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沖市騰越街道下轄9個城市社區、12個行政村,常住人口近10萬人,老舊小區40余個、流動人口5.2萬人、市場主體超2.2萬個,基層治理復雜程度高、任務重。騰越街道黨工委以綜治中心為樞紐,統籌資源要素,織密治理網絡。
騰越街道作為騰沖市中南部的核心區域,近年來,直面中心城區“十多難題”,以新時代“楓橋經驗”為引擎,通過抓陣地、組織、制度、信息、法治“五大建設”強根基,“兩個閉環”優機制,“三大提升”提質效,打造基層社會治理升級版,實現從問題導向到效果導向的治理躍遷。
多維筑基 構建全域覆蓋治理矩陣
騰越街道通過整合資源改造升級,精心規劃打造了建筑面積400平方米的綜合性功能陣地,陣地按照標準化建設要求,規范設置窗口服務大廳、辦公室、視頻監控室、分析研判室、矛盾糾紛調解室、公共法律服務室、心理咨詢室、檔案室和群眾接待室9大功能區,實現群眾訴求“一門式受理、一體化辦理”。
構建“1+4+N”組織體系。1個綜治中心統籌協調,綜治辦、信訪辦、司法所、派出所4個常駐部門坐班值守,民政、社保、法院、檢察院等N個涉穩部門輪駐聯動,殘聯、婦聯等社會組織隨駐協同。目前,14名專職工作人員與23名“法治副村長”、118名法律明白人形成治理合力。
按照一周一次調度會、一月一次社會治安形勢分析研判會、一月一次聯席(專題報告)會、一月一次走訪,認真落實“4個1”制度。在聯席會的基礎上,領導班子會議每月專題研究社會治安形勢,班子成員專題報告掛鉤村(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穩控情況。
統籌整合公安、綜合執法、電信、移動等資源,實現資源共享,依托街道黨群服務中心建立街道綜治中心并接入各類探頭5000個,實現對重點路段、場所、區域動態監控。先行建設文星、山源社區智慧治理示范點,推進天成商業街、秀峰新聞小區智慧治理示范點并接入出入口、公共區域、道路節點等探頭1000路,織密治理“天網”,為基層治理提“智”增效。
運用保山市域社會治理智慧系統,全面錄入關愛服務家庭數據,開展采集、評估、評定、走訪幫扶等工作。截至目前,家庭評估累計走訪719次,錄入家庭28329戶;矛盾糾紛群眾訴求累計錄入1241件,已處理1234件,處理中7件;安全隱患錄入907件,已辦結907件,讓數據成為精準治理的“眼睛”。
機制賦能 打造全流程閉環治理體系
如今的騰越街道綜治中心,已成為矛盾化解的“終點站”、民生服務的“連心橋”。從陣地建設的“硬支撐”到機制運行的“軟保障”,從智治賦能的“精準度”到多元共治的“參與度”,街道持續深化新時代“楓橋經驗”本土化實踐,以綜治中心規范化、實體化運行為支點,撬動基層治理效能全面提升,讓9.9萬名居民在平安和諧的環境中共享發展成果。
街道制定了《綜治中心分流辦理制度》,明確“信息報送—先行處置—登記受理—風險評估—分流交辦—化解處置—動態管理”閉環流程。一般性問題當天分流,復雜問題集體研判,每件事項辦結后歸檔回訪。切實做到“化解一起、回訪一起”,已化解的矛盾零反彈,人民群眾滿意度進一步提升。綜治中心實體化運行以來,累計接待群眾3000余人次,化解矛盾糾紛618件。推行“四定四包”(定目標任務、定包案領導、定具體承辦人、定辦結時限,包調解、包疏導、包安全、包事了)責任制,對排查出的矛盾糾紛和重點人員實行領導班子成員包保,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道”治理目標。
效能躍升 書寫基層治理高分“答卷”
“李奶奶,我是社區的網格員小寸,您家里平時住幾口人?最近身體怎么樣啊?”“張大爹,最近新騙術層出不窮,接到陌生電話千萬留個心。”“您是住戶還是租戶、家中有沒有老人、生活有沒有困難……”長期以來,騰越街道上綺羅社區結合“三走三訪”工作,扎實開展網格員入戶走訪、訪民解憂的“敲門行動”。
騰越街道上綺羅社區組建老黨員調解小組,利用“熟人社會”優勢化解矛盾20余起,形成“網格發現、中心統籌、多元化解”的主動治理模式。通過信息系統和網格走訪,對21060名未成年人、20369名老年人等重點群體建立動態服務檔案,提供精準幫扶,群眾幸福感獲得感顯著提升。
為突出多級聯動,畫好基層治理“同心圓”,以“黨員入戶大走訪”“風險隱患大清理”為抓手,常態化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累計解決安裝道路防護欄、改造裸露電線等“微實事”500余件。
在一次遍訪入戶中,網格員老楊遇到林業小區居民因為寵物狗不拴狗鏈問題發生爭吵,通過社區網格員介入調解,避免了矛盾升級,贏得了居民的高度認可。林業小區居民王阿姨感慨道:“以前有問題不知道找誰,現在社區干部主動上門,真是幫我們解決了大問題!”社區的變化也吸引了更多居民參與社區治理,形成了“人人參與、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圍。“敲門入戶”敲出了民情民意,“實打實”干出了民生溫度。騰越街道上綺羅社區的遍訪工作,是基層治理創新的生動實踐,也是密切聯系群眾的有力舉措。
街道整合“騰越義警”153人、志愿者2000余人,通過義務開展法治宣傳,義務參與社會面巡邏防控,義務開展區域內矛盾糾紛調處,義務參與新建小區或老舊小區背街小巷交通疏導,義務參加安全保衛活動,義務參與突發事件應急救援,不斷推動騰越街道網格化、精細化管理再上新臺階。
當治理資源向基層聚集、治理觸角向末梢延伸、治理模式向創新轉變,基層社會治理就能迸發出強大活力。騰越街道的實踐,為社會治理提供了可復制的經驗,也為新時代“楓橋經驗”注入了新的內涵——以“小中心”撬動“大治理”,用“真功夫”換取“真幸福”。
記者 張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