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的首屆映恩生物研發日上,張劍教授對ADC名稱給出了別出心裁的解讀,包括了“Anything Done by China”、“Apparently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在內的六個英語詞組。
借鑒張教授,藥時代認為基于中國企業對全球ADC賽道的杰出貢獻,或許ADC也可以被理解為“Assets Developed by China”,甚至是“Assets Dominated by China”。
然而,這樣的“Assets Dominated by China”,卻存在隱憂。陸舜教授在研發日上曾給出這樣一組數據:他的研究組差不多同時期承擔過5個不同TROP2 ADC的 I 期臨床試驗。這看似繁忙的科研景象,實則暴露了ADC賽道靶點高度集中的隱患,也暗示著不斷膨脹的行業泡沫。
如今,當這股ADC熱潮逐漸退去,醫藥領域的版圖亟待重新繪制。新的制高點藏于何處?又有哪些尚未被發掘的掘金地?中國藥企又該如何布局,才能在新一輪競爭中脫穎而出?
現在,讓藥時代追根溯源,探一探ADC與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過去:種種皆為基礎
如同1849年掀起淘金狂潮的美洲河畔,ADC已成為中國生物醫藥產業近兩年最炙手可熱的掘金地。據藥時代不完全統計,2021年8月至今,中國ADC領域累計達成51筆海外交易,披露總金額達706.91億美元。
其中,既有產品出海(37筆,占比72.5%);也有技術出海(13筆,25.5%),更誕生了首個被跨國藥企整體收購的本土ADC公司(普方生物以18億美元被Genmab收購)。
這場出海浪潮不僅為中國藥企帶來生存資本,更重塑了行業格局。2025年4月15日,映恩生物港股IPO首日股價暴漲116%,印證了資本市場對ADC創新的持續追捧。因此,ADC與中國藥企之間雙向奔赴、互相成就。
而搭建起兩者雙向奔赴鵲橋的,就是制藥界“賣水人”——CRO/CDMO企業。
ADC藥物的復雜性注定其開發需高度專業化分工。從抗體篩選到毒素偶聯,從連接子設計到質量控制,每個環節都面臨技術壁壘,且傳統制藥體系難以獨立完成。數據顯示,全球ADC外包率達70%,遠超生物藥34%的平均水平。據預測,ADC外包服務市場將從2022年的15億美元激增至2030年的110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28%,專業化分工依然成為趨勢。
在這一過程中,各類CRO/CDMO企業正通過差異化布局搶占先機,實現價值的重新定義。以兩家提供從早期發現到商業化生產的新藥研發全周期一體化服務的老牌CRO/CDMO企業為例:2023年底,藥明合聯分拆之初依托母公司資源,承接了40余個在研項目,再次印證了ADC專業化分工的商業價值。睿智醫藥則通過旗下新模態XDC藥物研發平臺,不僅在2024年承接了兩個ADC整包項目,實現其經營突破:更在2025年一季度推動企業實現扭虧為盈,引來經營拐點,具體參見睿智醫藥2024年報與2025一季度報告。
如今,隨著越來越多CRO/CDMO企業布局ADC領域,相關服務生態已頗具規模。但行業也在思考:這樣的繁榮還能持續多久?
現在:優化刻不容緩
藥時代分析認為造成ADC行業遇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方面:一是,經過多輪密集的BD“淘金”后,技術簡單容易獲取的低垂果實幾乎被摘完,且海外藥企消化吸收需要時間;二是,近年來多款中國授權的ADC項目遭遇挫折,讓海外藥企與投資者更為謹慎,對產品和項目的要求更為嚴苛,因此ADC市場迅速從爆發期轉入冷卻階段。
1849年至1852年的加州淘金熱中,15萬涌入者僅有不足5%挖到大量黃金,更多的成為了時代浪潮下的犧牲品。此情此景與如今大熱的ADC賽道非常類似,中國藥企們也正經歷著生物制藥“淘金時代”的考驗。
2023年,國產ADC授權交易數量躍居全球首位,披露的交易總金額達233億美元,風光無限。但進入2024年,出海進程放緩,雖交易數量持平,但重磅項目與交易金額均有所下降,總金額為僅125.8億美元,幾乎腰斬。與此同時,GLP-1、TCE等新興賽道熱度攀升,資本關注點、產業焦點亦在悄然轉移。
正如《中國ADC的泡沫正在破裂》一文總結的,2024年8月,默沙東退回科倫博泰SKB315(Claudin 18.2)的權益;同年10月,BMS也退回禮新醫藥同靶點的LM-302權益。值得注意的是,這兩款藥物均已進入臨床II期及III期研究階段。曾經的國產 "ADC一哥" 榮昌生物也陷入困境:核心人員離職,其首款產品維迪西妥單抗被輝瑞計2億美元無形資產減值。今年3月,Elevation Oncology宣布終止Claudin18.2 ADC藥物EO-3021(SYSA1801)的全球開發,導致股價暴跌,再次引發了業內對中國創新藥臨床數據可信度的討論和質疑。
