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小雷針對國內常用的四大云音樂 App 做了一個橫向對比體驗。雖然說四款 App 的體驗各有千秋,面向的用戶群體也不盡相同,但從小雷的體驗以及評論區各位的反饋來看,以 QQ 音樂為代表的大而全曲庫,仍舊是絕大多數用戶最看重的音樂 App 核心賣點。
那么這套「得內容者得天下」的打法,又能否延續到其他內容品類呢?所以這一次,小雷把目光放到了更重視內容版權的閱讀平臺,準備給這些在線閱讀 App 也來一次橫向對比,看看哪款軟件更適合哪些用戶。
圖片來源:掌閱
但需要事先說明的是,不同于音樂 App,在線閱讀軟件可以分為「傳統出版物」和「網絡連載小說」兩大類。而「網絡連載小說」還有另一個更通俗的名字——網文。很顯然,兩者在書庫大小,風格和會員定價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并不能直接類比。
另外已經停止在境內運營的閱讀 App(亞馬遜 Kindle)、漫畫軟件(嗶哩嗶哩漫畫)和與墨水屏硬件強捆綁的閱讀 App 暫不納入此次橫向對比。經過篩選比較,這次橫評小雷只保留微信讀書、QQ 閱讀、掌閱、多看這四個 App。
會員體系基本相同,微信讀書更勝一籌
和對比云音樂 App 時一樣,我們先來看看各大閱讀 App 的會員體系。
和除了 Apple Music 之外的各大云音樂 App 類似,四大主流閱讀 App 均提供付費會員體系。但不同于音樂 App 的多級 VIP 體系,四大閱讀 App 都只有一級付費會員。
而權益方面,四款 App 都采用了「付費會員書庫」模式,除了按章節更新、訂閱的網絡連載小說外,其余內容均可用免費會員或付費會員的權益暢讀。當然了,四大 App 的免費書庫都相對較小,多為已經列入公共版權領域的經典書目,或本身即可在網上免費訂閱的電子期刊。
具體會員差異如表所示。
圖片來源:雷科技
在表格之外,小雷還有兩點需要補充:
首先,除了常規的付費會員外,四大閱讀 App 均提供小范圍的免費權益,只要每天簽到就能獲得一定的「代幣」,用以解鎖連載小說的章節。而主打傳統出版物的微信讀書,在「書幣」之外也可以選擇兌換會員體驗卡。
按照「一小時閱讀可換一天體驗卡」的比例來算,對于非網絡連載小說讀者來說,只要保證每天至少看一個小時的書,在微信讀書里看書「基本不用花錢」。
圖片來源:雷科技
但話又說回來,盡管我對微信讀書「一小時換一天」的理念非常認可,但微信讀書和多看都沒有在 App、用戶協議、會員協議中列明「常用設備數」,且其人工客服入口藏得非常深,想咨詢客服還得打電話或發郵件,缺少一個明確的在線客服入口;多看 App 表現更差,連登錄設備管理頁面都沒有。
相比之下,QQ 閱讀在 App 設置中列明了「3 臺常用設備」,而掌閱也在會員協議中明確提到可以在不超過 5 個設備上登錄。考慮到用戶在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的看書需求,我認為 QQ 閱讀和掌閱這種明示的做法更值得認可。
書庫品類大有不同,傳統出版和網文小說涇渭分明
對比完會員權益,我們來看看閱讀 App 的核心——書庫大小。
剛剛提到,傳統出版物書庫和網絡連載小說書庫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網文的上架門檻更低、流程也更快,直接對比兩者的書庫大小并沒有參考意義,必須分類討論。
