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因素能拖垮一個人,但不是所有人被擊潰的原因都是由于沒錢、沒能力;
有些人過得并非一貧如洗,也不是一無是處,可依然被困在某種尷尬的境地走不出來;
仿佛正在被一些隱蔽和頑固的思維模式拖垮,始終做不到理想的突破,固步自封。
我總結了一下,拖垮他們的,可能是這四種弱者思維。
一、總是在等待
這種思維的特點是,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外界的恩賜上;
可以是等待“命運垂青”,或者等待“貴人出現”,抑或等待“時機成熟”,還可以是“等我把一切都準備好”。
一般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中的矮子,根本不是在蟄伏,只是在逃避。
把生活當成了做菜,一定要把所有調料準備好才動手,忘記了現實是瞬息多變的。
他們內心覺得只有等到差不多了,才能邁出一步,于是生活變成了無盡的等待。
只想被動的接受,而非主動的創造,心氣在無望的等待中一點點耗干凈,銳氣被時間磨平;
最終,自我在日復一日的幻想中日益消沉,失去了對生活的自主掌控感,自己給自己創造了“習得性無助”模式:
個體在經歷了反復無法控制的不良事件后,逐漸學會放棄嘗試,形成一種無力感。
等待到最后,即使之后有機會可以改變局面,也不會去嘗試,從而產生對現實的無望和無可奈何的行為、心理狀態;
因為已經習慣了等待,也只會等待。
二、不是我的錯
擁有這種心態的人,會把遭遇的不順遂向外投射,怨環境差勁,怨同事垃圾,怨社會不公,怨出身不好,怨運氣糟糕。
在他們眼里,自己永遠是那個被迫害的“受害者”,所有失敗都源于外界施加的阻礙,這是“歸因理論”中的“情境歸因”,指:
將行為的原因歸結于個人自身之外的因素。
學生考試沒考好,每次都認為是題目太難、監考老師太嚴格或者考試環境不好等原因害的,自己都沒錯;
從來沒去自己學習不努力、方法不對等方面找原因。
外歸因往往伴隨著消極情緒,因為個體未能積極面對和解決自身問題。
歸咎外部固然減輕了自我挫敗感,保護了自己的自尊心和自我形象,但也阻隔了成長的可能性。
一個人把所有責任都推給外界,等于放棄了改變現狀的主動權,只能陷在抱怨的循環里;
把心理能量用于控訴可控訴的一切,卻吝嗇審視自己,無法踏出自我更新的一步。
三、出錯很可怕
攜有這種想法的人的大腦自帶放大鏡,專門盯著未來的種種潛在風險。
一點小挫折、一個未達成的目標和一次普通的嘗試,都會被解讀成災難的前奏,不斷制造焦慮和危機意識;
在行動前就預設了無數可怕的后果,最終被自己想象出的“災難”震懾,在心理學上這叫“災難化思維”,是一種認知扭曲:
想象消極事件的最壞結果,將事情的后果災難化,甚至想象不太可能發生的后果,腦補最壞的情景,消極事件產生的負面影響會被急劇放大。
他們無法邁步,害怕每一步都可能踩中自己假想的地雷,把“可能發生”當成“必然發生”;
因一個小失誤否定所有努力,習慣用“天塌了”“完蛋了”的口頭禪,就像錯過了早班車就覺得自己今天一天將諸事不順。
對失敗過度恐懼的人將無限放大風險,被束縛在恐懼的牢籠里,失去探索的勇氣。
四、認為我不行
這種思維藏得最深也最固執,表現為內心堅定不移相信“我不行”、“我不配”、“我注定如此”的信念。
早早給自己的人生畫下了邊界,認定自己的能力有限,覺得機會渺茫,好運氣都跟自己沒有關系。
提前的自我否定是在行動開始前宣判了自己的失敗,內心已經“自我設限”:個體在潛意識中給自己設定的限制和邊界。
限制可能源于過去的經歷、他人的評價、社會的期望,甚至自己內心的恐懼和不安。
當一個人認為自己不行,那么所有的嘗試都籠罩著自我懷疑;
任何一點困難都會成為加劇“無能”的證明,最終扼殺所有嘗試的意愿,甚至用實際行動阻礙目標的實現。
自我設限讓我們不敢挑戰自我,不敢嘗試新的領域和技能,在職場上,自我設限會讓我們錯過許多晉升和發展的機會。
人際關系里當我們總是懷疑自己,不敢與他人建立深入的聯系時,就會錯過珍貴的友誼和愛情。
上述的四種弱者思維并不是與生俱來的,卻是在面對人生時,一次次的選擇和自我暗示后逐漸固化的想法;
這些思維模式悄無聲息的剝奪了人的內在力量和能動性,使人從生命的主體,降為被動的客體。
不過弱者思維并非不可撼動,可以先有意識的覺察,覺察自己習慣產生的念頭;
如“再等等看”、“都是別人的錯”、“這下子全完了”、“我肯定完成不了”,清晰的識別它們,就能削弱它們對我們的控制。
改變是緩慢也顯而易見的,需要持續的糾正,在又想等待時,主動承擔起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做哪怕微小的不一樣的行動。
在抱怨升起時,先問自己在情境中還能做些什么;面對恐懼的想象,思考這些結果發生后自己真的就走入絕境了嗎?
要想到災難發生的概率不是真實的百分百;在認定“我不行”時,逼著自己去做一件可以試試看的行動。
新的選擇是為了覆蓋舊有的路徑,畢竟但凡發生不一樣的結果和感受,都是對自己很大的鼓勵和修正;
證明外界并不完全是我們腦海中想象的那般可怕,自己也不是如以前所想的那樣無力。
這是一個不斷覺察、不斷選擇、不斷修正的內在過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