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8
世界微笑日World Smile Day據說2種說法,分別指每年的5月8日和每年10月的第一個星期五。
說法一:1948年,國際紅十字會規定將國際紅十字會創始人亨利·杜南的生日—5月8日為世界紅十字日,也即“世界微笑日”。
說法二:哈維·鮑爾Harvey Ball是笑臉表情的創作者,在1963年受美國州立互助人壽保險公司State Mutual Life Assurance Company委托,設計一個能提升員工士氣的標志。他用10分鐘創作了這個經典的黃色圓形笑臉,他堅持用明亮的太陽黃(象征能量),搭配不對稱的眼睛和微笑(顯得更自然),自1999年開始,每年10月的第一個星期五會被定為世界微笑日,目的是向世界宣揚微笑友善的信息,超越文化、宗教或地域的隔閡,他認為“微笑屬于全人類”。
節日的意義在于,提醒人們微笑的簡單力量,能緩解壓力、增進人際關系,同時,鼓勵善行與積極態度,傳播正能量。
微笑是人類最基礎、最豐富的表情之一,但并非所有微笑都代表真正的快樂。心理學家發現,不同的微笑形式可以反映個體的情緒狀態、社交意圖甚至潛在心理。以下是幾種常見的微笑類型及其背后的心理含義:
杜鄉微笑Duchenne Smile:真誠的快樂
特征:嘴角上揚,眼角出現魚尾紋(眼輪匝肌收縮),笑容自然對稱。
心理狀態:代表真實的愉悅和幸福,與積極情緒(如喜悅、滿足)相關。常展現杜鄉微笑的人更長壽、人際關系更好。
例子:朋友聚會時的開懷大笑,嬰兒見到母親時的笑容。
社交性微笑Polite Smile:禮貌或掩飾
特征:僅嘴角輕微上揚,眼睛無變化,持續時間短。
心理狀態:用于社交禮儀(如打招呼、回應陌生人),可能隱藏真實情緒(如尷尬、壓力)。在職場或正式場合常見,屬于“表面友好”。
例子:會議上對同事提案的禮節性微笑,服務員對顧客的標準笑容。
苦笑Wry Smile:無奈或自嘲
特征:單側嘴角上揚,可能伴隨挑眉或聳肩。
心理狀態:表達矛盾心理,如無奈、自嘲、輕微諷刺。可能用于緩解尷尬或面對困境時的心理防御機制。
例子:考試失敗后說“沒關系”時的笑容,聽到糟糕玩笑的敷衍一笑。
假笑Fake Smile:刻意偽裝
特征:嘴唇僵硬,嘴角不對稱,眼睛無參與“皮笑肉不笑”。
心理狀態:刻意掩飾負面情緒(如憤怒、悲傷),常見于高壓社交環境。長期假笑可能導致心理疲憊“微笑抑郁”。
例子:被領導批評后強顏歡笑,面對不喜歡的人保持禮貌。
緊張微笑Nervous Smile:焦慮或不安
特征:笑容急促,可能伴隨抿嘴、眨眼頻繁。
心理狀態:暴露內心的緊張或恐懼,是一種自我安撫行為。常用于面試、公開演講等壓力場景。
例子:上臺演講前的不自然笑容,犯錯后的局促微笑。
支配性微笑Dominance Smile:權力或輕蔑
特征:嘴角微翹,下巴抬起,眼神居高臨下。
心理狀態:并非表達友好,而是展示優越感或控制欲。常見于競爭性場合或權力不對等的關系中。
例子:辯論賽中對手的挑釁笑容,上司對下屬的居高臨下式微笑。
微笑背后,心理學研究顯示:
真誠的微笑能激活大腦獎賞回路,提升自身和他人情緒。長期假笑可能加劇心理壓力,與“職業性微笑綜合征”(如空乘、銷售從業者的情緒耗竭)相關。文化差異:東亞文化更傾向用微笑掩飾情緒,而西方文化更注重笑容的真實性。
今天希望大家可以:
1)對他人微笑,傳遞溫暖。
2)分享笑臉照片,或使用#世界微笑日#標簽。
3)做一件小事幫助他人,比如贊美、捐贈或志愿服務。
4)今天微笑時,不妨問問自己:這是發自內心的快樂,還是社交面具?
#世界微笑日# #眾晟悅納# #微笑的心理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