在傳統出版物方面,小雷決定采用一個相對公允的書單來評價不同的閱讀 App:2025 年 4 月 23 日,人民日報社文藝部和新媒體中心共同組織推薦「大地書單」,經投票后選出了 10 本推薦好書。這里我們將用這個推薦書單來對比四大閱讀 App 的書庫覆蓋情況。
具體覆蓋情況如圖所示。
圖片來源:雷科技
需要說明的是,推薦書單中部分書目出版日期較近,電子版可能沒有這么快同步到閱讀 App 中。另外,微信讀書、掌閱也已經上線了部分收錄書目的頁面,允許用戶提前訂閱對應書籍。就小雷的體驗來說,在傳統出版物方面,微信讀書和掌閱確實做得更好。
值得一提的是,微信和掌閱還上線了各自的 AI 功能:除了常規的定制書單外,掌閱還提供 AI 速讀功能,可以快速總結全書內容,甚至可以直接和 AI 聊書中的人物、情節、思想。
微信讀書的 AI 問書功能也有這類似的功能:除了原作者的目錄外,AI 問書可以生成獨立的 AI 大綱,并對章節重點進行總結。或是像掌閱那樣和 AI 對書中內容進行延展討論。
圖片來源:雷科技
盡管對精讀用戶來說,這種「省流版」的功能意義有限,但對「最短時間內了解最多知識」的速度愛好者,或者「時間緊、任務重」的學生用戶來說,這些 AI 輔助功能確實非常實用。
說完傳統出版物,我們該聊聊網文的部分了。不同于音樂 App,網文作者更習慣和平臺簽約連載,因此「交叉版權」的情況較為少見。換句話說,網文領域才是真正的「得平臺者得天下」。
而背靠閱文集團的 QQ 閱讀,顯然是這四個閱讀 App 中網文賽道的「王者」:無論「男頻」「女頻」或「漫畫」分區,也無論連載、完結情況,熱門網文幾乎都能在 QQ 閱讀中找到。甚至在閱文集團的書庫下,與微信讀書打「高低配」的 QQ 閱讀在傳統出版方面也有一定的積累。
圖片來源:雷科技
用一句話來總結這一部分,那就是「傳統出版看微信讀書、掌閱;網文用 QQ 閱讀。」
至于多看,說實話,在堪稱「神仙打架」的在線閱讀市場,多看和其他平臺相比已經有些跟不上隊伍了。但多看也有自己的優勢:自 Kindle 時代起,多看就在國內積累了大量忠實用戶,且背靠金山系的多看在文件格式支持方面也有著相當不錯的表現。
對于多看 App 的老用戶,或「自備 PDF、ePUB」的讀者來說,多看依舊是不可或缺的閱讀 App。
有聲書、AI 成了閱讀 App 們的新玩法
當然,就和前段時間云音樂 App 橫向對比中提到的那樣,聽歌和讀書都屬于「難破圈」的內容賽道。而在 2025 年,內容平臺已經很難再利用單一的內容形式拓展新用戶了。所以近幾年各大閱讀 App 都開始發展有聲書品類,試圖用有聲書打開碎片化「閱讀」的新賽道。
而有聲書嚴格來說也可以分為兩類:真人專門錄制的「原生有聲書」,以及用 AI TTS 技術生成的「虛擬有聲書」。
圖片來源:雷科技
毫無疑問,真人有聲書的體驗肯定要比「虛擬有聲書」要好:專業配音員不僅能正確處理多音字、生僻詞,同時還有理解文本的能力,能用富有感情的聲音演繹文字的情緒。而「虛擬有聲書」說白了,其實就是 AI 毫無情緒波動地念稿子。
但制作真人有聲書的金錢和時間成本都更高,因此這一模式并不適合那些正在連載的、篇幅動輒三四十萬字的網絡小說。
在有聲書這一賽道,小雷認為微信讀書會是這四個 App 中表現更好的一個:除了中外經典名著外,微信讀書為部分國內熱門小說、影視原著錄制了真人有聲書,在內容品質和綜合體驗上遠超其他閱讀 App。
多平臺適配較好,但微信讀書略有遺憾
說到綜合體驗,我們也來聊聊這四大閱讀 App 在不同平臺上的體驗。
