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往往不會過多留意自己大便的情況。但其實,大便的狀態能直觀反映腸道健康,當大便出現一些異常癥狀時,可能是腸癌發出的預警。今天,就來給大家詳細講講,哪些大便異常需要警惕腸癌風險。
正常的大便通常是粗細適中的圓柱形。如果突然發現大便變細,甚至細如鉛筆,或者大便表面出現凹槽,這就可能是腸道出現問題的信號。因為腸道內一旦長出腫瘤,隨著腫瘤不斷生長,會擠壓腸腔,使得腸腔空間變窄。當大便通過狹窄的腸腔時,自然就會被擠壓成各種奇怪的形狀。比如,有的腸癌患者,一開始可能只是偶爾發現大便變細,沒太在意,結果過了一段時間,癥狀越來越明顯,去醫院一檢查,發現已經是腸癌中晚期了。所以,千萬不要小看大便形狀的改變,持續出現這種情況,一定要及時就醫。
便血是腸癌較為常見的癥狀之一,但很多人一看到便血,第一反應就是痔瘡,從而忽視了腸癌的可能。痔瘡引起的便血,血液一般是鮮紅色,且多在便后滴出,與糞便不混合。而腸癌導致的便血,血液顏色可能是暗紅色,會與糞便混合在一起,有時還會伴有黏液。這是因為腸道腫瘤生長過程中,腫瘤表面的血管破裂出血,同時腫瘤還會刺激腸道分泌黏液。
正常大便有一定氣味,但如果排便時聞到大便有強烈的腥臭味,這可不是正常現象。在腸癌發病時,腸道內除了有出血情況,腫瘤組織壞死、細菌滋生等,都會讓大便的氣味變得格外難聞。這種腥臭味和普通消化不良導致的大便異味不同,往往更為刺鼻、濃烈。
原本規律的排便習慣突然改變,也是腸癌的重要信號。比如,以前每天排便都很規律,突然一段時間內頻繁出現腹瀉,一天大便三四次甚至更多,而且大便不成形;或者反過來,出現嚴重便秘,好幾天才排一次便。還有些人更奇怪,腹瀉和便秘交替出現。這主要是因為腸道腫瘤影響了腸道正常的蠕動和消化功能,導致排便變得紊亂。要是這種排便習慣的改變持續了較長時間,通過調整飲食、作息等生活方式也無法改善,那就一定要去醫院做詳細檢查,看看是不是腸道里長了不該有的東西。
腸癌的早期癥狀往往不典型,容易被忽視。但通過關注大便的這些細微變化,我們有可能在早期發現腸癌的蛛絲馬跡。尤其是有腸癌家族史、長期患有腸道疾病、年齡在 40 歲以上等高危人群,更要時刻留意自己的大便情況,定期進行腸道相關檢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為自己的腸道健康保駕護航。
【專家檔案】王芳
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腫瘤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醫學碩士,研究生導師
臨床擅長“觀舌察病,循癥定方”,中醫藥治療肺結節、甲狀腺結節、乳腺結節及息肉、囊腫等癌前病變,中西醫結合治療肺癌、乳腺癌、卵巢癌、腸癌、胃、食管癌、腦膠質瘤等;中藥預防術后復發、轉移,中藥聯合靶向、免疫等現代醫學治療晚期腫瘤,減輕放化療毒副反應。
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腫瘤科副主任醫師,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教授,中西醫結合醫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師從著名腫瘤專家花寶金教授,第六批全國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人。
出診地點:(1)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2)北京紅旗中醫醫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