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言商業觀察
無用之用,價值千億。
LABUBU再次引發了全球搶購熱潮。
這場熱潮始于4月24日,這一天泡泡瑪特旗下IP LABUBU的第三代搪膠毛絨系列“前方高能”全球發售,當日即引發搶購狂潮。美國洛杉磯門店外凌晨四點排起長隊,倫敦、東京的貨架被清空,中國二手平臺溢價12倍的隱藏款被標注“已售罄”,泡泡瑪特APP更是一度登頂美國App Store購物榜榜首。
過去一年,靠著近5000萬會員的加持,LABUBU——這只長著獠牙、超長耳朵、一臉壞笑的森林小精靈風靡全球,帶領THE MONSTERS家族,為泡泡瑪特貢獻了30.4億元營收,同比增長超過7倍,成為新晉頂流,力壓泡泡瑪特此前最知名的元老級IP——MOLLY。
資本市場也給出了最直接又質樸的回應,市值再攀新高,而其任何一點微小的波動都會引發極大的關注,甚至登上熱搜。
圍繞泡泡瑪特的這股熱潮,已經成了兩年來的常態。作為中國潮玩行業的標桿企業,泡泡瑪特從北京中關村的一家雜貨鋪起步,憑借盲盒模式與IP運營,14年間成長為市值超2500億港元的全球潮玩巨頭。
而熱潮背后,不僅是Z世代消費者對潮玩設計的追捧,更是一場關于情緒價值的商業革命。
泡泡瑪特完美地踩中了時代的風口,從北京中關村的雜貨鋪到全球潮玩帝國,這家成立15年的企業憑借IP生態、全球化戰略與情緒消費浪潮的共振,撬動了這個千億市場。
泡泡瑪特簡史
2010年誕生的泡泡瑪特,最初是售賣文具、數碼配件的“潮流雜貨店”。在電商沖擊下,其庫存周轉天數一度高達180天,創始人王寧不得不頻繁往返義烏尋找低價貨源。轉機出現在2015年,日本Sonny Angel盲盒日均銷量破千的盛況,讓團隊意識到潮玩的潛力。
2016年,泡泡瑪特以500萬元簽下設計師王信明的Molly形象,推出首款星座系列盲盒。這款撅著嘴的湖藍發小女孩,首月銷售額就突破百萬。此后,泡泡瑪特逐步完成從渠道商到IP運營商的蛻變,建立起“設計—生產—零售”的閉環。截至2024年,泡泡瑪特已運營85個IP,包括12個自有IP、22個獨家IP和51個非獨家IP。這些IP不僅在國內市場廣受歡迎,還成功打入國際市場,成為品牌全球化的重要推動力。
2020年上市后,泡泡瑪特啟動“雙引擎戰略”:對內孵化SKULLPANDA、DIMOO等新IP,對外加速全球化。至2024年,其海外門店突破200家,LABUBU所在的THE MONSTERS系列營收30.4億元,同比增長726.6%,成為集團第一大IP。
情緒經濟崛起
王寧在被問及“誰是泡泡瑪特競爭對手”時回答:所有情緒類產品都是泡泡瑪特的對手。
情緒價值是最近幾年的熱詞,但泡泡瑪特在別人把情緒價值作為營銷策略的時候,已經把情緒價值作為產品策略了。
傳統玩具市場以功能價值比如益智、教育為主,而潮玩的核心賣點則是情緒價值。泡泡瑪特的相關數據顯示,其消費者75%為15-35歲女性,95后占比最高。天貓數據也顯示,90 后與Z世代的潮玩消費占比顯著提升。這部分消費群體呈現出“孤獨經濟”與“悅己消費”交織的特征:既渴望通過潮玩IP構建私人精神世界,又依賴社交平臺分享收藏成就和圈層認同。
就我自己來說,2024年春節收到朋友送的一只LABUBU,并沒有引發我特別強烈的情緒。半年后,我發現它在二手市場的價格竟然已經翻了5倍,而且還有價無市,我才意識到這可能它可能有點東西。
而縱觀泡泡瑪特的門店、自動售貨機、主題樂園,還有各種快閃活動里,LABUBU都是無可置疑的頂流。而且,這種趨勢已然走到國外。韓國愛豆跟它合影,泰國公主把它掛在包上,泰國官方甚至授予它“神奇泰國體驗官”的身份,直到這次第三代搪膠毛絨系列“前方高能”系列發售再度引發搶購。
事實上,LABUBU名利雙收。過去一年,它給泡泡瑪特賺到的錢,已經超過國內當前頂流愛豆王一博一年給樂華掙的五倍還多。真是無愧其“塑料茅臺”的別稱。
那么,LABUBU魔力何在?
