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寒柏先生曾在直播中講到王羲之書法也不是每篇都好,結果這段視頻遭到惡意剪輯,歪曲成崔寒柏先生認為王羲之書法不好,還不如自己寫的,蠱惑不明真相的民眾對崔寒柏先生一頓撻伐,崔寒柏先生無奈只能曬出原視頻自證。
當今很多人對于質疑古人書法非常反感,甚至如質疑自己父母般暴怒,在他們看來今人哪有資格質疑古人呢?
歷史上質疑王羲之書法的不乏其人,韓愈評價:“羲之俗書趁姿媚,數紙尚可博白鵝。”張懷瓘也點評:“逸少草有女郎才,無丈夫氣,不足貴也。”
完美只存在于想象中,王羲之書法也無法做到盡善盡美,只有正視其優缺點才算是真正看懂他的書法藝術,不辨優劣只能陷入盲目崇拜的誤區。
王羲之書法對后世影響巨大,后人學書無不宗王,王氏書風影響書壇幾千年,因此對于王羲之書法的研究也就更為深入全面,對其不足也就不再避諱。
著名書法家王鏞先生也說:“王羲之筆法不利于寫大字”,此論一語中的,點出了當今書壇的一大流弊。
曾翔先生更是公開表示非常厭惡王書那種俗媚風格,所以果斷棄王尋古,于古早民間散跡尋求自然、天真之趣。
當今書法已經進入純藝術發展階段,與古人注重實用性書法的理念大相徑庭,對書法審美也發生巨大轉變,古人書法中的一些習氣不再符合藝術潮流,便被逐漸揭露出來,這本是藝術研究當中的好事。
但是卻被一群保皇派思想的人責罵成狂妄自大,數典忘祖,似乎書家不是在質疑前人書法,而是動了誰的祖墳。更有別有用心者刻意污蔑歪曲煽動是非。
攻擊今人已經成為某些今人最大的自豪,他們別無成就,唯有攻擊同時代的努力的人來發泄不滿情緒和掩飾自身的無能。
如此戾氣讓很多今人書家望而生怯,不敢妄論前人,唯有贊譽,這嚴重影響了當今書法研究普及的大環境。
當今社會文化進步,廣開民智,人們對前人已經不再盲目崇拜,陳丹青先生空開批評孔子,易中天先生極力反對《三字經》,這些觀點都給人們重新認識古代文化提供了新的啟示。
對古人書法的評價也應該更為客觀、全面,特別是對于鐘、王、顏、趙等等古代書宗的評價要更為深入,為人們了解和學習書法藝術提供重要的指導。
況且書法審美本身就具有很強的主觀性,任何人都應該有獨立的審美標準,不能盲從,絕大多數人認同的也會有人反對,即便是經過歷史驗證的佳品也有人不喜歡,質疑古人書法是非常正常的審美結果,任何人都有資格去質疑古人和今人的書法作品。
書法作為一門藝術必須要接受評價,評價是作品藝術價值的體現,不被評價的作品顯然一文不值。質疑是評價的重要部分,體現了觀者和作者之間必然存在的審美差異,有差異才有個性,這是藝術創作的必然結果。
即便是被歷史認定的佳作也絕非完美,能夠廣泛質疑其中缺陷,反映出時代開明的人文環境,是時代進步、民主的體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