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發生在1941年1月的皖南事變,是抗戰歷史上的悲壯一夜。9000多名忠勇的新四軍戰士,沒有倒在侵略者的槍口下,卻成了國民黨反共摩擦的犧牲品。此后,新四軍軍長葉挺被俘,副軍長項英被殺。剛剛初見規模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出現了一道深深地裂痕。
事變之后,蔣軍將被俘的八路軍戰士編入自己的部隊,用洗腦的方式去影響他們。而軍官和政工干部,則被關入集中營,進行重點“改造”。其中最為著名的集中營,就是上饒集中營。
上饒集中營是國民黨軍統局,在1941年1月建立的一所法西斯集中營。其下設七峰巖、周田村、茅家嶺、李村和石塘五個分集中營,其中七峰巖為總部,茅家嶺為重禁閉室。集中營的主要負責人名叫張超,是一個臭名昭著的大特務。在1942年被日軍占領之前,這里囚禁了大量的新四軍干部和“思想政治犯”,是一個真正的血肉磨坊。
敵人為了讓新四軍的干部們叛變,使用了軟硬兩手。在1941年9月以前,他們對新四軍干部的政策是“招撫”。每天通過所謂的“政治課”來詆毀共產黨,其間充滿了謊言和污蔑。接下來,就是利誘和勸降,妄圖用金條和美元來軟化干部們的革命意志。確實有一些人性格懦弱,最終選擇了叛變。但最后沒投降的,都是對革命事業無比忠誠的鋼鐵戰士!
于是在1941年9月之后,敵人開始進行所謂的“第二期訓練”。大量兇狠暴戾的看守, 被調入了上饒集中營。他們每天輪番對新四軍干部進行毒打,皮鞭、烙鐵、辣椒水等等酷刑,每天都在使用。尤其是作為禁閉室的茅家嶺,情況更為嚴重。
茅家嶺監獄,原來就是一座當地的小廟。一個不大的院子內外,共有8間簡陋的小房子。其中管理員王錫恩住一間,警衛排的排長住一間,士兵住兩間。此外還有禁閉室一間,“女犯”牢房一間,男牢房兩間。三間牢房中,最大的也不過30平方米左右,住的全是新四軍的戰士。不管他們多少人,都要擠在其中。而且牢房是在天井旁邊,冬天不保暖,夏天不擋風雨,蚊子、跳蚤在屋子里亂飛亂跳,搞得人無法入睡。
住的條件不好,吃的條件同樣苦不堪言。被關押的新四軍戰士們每天吃兩頓飯,每頓只能吃一小碗伴著糠麩、沙子、老鼠屎的所謂“米飯”,菜只有漂著幾片爛葉子的清湯。不但肉吃不到,飯菜里一點油都沒有。就是這樣的食物,還經常被克扣。
為了改變生存條件,菲律賓回國的華僑吳華光首先向敵人抗議,結果遭到管理員的一頓毒打。第二天,新四軍教導總隊會計祝增華號召大家團結起來,進行集體絕食。足足兩天,戰士們水米不進。后來經過交涉,負責人王錫恩終于同意增加伙食供應。
這僅僅是和敵人斗爭的一個小勝利,但也足夠鼓舞人心。于是新四軍三支隊宣教股長王傳馥、五團特派員李勝、三支隊敵工科長陳子谷、新一支隊敵工科長吳越和金衢特委書記宿文浩組成了五人領導小組,領導戰士們堅持斗爭。
敵人的虐待,每時每刻都威脅著戰士們的安全。領導小組意識到,消極的絕食、罷工等方法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想要徹底獲得自由,必須破釜沉舟,進行集體暴動!
