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帆書 · 念念
網上看到看到一段話,感慨頗深:
為人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難的職業,沒有之一。
既要辛苦賺錢為孩子提供安穩的生活,又要全年無休地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
既要應對孩子生病時的辛苦忙亂,還要咽得下孩子叛逆時的心酸委屈。
但凡孩子有問題,不管你曾付出多少,一句“養不教父之過”,就可以抹殺你所有努力。
在某些累到心力憔悴的時分,或許我們都會忍不住對自己發出靈魂拷問:“生孩子的意義,到底在哪里?”
可這個歷萬難而無悔的過程,正是育兒的意義之所在。
生命是一場修行,而孩子是帶著使命而來的引路人,為的是陪我們泅渡這漫漫人生之路。
01
孩子的陪伴,渡你前行
都說人到中年的無奈,是一個人卻活成了千軍萬馬。
家庭的生計,工作的壓力,樣樣都得由你來承擔,唯獨顧不上自己。
但其實,你的身后并非真的空無一人,因為還有孩子做你最忠實的朋友。
當你忙碌時,孩子會用純真的笑容,讓你感受什么是無條件的支持。
當你委屈時,孩子會用暖心的叫喚,讓你知道你是如此被需要。
當你無力時,孩子會用貼心的擁抱,讓你明白為了愛你的人你必須更堅強。
孩子是我們的孩子,但在某種意義上,更像我們細碎生活里的一道光。
贈予我們無限溫暖,也為我們點亮了前行的方向。
朋友在父親突然病倒后,生活陷入了一團混亂之中。
身為小學老師的她,工作一直很忙,原本都是老人在幫她料理家務,現在她既要兼顧家庭和工作,還要照顧老人。
那段時間,她經常感覺累得喘不過氣來,有時甚至忍不住崩潰大哭。
直到有天早上起來,她看到讀小學三年級的兒子正在廚房學做早餐。
兒子告訴她,等自己學會了準備早餐,就可以讓她早上就可以多睡一會了。
“媽媽你太累了,以后讓我來幫你吧。”
朋友說,就是這句話,成為支撐她渡過難關最大的動力。
后來她努力調整自己,嘗試用積極的心態應對問題,終于在今年上半年等到了她父親的康復。
常言道,女子本弱,為母則剛。
但與其說是父母在為孩子做犧牲奉獻,不如說是孩子的愛和陪伴賦予了我們能量。
所以,心理學上才如此形容親子關系:養育孩子,也是父母的一場自我療愈。
孩子是父母的軟肋,更是鎧甲。
有了孩子,我們才能在泥沙俱下的生活里,找到不竭的勇氣,和不滅的希望。
02
孩子的成長,助你修行
孩子的教育問題,是讓每個父母都會頭疼的難題。
管的松了,就開始各種懶散不聽話;管的嚴了,又上演各種親子沖突與對抗,矛盾不斷。
其實對一個家庭來說,父母是根,孩子是花朵。
父母常看到孩子的問題,卻不知這是自己的問題在孩子的身上開出的花。
參加兒子班級的分享會時,聽一位爸爸講述了他的經歷。
去年,他因為在事業上遇到了瓶頸,脾氣變得很暴躁,在家經常說不上幾句話就開始發火。
特別是對女兒,一有不聽話的情況,他就會大聲訓斥。
之后他就發現,原本開朗愛笑的女兒變得越來越安靜,不愛開口說話。
而且每次他越大聲吼,女兒越不發一言,就站在那里瞪眼看他,像是要跟他對峙到底似的。
他當時氣得怒火中燒,完全無法理解,不到十歲的孩子,怎么會這么犟。
可更糟糕的是,他很快就接到了老師的電話:女兒成績下滑了很多。
借此機會,老師和他做了長談,讓他恍然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問題會給女兒造成多大影響。
為此,備感愧疚的他下決心改變自己。
即便工作的壓力仍然存在,但每天在進家門之前,他都會要求自己盡量卸下煩惱,揚起笑臉。
面對女兒,他也收起了以前居高臨下的態度,在意識到自己做錯的時候主動說“對不起”。
當有話題需要和女兒交流時,他會先坐下來,再嘗試用溫和的語氣慢慢說。
那天,這位父親十分感慨,說很慶幸自己及時醒悟,沒有造成父女間難以消隔的隔閡:
“是我的女兒教會了我,發脾氣只是本能,壓得下脾氣才是本事。”
