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代和北宋時期,膠東地區的沙門島是一處有名的流放地點。上至達官顯貴,下至販夫走卒,皆有因犯法獲罪而被發配至沙門島安置者。這些流放人員的命運不盡相同,有的可以等到赦免的機會從而返回陸地,有的則一直被困在島上郁郁而終。接下來我們所要講述的案例,屬于前一情形,其主人公不僅平安離開沙門島,而且還恢復了原有的富貴生活,堪稱一位“幸運兒”。(注:沙門島一般認為是現長山列島中的廟島。)
這位“幸運兒”具體叫作韓倫,生活在五代至北宋初期,其事跡見于《舊五代史》《資治通鑒》《宋史》等。
根據記載,韓倫系磁州武安縣人,行伍出身,起初在“成德軍”營中效力,后升任徐州下邳鎮將兼守御指揮使,又轉任陳州、許州行軍司馬等職。總體而言,韓倫本人的仕途履歷乏善可陳,但其兒子韓令坤則要顯赫得多,在周世宗時期就已經官至檢校太尉、鎮安軍節度使。而韓倫之所以被流放至沙門島以及后來從島上放歸,就與其兒子的背景有著密切的關系。
具體而言,韓倫卸任許州行軍司馬之后,回到其兒子主政下的陳州(鎮安軍節度使)居住。此時的他雖然已無官職在身,但仍倚仗著兒子的權勢擺出了一副“太上皇”的架子。根據記載,他不僅公開干涉地方官府的日常政務,還巧取豪奪、與民爭利,使得當地怨聲載道。
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陳州治下的項城縣有位姓武的百姓直接前往開封城告御狀。周世宗屬于英明之主,重視民意,對權貴并不姑息,隨即下令調查。
經過查證,韓倫不法之事坐實。按照法律,他本應被處死。但經過兒子韓令坤在周世宗面前的苦苦哀求,韓倫最終免于一死,被改判為流放沙門島。
此后,大概是由于韓令坤在戰場上持續立功(征伐南唐期間就立功不少),后周朝廷決定赦免韓倫。從史料的記載來看,韓倫具體是在顯德四年(957年)被流放沙門島,顯德六年(959年)重新擔任官職(左驍衛中郎將),前后在沙門島上待了約兩年時間。
常言道,吃一塹長一智。按說韓倫流放歸來理應吸引教訓,但現實中的他卻本性不改,依然跋扈不法。不久之后,趙匡胤黃袍加身代周建宋,一方面因為時局動蕩,另一方面由于兒子韓令坤站隊成功(擁護趙匡胤),所以韓倫的不法之事并沒有被再次追究。他在北宋時期先后擔任過磁州刺史、亳州團練使等職務,于乾德四年(966年)得以善終。(本文作者:隋翔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