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遲遲,暖光熙熙。瑯瑯書聲與春風繾綣交織,奏響一曲動聽的求知樂章。春風翻頁,文脈有聲。《詩經》里的蒹葭白露,《經典常談》中的禮樂光華。每一部經典,皆是歲月沉淀的瑰寶;每一行文字,都是滋潤心田的清泉。
春為歲首,書啟新程。在這花香彌漫之際,我們一起跟隨青大附中的小讀者們,在經典的墨香中,探尋知識的光芒,感受閱讀的力量。
詩心永恒—《詩經》讀書推薦
2023級22班 孫浩嘉
當黃河之水輕輕漫過殷墟的古老甲骨,當長江之潮悄然浸潤楚地的斑駁竹簡,那些在晨露中輕輕搖曳的“蒹葭”,在暮色里悠然歸欄的“牛羊”,在篝火旁悠悠傳唱的“呦呦鹿鳴”,早已化作中華文明最耀眼的基因密碼,熠熠生輝,穿越千年。今日,我愿以《詩經》為舟,引領諸位橫渡這浩瀚無垠、波瀾壯闊的三千年文明長河。
大家好,我是來自青大附中23級22班的孫浩嘉。朱自清先生在《經典常談》中曾深情地寫道:“《詩經》,乃先民之集體記憶,中國詩歌之永恒燈塔。”這座燈塔,猶如璀璨星辰,穿透時空的迷霧,于泛黃的書頁間投射出永不褪色的光芒,照亮著華夏兒女的心靈之路。
十五國風,宛如黃河流域的悠悠呼吸,深沉而綿長。當我們于晨光熹微中吟誦《關雎》,那聲韻里流淌的,是先民對美好生活的永恒追尋與向往;當我們以箋注細細勾勒《蒹葭》的意境,恍然間,我們懂得了留白藝術的精妙,它在三千年前就已登峰造極,令人嘆為觀止。那些“采采芣苢”的勞動號子,激昂而有力,回蕩在田野之間;那些“氓之蚩蚩”的婚戀故事,纏綿而悱惻,訴說著人間的悲歡離合。它們共同構成了中華文明最生動、最鮮活、最富有生命力的基因圖譜。
大雅小雅,則是禮樂文明的神秘密碼,它們如同青銅器上的饕餮紋,與《鹿鳴》的宴飲之樂相互印證,共同訴說著那個時代的輝煌與榮耀。“呦呦鹿鳴,食野之蘋”,這不僅是貴族們的雅集盛宴,更是周代“以樂治國”理念的生動寫照與具象化呈現。而《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則以細膩的筆觸展現了士卒的個體傷痛與家國情懷的永恒命題,令人感慨萬千,唏噓不已。
三頌,則是天地人神之間的深情對話,它們跨越時空的界限,將先民的敬畏與信仰娓娓道來。當我們翻開《生民》,仿佛看見后稷“誕降嘉種”的神圣場景在書頁間徐徐展開,那莊嚴肅穆的氛圍令人心生敬畏;當我們用韻律還原《清廟》的祭祀樂歌,那“肅雍和鳴”的旋律不僅令人陶醉于音樂之美,更讓我們深刻感受到先民對天地秩序的敬畏與尊崇。這種對話,穿越千年而不衰,至今仍在我們的生活中延續——傳統祭典的鼓點里,晨鐘暮鼓的回響中,都跳動著《詩經》那永恒而堅定的心跳。
同學們,當云霧漫過《詩經》的竹簡,當潮汐沖刷著“日居月諸”的刻痕,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文明長河的擺渡人,承載著先民的智慧與信仰,向著未來揚帆遠航。那些“楊柳依依”的離愁別緒,“呦呦鹿鳴”的歡宴盛景,早已化作我們民族的精神血脈,流淌在每一個華夏兒女的心間。
朱自清先生曾說:“《詩經》的價值,在于它教會我們用詩心丈量世界。”在現代建筑群的霓虹閃爍中,我看見“如月之恒”的永恒追求,它激勵著我們不斷前行,勇攀高峰;在青磚黛瓦的街巷間,我聽見“如松之茂”的生命禮贊,它鼓舞著我們珍惜時光,奮發有為。這些穿越千年的詩句,如同一股股清泉,滋潤著我們的心田,也在我們的城市天際線與生活肌理間續寫著新的篇章。
站在2025年的春天,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深刻地理解“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的深意。那些鐫刻在青銅器上的“永保民”誓言,那些流淌在《伐檀》里的民生關懷,正如同璀璨星辰,在時代的浪潮中煥發出新的光芒與生機。《詩經》,它絕非博物館里的冰冷文物,而是永遠奔涌不息的文明血脈,滋養著我們的精神家園。
最后,請允許我以《詩經》中的兩句詩作為今天分享的結語:“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三千年斗轉星移,歲月如梭,但那些“關關雎鳩”的吟唱,“呦呦鹿鳴”的宴飲,“蒹葭蒼蒼”的追尋,卻如同永恒的旋律,依然在中華大地上回響。讓我們懷揣著這份“思無邪”的赤子之心,在文明的長河中繼續前行,續寫屬于我們的風雅頌,共同鑄就中華民族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
編輯:李源心
審閱:彭念東 周元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