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生不能求全
日中則移,月滿則虧。天地之間萬事萬物都在不斷發展變化,到達鼎盛時期就意味著衰敗的開始。
比如燒水,當燒到100度時還要繼續加熱,那么水就無法再繼續升溫,而是會被逐漸燒干,最終一滴都不剩。
人生亦是如此,求全就是“求滅亡”。而且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全”,因為當自己要求“全”的時候,就意味著自己非常貪婪,既然貪婪又怎么可能達到“全”呢?
如果一定要做到“全”,那么就要加上“委屈”二字,即“委曲求全”。可是用“委屈”換來的“全”,本來就已經不再是“全”了。
“全”只有相對的,沒有絕對的,知足才能常樂。
二、有一得必有一失
趨利避害、得而不失,是大家的理想目標,可惜卻無法實現。有一得必有一失,才是大自然的運行發展規律。
很多人在做事之前,首先會衡量下得失利弊,有得有利才會去做,否則自己就不去做,其實這是不對的。
有些事情是我們的責任義務,不能由著自己的性子胡來,即便對自己沒好處也不得不做,要不然就會有所虧欠。
還有些事情我們無法真正看透,背后的是非邏輯自己做不出準確的判斷和預測,最終到底是得還是失根本無法知曉。
不必那么在意得失,而是應該考慮是否符合道義,以及當下對自己的意義更為重要,該不該做要問自己的心。
三、窮,更容易快樂
“共患難易,同富貴難”,不少夫妻都是在貧苦的時候才能相依相守,然而一旦翻身了有錢了,反而難在一起了。
窮,不一定就是壞事。一個人離貧窮越近,離快樂就越近;相反自己越富貴,就越難滿足越遠離快樂。
貧窮時賺一百兩百就是幸福,富貴時賺十萬八萬依然不滿。快樂到底容不容易得到,根本就沒有統一的標準。
很多有錢人,不是吃不起山珍海味,卻只能吃白菜豆腐,因為他們早就得了“富貴病”,試問連吃都不能自由,又哪來的幸福可言?
窮的日子,很容易快樂;富的日子,要快樂很難。窮歡樂,也是一種難得的財富。
四、只管耕耘,莫問收獲
古人教育我們:“盡人事,聽天命”,這是流傳千古、被不斷驗證的真理,我們經常掛在嘴邊,可是自己又真正做到了嗎?
事實上大家總會抱怨,自己的付出沒有得到理想中的回報,根本就沒有做到“聽天命”,而是在那里責怪上天不公。
其實我們應該只管自己做不做,該做就去做,不該做就不用搭理,至于結果到底怎樣,自己越無視越明智。
只管耕耘,莫問收獲。這樣自己就不會產生怨恨,因為自己問心無愧心安理得,內心舒服了還有什么可抱怨的?
一個人在面臨死亡的時候,對所有人都沒有虧欠,就是成功的人生。
五、情緒管理就是改變自己
一個人講道理的時候是人,不講道理、情緒失控的時候就是一只“野獸”,兩者之間簡直就是天壤之別。
因此我們在做事之前,首先需要做好情緒管理,保證自己處于理性狀態,然后才能開始行動。
不過情緒管理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是自己跟自己的思想斗爭,其方法就是改變自己。
改變自己的思想、改變自己的心胸,比昨天成長了一點,就是偉大的進步。
每天都在學習、每天都在提高,不斷推翻昨天那個相對幼稚的自己,變得越來越優秀,這就叫做修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