深入分析行業現狀,靶點扎堆問題突出,國內超50%的ADC管線集中于HER2、TROP2等五大靶點。其原因可以簡單歸結為,上述靶點無需重復驗證,安全性、有效性可靠,相較于冷門靶點,研發技術門檻低且成功率更高。
因此,“內卷”加劇。就像多年前的單抗賽道那般,藥企們紛紛轉向雙抗、多抗的開發,以此換取更大的生存空間。同理,ADC作為由抗體、毒素和連接子三部分組成的藥物形式,可操作空間更大,衍生出的雙抗ADC、多抗ADC、雙毒素ADC、三毒素ADC、甚至雙抗雙毒素ADC也應運而生。然而,這些下一代ADC技術仍處于驗證階段,具有不確定性。
未來:XDC新藥突破
ADC的真正價值,在于開啟了“生物偶聯”的底層設計邏輯,即通過跨學科整合,將藥物遞送系統與作用機制深度融合。這一理念正催生更廣闊的擴展型藥物偶聯物(eXtended Drug Conjugate,XDC)賽道,迎來“萬物皆可偶聯”的技術革命。
XDC通過重構“靶向分子+偶聯藥物”模式,將載體、連接子、載荷的創新空間拓展至多維度,進一步拓展了生物偶聯藥物的應用范圍和治療潛力。
具體而言,XDC涵蓋ADC、放射性核素偶聯藥物(RDC)、多肽偶聯藥物(PDC)、降解劑偶聯藥物(DAC)等十余種藥物類型。其中除ADC外,就屬RDC商業化成熟度最高。目前RDC上市藥物已達11款,諾華的Pluvicto 2024年銷售額達13.92億美元,成為首款“重磅炸彈”RDC藥物。
對于中國乃至全球的藥企而言,與其千軍萬馬擠傳統ADC這座獨步橋,不如快速切換到XDC這一更加寬敞的大道。然而,希望走上這一大道并非易事,其核心的”生物偶聯”技術是XDC行業的門檻更是成功關鍵。要求相關研發企業不僅須具備在多種單藥物領域的豐富經驗,更要兼具有強大的生物偶聯技術,才能推動藥企們在XDC賽道里各種全新的嘗試與探索。
2025年4月的一次行業沙龍上,睿智醫藥正式對外宣發旗下的新一代XDC藥物研發技術平臺C2.LPTM和C.LP2TM。
睿智醫藥利用其綜合性藥物研發的優勢,打造了XDC這一“新模態”藥物研發平臺,涵蓋ADC、RDC、AOC、PDC、APC、SMDC、DAC、TDC等等藥物形式,為尋求差異化的生物技術公司和藥企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研發服務。
這一集成化平臺的搭建,標志著中國CRO/CDMO企業正式進入"分子偶聯技術"的深水區。據睿智醫藥馬興泉博士介紹,睿智醫藥的團隊擁有豐富的經驗,其抗體發現團隊成功地研發過國內最早上市的抗體藥物和多個臨床試驗階段的抗體藥物。化學團隊具有超過15年為知名藥企研發ADC化合物的經驗,合成過千余個創新性的鏈接子-毒素和鏈接子-非毒素類化合物,也在非毒素類化合物如激素類和用于RDC的螯合劑方面較早地從事相關的工作。
多年的行業深耕,鑄就了睿智醫藥強大的生物偶聯能力,特別是在當下最火的抗體、多肽、PROTAC、小核酸這四大領域,可以做到相互隨意組合。
這在國內是相當領先的,睿智醫藥之所以能做到,是依托于其豐富且前沿的新技術平臺作為支撐,包括減毒因子釋放平臺(通過精準偶聯技術實現高效靶向遞送)、PROTAC從頭發現平臺(突破傳統POI binder限制,探索分子膠新方向)、多肽藥物開發平臺(聚焦PDC與RDC的差異化應用場景)以及小核酸肝外靶向與AOC技術(破解非肝靶向難題,拓展核酸藥物應用邊界)等。
此外,基于睿智醫藥多領域、長時間的研發投入,使其XDC“新模態”藥物研發平臺,沉淀出了許多自研實驗室都難以企及的規模化研發效能。更為可貴的是,不同于其它CRO/CDMO企業常規的大、小分子板塊獨立運行,睿智醫藥是整體化平臺,確保不同實驗室之間協同合作,以配合甲方科研團隊更快、更好地推進新藥研發進程,同時在技術層面與管理層面實現“萬物皆可偶聯”。
可以說,當行業正在思考ADC賽道的未來時,睿智醫藥的XDC平臺已悄然開啟下一代偶聯藥物的進化之路。
XDC黃金時代
過去都是基礎,現在需要對機制的更深的理解,以及更好的平臺,才能造就未來更好的XDC藥物。
回望1849年的淘金熱,其真正遺產不是金礦的發掘,而是催生了橫貫北美大陸的交通網絡和現代金融體系。今天的XDC革命,何嘗不是在重塑全球醫藥創新范式?
就像睿智醫藥構建的具有完備XDC服務能力的C2.LPTM和C.LP2TM平臺,既是自身服務能力的升級,更是對產業的敏銳觀察和對機會的精準捕捉。XDC時代——下一個黃金時代,或許屬于那些為創新而搭建基礎設施的長期主義者。
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新的制高點藏于何處?”、“又有哪些尚未被發掘的掘金地?”答案已經顯現。只有掌握了答案的行業掘金者,才有底氣敢問路在何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