適配方面,四款 App 都以手機作為核心體驗平臺,提供 iOS、Android 平臺客戶端。至于最新的 HarmonyOS 5,除多看還需要用卓易通轉譯外,其余三款閱讀 App 都提供了原生 App。
圖片來源:雷科技
但要注意的是,提供原生 App 并不意味著其體驗就一定比轉譯版要好:以微信讀書為例,其 HarmonyOS 5 原生 App至今仍缺少部分核心功能:書架不支持文件夾分類、閱讀界面不能改顯示字體這些細枝末節的問題我們暫且放在一旁,但當前版本(0.9.1 Beta)版本不僅無法使用 AI 朗讀,就連最基本的「下載」功能都沒有。
除了手機(包括平板)這一核心平臺外,四大閱讀 App 均提供對應的網頁版,其體驗也相當不錯。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 Apple 的 ARM 架構,采用 M 系列芯片的 Mac 電腦可以在商店中下載經過桌面適配的 iPadOS 版客戶端,大屏交互體驗比其他 App 的網頁版更為優秀。
圖片來源:微信讀書
說到多設備支持,那墨水屏閱讀器不可忽略。就小雷的體驗來說,微信讀書、QQ 閱讀、掌閱、多看這四個 App,在目前國內采用 Android 平臺的墨水屏閱讀器的商店中均有收錄,可以直接在應用商店中下載安裝。
但如果你用的是海外品牌的墨水屏閱讀器,想安裝一個看「國內書」的閱讀 App,那微信讀書會是你更好的選擇:微信讀書是目前唯一一個仍提供「墨水屏公開版」Apk 的閱讀平臺,你不需要從論壇上找其他用戶分享的「提取版」Apk,也不需要忍受全量 Android 版的復雜界面設計。
在這一方面,我認為其他 App 應該向微信讀書多學習。
短視頻時代,如何讓用戶熱愛閱讀?
對比完四大平臺的優缺點,我們該聊聊那個「最初的問題」了——哪款閱讀 App 更適合你?
如果你不看網文,只想找一個認真看書的平臺,那微信讀書顯然是這四個平臺中最好的選擇:在傳統出版物領域,微信讀書的體驗遠遠甩開了 QQ 閱讀和多看、書庫大小和有聲書方面也略勝掌閱一籌。
更重要的是,微信讀書「一小時換一天」的會員機制,也是四大平臺中對免費用戶最友好的設計;畢竟對于真正看書的人來說,一天一小時根本算不上「挑戰」。
如果你想看的書在微信閱讀中沒有上架,或者你除了傳統出版物之外還喜歡看點網文放松一下,那掌閱也會是一個不錯的備選。
QQ 閱讀這種「偏科生」對于習慣傳統嚴肅閱讀的用戶來說可能不太適合。但如果你本身就是一個重度網文讀者,那 QQ 閱讀就非常適合你了。但除了 QQ 閱讀外,「閱文系」還有很多在線閱讀 App 可選,網文愛好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對應的 App。
至于多看,就和剛剛提到的那樣,作為一個在線閱讀 App,它的書庫確實有些小。綜合來說,小雷更推薦將多看作為一個「備選」或「補充」App。考慮到多看對不同格式支持相當出色,如果你本身有自己的 ePUB 書庫,多看也能作為一個不錯的本地閱讀 App。
圖片來源:QQ 閱讀
不過話又說回來,從四大 App 對閱讀場景的探索來看,在線閱讀行業本身也在不斷的發展、進化,正從「拼版權」慢慢轉向「拼體驗」。而從行業的角度看,閱讀 App 的對手從來都不是這些閱讀 App,而是短視頻、手游等「嚴肅閱讀時代」的挑戰者。
正因如此,想要分出閱讀 App 之間的「勝負」,辦法其實并不復雜——誰能讓用戶沉下心來認真看書的,誰才能在這場閱讀 App 內斗中成為最后的贏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