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痛、喝水痛、說話痛,這種便是號稱“天下第一痛”的三叉神經痛。雖然發作時間并不長,但如燒灼、刀割般的三叉神經痛讓很多患者無法忍受。本期來解讀三叉神經痛的專家,是上海市同仁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李心遠。
記者:三叉神經痛的特點和誘因是什么?
李心遠:三叉神經痛主要特征是面部突然出現劇烈疼痛。主要出現在眼睛、臉頰、下巴等區域,發作時就像被電擊或刀割一樣,可能持續幾秒到幾分鐘,發作后又會突然消失,但會反復出現。疼痛發作常由說話、咀嚼、刷牙和洗臉等面部運動引出,或者觸摸面部的某一區域引起,如上唇、鼻翼、眼眶和牙齦處等,這些敏感區又被稱為“扳機點”。
這種疾病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找不到明確病因的原發性三叉神經痛,另一種是由腫瘤、血管壓迫等身體問題引發的繼發性三叉神經痛。雖然具體發病原因還不完全清楚,但可以確定的是,這種病既不會傳染也不會遺傳。
記者:因為三叉神經疼痛主要集中在面部,所以很多患者都誤以為是牙痛導致的,那么該如何區分三叉神經痛和普通牙疼?
李心遠:上個月門診就來了一位患者,半邊牙全拔了還疼,最后確診三叉神經痛。對于三叉神經痛,患者可以從這幾個方面自行判斷:首先,絕大多數三叉神經痛都有扳機點(即觸發點),多分布在上下唇、口角、鼻翼、牙齦、頰部等地方,刺激到這些部位就可能會引起疼痛發作,而牙齒是對冷熱過敏,接觸冷熱食物可誘發疼痛,無扳機點。
三叉神經痛的部位是整個神經干或幾個神經干一起痛,一側牙或臉部的陣痛,牙痛則是口腔牙齒或牙齦疼痛,也就是口腔內局部疼痛,是24小時長時間的鈍痛。
記者:三叉神經痛可以通過哪些手段確診?又有哪些特效藥?手術是不是一勞永逸的解決辦法?
李心遠:增強核磁共振是診斷“金標準”,但有30%患者影像檢查完全正常!這時候就要像偵探查案,結合疼痛特征和藥物治療反應來確診。
在治療初期,醫生通常會推薦使用卡馬西平等藥物進行控制,有效率高達70%。但需要留意的是,部分患者在長期用藥后可能出現藥效減弱,或是出現頭暈、頭痛、嗜睡等不適反應。
當藥物無法有效控制病情時,就需要考慮微創治療或外科手術方案。微血管減壓術是治療三叉神經痛的“終極武器”,但也要注意三個前提:明確責任血管、患者是否耐受開顱手術、還要排除多發性硬化!排除以上三點,大部分三叉神經痛都能通過我們微血管減壓術來根治。
記者:三叉神經痛可以預防嗎?
李心遠:目前引起三叉神經疼的原因還不明確,所以并沒有具體的預防方法,只能從各種可能出現的誘因預防。
首先患者要避免精神壓力過大,因為三叉神經痛跟精神壓力有關系。在飲食方面多吃一些營養神經的食物,少吃高脂肪的食物,避免誘發三叉神經痛?;颊咭3肿约荷眢w健康以及良好的身體狀態,減少三叉神經痛的誘因。
三叉神經痛患者應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盡量避免觸及“觸發點”;平時應保持情緒穩定,不宜激動,不宜疲勞熬夜,常聽柔和音樂,心平氣和,保持充足睡眠。
李心遠
醫學博士,上海市同仁醫院神經外科行政主任。從事神經外科工作28年,20年長期致力于顱神經疾病發病機制和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代謝組學、多肽組學和轉錄組學的研究。將微創理念應用于各類顱腦疾病的手術,包括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痙攣性斜頸、舌咽神經痛、頑固性耳鳴和眩暈等顱神經疾病超過5000例,手術病例總數以及療效在國內領先。熟練掌握顱底解剖等核心技術,手術治療各種顱底腫瘤、腦干腫瘤、惡性膠質瘤、垂體瘤、脊髓良、惡性腫瘤等數百例。
撰稿:趙 立
視頻/制圖:季佳佳
編輯:畢揚靜
責編:高 琴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上海長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