長著獠牙、一臉壞笑,傳遞的情緒隱喻無非是,快樂需要獠牙的保護。Z世代意識到,世界開始露出不燦爛的一面,LABUBU的獠牙可以抵御那些風雨。相比泡泡瑪特的上一個頂流IP——MOLLY,那個噘著嘴、有些傲嬌的小女孩,這種意味就更為明顯:噘嘴是求關注,想要被哄一哄;齜牙壞笑則傳遞出自得其樂的意味。
這種情感的投射成就了情緒經濟的產業,也帶動了潮玩產業的爆發。根據《中國潮玩與動漫產業發展報告(2024)》的數據,中國潮玩產業的市場規模從2015年的63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600億元,8年間增長近10倍。到2026年,這一市場規模將達到1101億元。
另有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潮玩相關企業已超4.9萬家,2024年新增注冊企業約1.3萬余家。
泡泡瑪特的IP生態
泡泡瑪特的成功本質上是一場關于IP生態的運營革命,從IP孵化到運營,構建了從藝術家挖掘到文化輸出的完整價值鏈。
泡泡瑪特建立了一套“金字塔型”IP孵化架構,通過PDC工作室(POP Design Center)等平臺,形成“新人挖掘—職業孵化—頭部打造”的完整鏈路,這一模式使泡泡瑪特每年可推出7個新IP,成功率從35%提升至62%,形成“自有IP+國際聯名”的互補矩陣。
在運營上,泡泡瑪特通過“頭部維穩+腰部崛起+長尾試水”的梯度策略,有效延長IP生命周期:
頭部IP集群化:四大頂流IP(MOLLY、THE MONSTERS、SKULLPANDA、CRYBABY)貢獻超75億元營收,其中THE MONSTERS系列同比增長726.6%,通過聯名(如MOLLY×故宮)和文化敘事(如CRYBABY的“哭泣治愈”理念)維持熱度。
腰部IP快速破圈:如Hirono小野以“情緒IP”定位實現124.3%增長,Zsiga通過主題店落地強化用戶互動。
長尾IP試錯機制:通過小批量生產測試市場反應,如2023年推出的HACIPUPU治愈系IP,以低成本驗證用戶接受度。
這種分層運營使IP平均生命周期從2年延長至5年,復購率高達49.4%。
丨王寧和他打造的潮玩世界
從潮玩商品到泛娛樂文化IP,泡泡瑪特正在構建IP多元衍生生態:
線下沉浸場景:全球首個潮玩主題樂園(北京朝陽公園)融合AR尋寶、全息劇場,首月接待10萬人次;旗艦店轉型為“藝術空間+社交地標”,如南京德基廣場店舉辦設計師簽售會。
跨界內容延伸:與《哪吒之魔童鬧海》聯名手辦預售售罄,隱藏款溢價10倍,反哺電影票房;試水動畫短片(如LABUBU系列)、手游(《夢想家園》),探索虛擬偶像與元宇宙場景。
品類多元化:毛絨玩具收入增長1289%,積木產品首年破3億元,MEGA系列貢獻16.8億元,非盲盒收入占比提升至46.8%。
在海外市場,泡泡瑪特則采取“文化符號普適化+在地設計精細化”的策略。
文化符號提煉:將地域文化抽象為普世情感,如LABUBU“前方高能”系列以“萌系冒險”主題穿透歐美市場,CRYBABY通過“情緒共鳴”在東南亞引發搶購。
本土化設計:產品端:泰國LABUBU融入水燈節元素,韓國限定款結合K-pop文化,法國盧浮宮聯名款融合機械藝術;渠道端:在倫敦考文特花園旗艦店重構MOLLY形象為英倫風格,首爾明洞店設置K-pop主題快閃區。
供應鏈區域化:越南工廠降低東南亞物流成本23%,墨西哥工廠規避北美關稅,實現“區域生產、全球分發”。
2024年,泡泡瑪特海外營收達50.7億元,占比38.9%,東南亞市場貢獻47.4%,北美增速557%。
照這個發展態勢,泡泡瑪特“成為世界的泡泡瑪特”并非遙不可及的目標。
結 語
泡泡瑪特的崛起,是“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型的縮影:它用情緒價值替代功能價值,用IP生態突破低價競爭,用全球化布局重構文化輸出路徑。然而,當潮玩行業從“盲盒狂歡”邁向“生態競爭”,過往經驗也許已經不足為憑,如王寧所言,“好消息滿天飛的時候,要更關注壞消息”。
決勝未來的關鍵,或將取決于三點:能否將IP從“潮玩符號”升維為“文化符號”;能否用技術重塑用戶體驗;能否在全球化中實現從“搬運文化”到“創造文化”的躍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