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花大價錢搞的排水工程,咋暴雨一來又泡湯了?”白云區街坊李大姐叉著腰站在齊膝深的積水中,臉上滿是無奈。
車輪子在“汪洋大道”里只露個邊,小轎車像喝多了似的歪歪扭扭往前蹭。騎電動車的阿叔突然來了個“水上漂移”,車筐里的番茄茄子順著水花漂出去老遠:“得,今晚直接改水上集市算咯!”路邊五金店老板正跟洪水“ battle”,一盆接一盆地往外舀水:“上個月剛把貨墊高,這回倒好,水直接漫到貨架第二層!
”,這條路剛在三個月前搞完排水系統升級,路面上的新井蓋還閃著锃亮的光呢。“說是‘一點一策’精準治澇,咋到咱這兒就成了‘一策應付’?
”社區群里早就炸了鍋,有人翻出工程驗收時的照片:嶄新的排水管、拓寬的排水口,看著確實像模像樣。可眼下積水漫過臺階往屋里灌,七旬的張大爺杵著拐杖不敢出門:“萬一腳底打滑摔進水里,找誰說理去?”外賣小哥小李更犯難,電動車在積水中突然斷電,看著手機里的超時提醒直嘆氣:“這單配送費還不夠修電機呢!
”再看朋友圈,有人在積水中劃著兒童充氣船遛狗,有人搬來小板凳在路邊釣起了魚——廣州人天生的樂觀,在這場“水上鬧劇”里顯得有些心酸。
回想去年臺風“海葵”那回,白云區多個路段被淹,當時就說要根治內澇,咋這才半年多,老問題又回來了?有街坊偷偷去看過排水口,發現新修的管道居然被枯枝爛葉堵得嚴嚴實實:“敢情工程只管修不管護?
”社區工作人員倒是來得勤,暴雨前就在微信群發預警,暴雨時守在路口提醒過往車輛,可面對齊腰深的積水,他們也只能干著急。“排水系統是良心工程,總不能年年修年年澇,成了‘無底洞’吧?”五金店老板的話戳中了大家的心思:政府花了錢,百姓費了心,總該有個實實在在的效果吧?
再說了,老人小孩在積水中摔跤的事已經發生過好幾起,萬一哪天釀成大禍,這責任算誰的?
我個人覺得,治澇不能只盯著路面工程,地下管網的維護、排水口的日常清理,這些細節比修新管道更重要。就像老廣常說的:“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排水系統的每個環節都得實打實,容不得半點馬虎。
現在街坊們最想知道的是:這次積水到底是工程質量問題,還是應急維護沒跟上?相關部門倒是發了通知,說會盡快排查原因,可具體啥時候出結果,啥時候能徹底解決,卻沒個準信。
看著逐漸退去的積水,路面上留下一層厚厚的淤泥,李大姐搖搖頭:“盼星星盼月亮,就盼著別再讓咱年年遭這罪。
”這場暴雨留下的,不只是街頭巷尾的調侃,還有老百姓對城市建設的滿心期待——畢竟,誰不想出門時走得踏實,回家后住得安心?
到底啥時候能真正告別“水浸街”?咱老百姓心里都盼著答案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