”紅線,遠低于印度的1400立方米。
聯合國譴責印度違反國際習慣法中“不造成重大損害”原則,呼吁恢復條約執行。美國表態不干涉,俄羅斯保持中立,中國則通過中巴經濟走廊提供緊急輸水設備。伊朗提出調解但遭印度拒絕。法律專家指出,巴基斯坦可向國際法院起訴,但訴訟周期可能超過兩年,難以緩解當下危機。
沖突愈演愈烈可能會無法收場
當然印度自身也面臨著一定的風險,不僅被國際輿論討伐,而暫停條約使其失去對巴基斯坦的“控制”,且可能引發連鎖反應。青藏高原作為印度河發源地,中國在雅魯藏布江的水電開發令印度擔憂。
若其他國家效仿“斷水”手段,印度東北部依賴中國境內河流的1.2億人口將陷入同樣困境。此外,印度境內仍有四分之三家庭缺乏干凈飲用水,過度爭奪跨境水源可能激化國內矛盾。
當前印巴邊境局勢持續緊張,巴基斯坦國防部長警告不排除動用核武器。而在除了五常國家之外,巴基斯坦作為非法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從未保證過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當然印度也在其中,但是如果印度真給巴基斯坦逼急了,指不定會作出什么出格的事情。
讀者朋友,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后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參考資料 中華網:印度不允許一滴水流向巴基斯坦 水資源矛盾升級_軍事頻道_中華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