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契古傳薪——趙梅、王偉光、湯洋金石三重奏藝術展”在河北保定直隸總督署博物館啟幕。展覽以金石為載體,傳播中華傳統文化,展現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精華。此次展覽共展出穎拓、全形拓、博古圖、漢畫像石拓片等作品40余幅,以新穎的展現形式和極具觀賞性的美學設計,為參觀者提供了一場視覺盛宴。保定理工學院近百名師生走進展覽現場,近距離接觸金石藝術,感受傳統文化。
解碼金石藝術,全面解讀金石文化
趙梅、王偉光、湯洋三位參展藝術家現場擔任講解,趙梅老師是博物館副研究館員、中國博物館學會會員、北京文物保護協會會員,有著豐富的傳統文化理論基礎。王偉光老師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拓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中國文物學會會員,擁有豐常精湛的傳拓技藝,以上兩位老師在傳拓技藝上給觀者解讀了很多深入的金石文化知識,讓大家近距離了解很多金石技藝。而另一位參展藝術家湯洋老師是位職業畫家,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賈又福山水畫創作工作室,身為中國女畫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書畫研究會會員,北京市海淀區美術家協會會員,李可染青年畫院院聘畫家的她,更是在專業的繪畫藝術視角帶給我們一場藝術盛宴,同時也分享給大家她通過水墨技法在傳拓藝術上的表達。
展覽現場三位老師從金石文化起源切入,全面講解傳拓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結合展品講授傳拓藝術形式、拓印技法整體布局、傳拓與繪畫藝術的融合,解析傳拓技藝“以紙拓形、以墨傳神”的精髓。通過講解讓參觀者直觀感受傳統技藝的獨具匠心。
沉浸式傳拓體驗,觸摸歷史肌理
在保定直隸總督署博物館的展廳內還增設了體驗區,使參觀者可以有更直觀的互動體驗。來自保定理工學院的老師和學生們,在三位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了傳拓實踐。從噴水上紙、鬃刷刷紙,到拓包均勻上墨,完整還原了傳拓四步法,體驗傳拓“淡而不灰、濃而不滯”的魅力。趙梅老師全面介紹了傳拓工具的使用,并親自進行了傳拓示范,王偉光和湯洋老師分別對參與的學生和館內工作人員進行實踐指導,現場氣氛熱烈,精彩不斷。參與學生們手持成品拓片感慨到:“看似簡單的傳拓拓印,竟藏著古人對器物美學的極致追求?!痹S多同學也表示,這次參觀讓他們受益匪淺,不僅開闊了視野,還激發了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愛。
多元拓片齊亮相,活化文化遺產
本次展覽,在設計形式和展覽模式上都讓人耳目一新,不僅呈現了穎拓精準的筆墨功夫,漢畫像石拓片的雄渾古樸,博古的雅致構圖,更首次集中展出三位藝術家近年創作的創新型傳拓作品——以水墨技法在拓片基礎上進行二次創作,使青銅器紋樣與山水花鳥融合,賦予傳統拓片現代藝術表現力。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5月20日。在5月18日的國際博物館日,展館將開展傳拓技藝文化專題講座和傳拓技藝體驗活動。直隸總督署博物館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展覽+體驗”模式,讓更多年輕人發現金石文化的時代價值,成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者與傳播者。
王偉光《吉慶有余》
趙梅《穎拓魏曹望憘造像》
湯洋《福禧》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