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這里還是臭水溝,垃圾到處漂浮,如今水清了,環境變好了!”陜西省乾縣新陽鎮的一處坑塘,昔日是臭水溝,如今水面波光粼粼,岸邊納涼的村民老張指著坑塘說道。
2024年6月,乾縣檢察院收到“益心為公”志愿者提供的線索,經調查發現,縣域內9個鄉鎮15個村莊的18處坑塘水質嚴重惡化。青黑色水體散發刺鼻氣味,生活垃圾與藻類糾纏成片,744米長的污染帶緊鄰村莊,其中一處水體污染面積約1875平方米,與居民區相距不足10米,嚴重影響農村人居環境,同時地表徑流有潛藏污染黃河水系的隱患。
該院迅速立案,通過無人機航拍、衛星遙感數據精準鎖定污染范圍,聯合生態環境部門現場勘查固定證據,最終認定16處黑臭水體。2024年7月,檢察機關向9家相關單位現場宣告送達檢察建議,明確“技術指導+屬地落實”責任鏈條,推動制定“一塘一策”治理方案。
在王村鎮,清淤船轟鳴作業,配合微生物修復技術,污染底泥被徹底清除,建設的污水處理站實現生活污水日處理,成為黃河流域農村污水治理的示范工程。陽洪鎮創新“曝氧+水生植物”復合凈化系統,將坑塘改造成兼具水質凈化與景觀功能的生態濕地。治理后的坑塘蘆葦叢生。
為筑牢生態屏障,乾縣檢察院將農村小微水體納入黃河流域重點監管范圍;在重點坑塘布設水質在線監測設備,數據實時上傳“智慧監測云平臺”;制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公約》,多舉措激發群眾守護生態文明熱情。這場治理行動不僅修復了16處黑臭水體,更探索出“多元共治”責任銜接,“生態修復+民生改善”融合推進的基層實踐路徑,為母親河永葆生機注入不竭動力。
來源 | 乾縣檢察
編輯 | 劉巖
審核 | 田驍
投稿 | tx3053911(微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