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蕾玲編輯部的第1108篇原創文章
街機游戲《圓桌騎士(圓桌武士)》,也叫《亞瑟王》,有些小伙伴把它叫做“三劍客”,或者形象地稱呼為“刀劍斧”的,最離譜的還有叫《王子復仇記》的。
這些五花八門的別名,既折射出大家對游戲的不同理解,也顯示出街機《圓桌騎士》游戲本身豐富的文化元素與角色設定。那么這款歐洲中世紀風格的游戲究竟講述了什么故事呢?今天就讓小編在@老男孩蕾鈴 給大家細細道來。
《圓桌騎士》英文名稱《Knights of the Round》,可見這個最廣為流傳的翻譯并沒有太大問題。所謂圓桌騎士來源于一則歐洲傳說,相傳在一次復活節宴會上,各路貴族因座次爭執而陷入混亂。
為解此困局,一名名叫梅林的人提議制作一張既無頭亦無尾的大圓桌,讓每個人都能平等入座,由此誕生了圓桌騎士的美名。
圓桌不僅象征著騎士們之間的平等、尊重和友愛,更承載了后來所衍生出的騎士精神。
至于這款由CAPCOM于1991年推出的橫版清版動作游戲,則是以亞瑟王傳說為藍本進行改編的。
游戲開場便以亞瑟王拔出石中劍的經典場景震撼亮相,隨著大法師梅林的指引,玩家將操控亞瑟王與其他兩位傳奇騎士——蘭斯洛特與珀西瓦里,踏上尋找圣杯、拯救亂世的冒險征程,所謂”亞瑟王“別稱正是由此而來。
雖然《圓桌騎士》的背景為歐洲中世紀,但在設定方面進行了大膽的魔改與文化融合,像是敵兵鎧甲中14世紀德國板甲與亨利八世鴨嘴盔的混用,BOSS設計中北歐狂戰士與東瀛忍者的并存,乃至最終戰機械機甲的蒸汽朋克幻想,都彰顯著游戲在傳說基礎上添加億點點主觀創作的獨特魅力。
至于當年街機廳流行的“三劍客”“刀劍斧”等別名,則是來源于游戲中的角色設定與他們的代表武器。
亞瑟王手持王者之劍,攻守兼備,升級后身披全覆蓋板甲,盡顯王者風范。
蘭斯洛特以速度見長,快刀如風,其原型撲克牌梅花J的身份與法蘭西傳奇騎士的背景,更為其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珀西瓦里則以巨斧為武器,雖然攻擊距離較短但攻擊力驚人,其唯一可奔跑沖刺攻擊的特性讓很多玩家對其情有獨鐘。
三位角色鮮明的設定形象,使得《圓桌騎士》“三劍客”與“刀劍斧”的叫法流傳甚廣。
除了角色與武器的多樣性,街機《圓桌騎士》關卡設計與BOSS戰也是一大亮點。從戰火紛飛的村莊到南方草原的激戰,從城堡攻防的驚心動魄到野蠻人領地的生死搏殺,每一關都充滿了挑戰與驚喜。
至于BOSS戰更是將游戲的緊張刺激推向高潮,無論是巨斧戰士斯考恩的謎樣身份,還是雙劍騎士巴爾福德的飄逸身姿,亦或是北歐狂戰士巴爾巴斯的野蠻沖擊,都考驗著玩家的操作與策略。
至于這款游戲最離譜且又最廣為流傳的別稱《王子復仇記》,可能是因為蘭斯洛特金發碧眼的形象太過深入人心,而且他還是首選角色,每當看見他重斬時刀風如虹,都讓當年的玩家無從懷疑其主角光環。
然后直到多年后大家才反應過來,這游戲既沒有王子也沒有復仇,大家應該都被這個《哈姆雷特》的借名騙了足足三十多年。
而且這游戲真正的核心角色也并非那位光鮮亮麗的金發騎士,而是C位的那位總被玩家忽略了的胡子大叔亞瑟王,先入為主的判斷也是要不得的。
除了以上提到的名稱,這款經典的街機游戲應該還有不少的小眾稱呼,不知你小時候都叫《圓桌騎士》什么名字呢,你又有哪些有趣的游戲回憶?評論區留言交流哦!
作者:諾亞主機(20后游戲編輯)
編輯:小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