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朝陽區安貞街道成功舉辦“一帶三好”物業服務模式運行二周年成果展示暨“一室兩中心”揭牌儀式。活動旨在進一步深化“一帶三好”物業服務治理模式,通過成立“一室兩中心”(物業糾紛調解工作室、兩個鄰里中心),為地區居民提供更加多元化、便捷化的服務,進一步提升連片老舊小區服務治理水平,探索平臺型治理模式。
2023年4月28日,安貞街道工委、辦事處為解決老舊小區物業服務及基層治理中與物業相關的難題,引進北京朝陽家園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在安華里小區創辦“家園?物業” 鄰里中心,并提出“一帶三好”服務模式。由朝陽家園物業
公司牽頭,會同區域內其他物業服務企業或產權單位成立紅色物業服務聯盟,做到“三好”——做業主履職盡責的好管家、做街道和社區專業領域的好幫手、做聯盟企業共同成長的好伙伴。
兩年來,“家園?物業”鄰里中心秉持“24小時為居民留一盞燈”的核心理念,全天候響應社區居民物業服務需求,有問題迅速入戶上門,取得了顯著成效。截至目前,共接待參加活動及咨詢問題居民5194人次,來電解答各類咨詢3550次,協調解決居民問題356次,維修1220次(其中免費維修232次)。同時,還為居民提供知識講座、社區團購、免費義診、志愿剪發、舊物回收、公益培訓、低價市集等豐富活動。以安華里安外社區為例,“12345”市民熱線1—4月物業管理案件訴求量較兩年前同比下降近40%,平均響應率100%,解決率92.73%,居民幸福感、滿意率顯著提升。
此外,針對安華里五區15、16號樓物業服務缺位問題,朝陽家園主動承擔基礎物業服務,推動物業管理市場化進程。經過長達10個月的“先嘗后買 + 建設方部分補貼”模式運營,2024年10月正式簽訂物業服務協議。截至2025年3月,解決該區域維修242件,其中優惠減免維修87次,公共區域維修133次,其他類維修22次,并對小區公用設施進行修復維修。目前,小區物業費收費率已達60%,實現了老舊小區物業管理市場化,其服務也獲得建設單位東城教育委員的高度認可,于2025年1月完成設備設施維護協議續簽。
為實現安貞轄區“一帶三好”模式全覆蓋,安貞街道在安華西里、安貞里兩個小區進行模式復制。安貞里小區60棟居民樓,以容和物業安貞里項目部為陣地,城管辦和社區、容和物業與其他物業管理單位溝通,講解“一帶三好”模式,13家物業單位正式簽約物業聯盟公約,容和物業由參與者轉變為牽頭者。安華西里小區共61棟居民樓,以億方物業安華西里項目部為陣地,億方物業牽頭,北控、寶石花、國交、啟方等8家物業單位正式簽約物業聯盟公約,同樣實現了角色轉變。通過模式復制,未來將進一步深化“一帶三好”物業模式,探索以社區為載體的平臺型治理,拓展服務內容,增強居民歸屬感和幸福感,提升小區便利化、標準化、智慧化、品質化水平。
為進一步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及時化解物業管理領域矛盾糾紛,營造和諧有序的社區環境,經過前期充分籌備,當日,物業管理糾紛調解工作室正式設立。該工作室以深化物業管理矛盾糾紛調解工作機制為核心,充分發揮朝陽區物業管理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專業職能作用,旨在增強社區解決物業管理糾紛的能力。其服務范圍覆蓋住宅小區內各類具有調解可能性的物業管理糾紛,同時重點聚焦日常接訴即辦、街鄉吹哨報到中的緊急或重要物業管理糾紛案件,通過精準高效的調解服務,靶向解決物業管理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為轄區居民安居樂業筑牢堅實保障。
下一步,安貞街道工委、辦事處將以“一帶三好”為基礎,積極探索平臺型治理模式。以黨建引領為龍頭,以鄰里中心為載體,以紅色物業聯盟為基礎,通過片區式整合、伙伴式協作、嵌入式服務、適應式調整、開放式擴展“五式融合”實踐路徑,推動連片老舊小區從“被遺忘的角落”向“治理新高地”邁進,實現從“管理單元”到“治理平臺”、從“失管洼地”到“治理樞紐”的轉變,為基層治理現代化提供可推廣、可復制的范例。(中國日報北京記者站 杜娟/安貞街道供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