暴動雖然聽起來振奮人心,但也是危險重重的。茅家嶺監獄雖小,上饒集中營卻很大。如果真的沖出去了,不知道外面的環境,也同樣是難以成功的。領導小組中的陳子谷就提醒大家,當初自己在石底監獄的時候,就有一些同志因為準備不足,跑出監獄后又被抓了回來,最后被敵人殺害了。
如何才能了解外面的環境呢?牢房邊上的禁閉室,成了戰士們的突破口。國民黨軍隊內部矛盾重重,士兵經常受長官欺壓,被關禁閉是常有的事。于是,新四軍戰士們便時常找他們聊天。通過閑聊,大家逐漸掌握了茅家嶺周邊的蔣軍布防情況、機關位置,也知道了一個重要信息:國民黨第三戰區司令部,就在附近,因此茅家嶺方圓3里多的范圍內,駐扎著敵人的一個軍部和一個師部!
應該說對于一支幾十人的小隊來說,上饒集中營的周邊環境是讓人絕望的。但也有一個信息令人振奮:上饒集中營由特務部門負責,他們的權限很小,調不動附近的軍隊。如果出現緊急情況,只能調動距離較遠的憲兵團和特務團。也就是說真的暴動成功的話,新四軍戰士們只要能繞開敵人的機關部門,就有時間順利轉移!
鑒于這種狀況,五人小組對逃跑路線進行了規劃:監獄東門直通大路,行動起來是很不安全的。而被封堵的西門,是靠著山區,且無人把守的。只要在暴動是能迅速打通這條路,成功撤離的可能性很大。
計劃制定完畢,下一步就是要尋找監獄內部的防守漏洞了。這個比調查外圍環境,要好進行得多。平時戰士們已經發現,茅家嶺監獄管理松懈。每天點完名之后,只有幾個看守和執勤班長在崗,其他人都去附近村里“滑水”了。只要進一步降低他們的警惕性,就不難找到暴動的機會。于是接下來的一段日子,戰士們刻意和看守套近乎、拉家常。這些看守逐漸放松了警惕,守備越來越懈怠了。
1942年5月25日,新四軍戰士們等來了機會。這一天,看守排長帶著幾個班長去開例會,只有一個副班長值班。其他看守排的成員,看長官不在,都下山去玩樂了。而且,特務王錫恩帶著幾個守衛去參加培訓。剩下的兩個人,也回到宿舍呼呼大睡。整個茅家嶺監獄,幾乎處在無人看守的狀態中。
吃過晚飯,五人小組中的王傳馥到院子里又轉了一圈,再次確定情況后,馬上通知其他人,抓住這一有利時機,立即暴動!
按照事先的計劃,戰士楊才假裝洗衣服,借故和看守聊天,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另一個戰士李維賢借口肚子疼,走東側大門口,趁人不備關上了大門,隔絕了門外看守沖進來的道路;而領導小組中的李勝,則帶著其他人員沖到值班室,制服了看守。值班室里的步槍、輕機槍和大量彈藥,都成了戰士們的戰利品。
武裝起來之后,李勝、王傳馥等人砸開了西側大門,招呼大家盡快撤離。在東門外的看守見急切間進不去院子,便用機槍對著大門掃射。王傳馥扔出手雷,將看守當場炸死。但他自己和另一個干部鐘袁平也不幸中彈,身負重傷。大家攙扶著他們走了一段路,但二人傷勢太重,行動實在遲緩。為了不拖累大家,他們幾次要求戰友放自己下來。最后沒辦法,大家只能把他們先隱蔽起來。后來敵人進行搜山,王傳馥和鐘袁平再次被抓,不久便遇害了。
不過,成功越獄的其他24名新四軍指戰員,則躲過了敵人的搜捕。他們帶著2挺輕機槍、2挺沖鋒槍、8支步槍和39個手榴彈,找到了在武夷山中的游擊隊,重新投入了戰斗。
茅家嶺暴動的成功,鼓舞了所有在押的新四軍戰士。1942年6月17日下午,上饒集中營從閩北向崇安轉移,一百多名指戰員被敵人押送上了木船。在途徑赤石鎮的時候,天色已晚,看守逐漸懈怠。此時戰士們果斷發起暴動,搶了敵人的武器,向密林深處突圍。這次暴動也很成功,除了11名戰士犧牲或者失散外,大多數成功脫離魔爪。后來他們也參加了游擊隊,在當地堅持斗爭,直到解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