孩子是這世上與我們最親近的人,更是我們最真實的一面鏡子,時刻都在折射著我們的言行。
如果孩子的有些缺點讓你感覺難以忍受,那恰恰是命運在借由孩子提醒你:正人先正己。
孩子的壞習慣和臭脾氣,可能是父母榜樣作用沒有做好;
孩子的反抗和爭吵,可能是父母的理解、溝通沒有到位。
喜歡賈靜雯前不久在微博上的那段話:
“謝謝我的三位人生小導師,因為有你們,我真的學了好多。 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好像比較適合用在你們身上,請繼續教誨,讓我成為更好的媽咪喲。”
看起來,是父母在管教孩子,塑造孩子,擔當孩子成長路上的老師。
實際上,是孩子在做父母的擺渡人,幫助我們修正不足,完善自我,成為合格的大人。
03
想讓人生變好,從教好孩子開始
我們都知道,親子關系的好壞,決定著孩子一生的發展。
但其實,父母和子女的關系永遠是雙向的。
父母是孩子的因,孩子是父母的果。
好好養育我們的孩子,不只為人父母的責任,更是修行人生的開始:
1、以歡喜之心,珍惜孩子相伴的時光
看這一個提問:你算過能陪孩子多久嗎?
答案是,從孩子出生到上大學,父母能陪伴孩子的時間不過為91個月。
其實父母子女的緣份,本就是一場漸行漸遠的旅程。
所以,不要總是在孩子需要你的時候缺席,更不要吝于花時間精力陪孩子。
比如,每天固定好與孩子聊天的時間,或在忙完工作后,陪孩子玩一會你們的專屬游戲。
當你用心享受與孩子的相處,孩子自然能在互動中汲取到滿量的能量和幸福。
2、以平常之心,接納孩子帶來的課題
你是不是也曾如此,看別人家的娃一個個品學兼優,唯獨自己孩子全是毛病。
既焦慮又難過,想不通自己為什么會攤上這樣的孩子。
用心理學的理論解釋,這是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生氣質”。
從他們來到父母身邊的那一刻起,就帶著自己獨特的脾氣和秉性。
而檢驗父母智慧的關鍵,就在于,你是否懂得遵循孩子的天性,去接納它,擁抱它,守護它。
戒掉不合理的期待,多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多培養孩子與生俱來的能力。
讓孩子成為他想成為的樣子,而非父母希望他成為的樣子。
3、以自省之心,給予孩子良好的教育
有句話說得好:教育是一種自醒的途徑,向外勸導孩子,向內勸導你自己。
父母的言行舉止,起心動念,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
教育好孩子的前提,是讓自己先成為一個合格的、有同理心的父母。
你想讓孩子有涵養,那自己就要先修身養性;你想讓孩子懂感恩,那自己就要先與人為善。
正所謂,正己化人,成己達人。
遇到親子問題時,請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想辦法調整自己的行為習慣,提升自己的觀念認知。
你把自己教育好了,孩子就是你優秀的傳承,他一定不會差。
04
很認可這樣一句充滿深意的話:
“在完成自身生命圓滿之途上,孩子是一座橋,踩著這座橋,你回到了你自己。”
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有因由。
尤其經由我們身體孕育而來的孩子,是上天賜予我們最珍貴的禮物。
從孩子降臨到世間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贈你驚喜,幫助你,滋養你、圓滿你。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為孩子筑就了一個溫馨幸福的家,好好養育他們長大。
點個「在看」,跟各位父母共勉。
作者 | 念念
圖片 | 圖蟲創意,部分來源于網絡,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