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了替劉備奪回妻子和徐州,也為了替夏侯惇報一箭之仇,親率大軍將呂布圍困在下邳城,陳宮給呂布出了一條“妙計”:自己守城,讓呂布到城外安營扎寨以成掎角之勢,不管曹軍攻擊哪一方,另一方都可以擊其側背。
這條“妙計”被“布妻嚴氏”和貂蟬否決了,似乎也正是因為嚴氏和貂蟬的阻撓,這才導致了呂布兵敗被擒,陳宮也因為寧死不降而被曹操斬殺。但是我們細看戰場形勢和相關史料,才發現布妻嚴氏和貂蟬是對的,陳宮確實不值得呂布信任,如果呂布真聽了陳宮的話,可能會敗得更快。
《三國演義》中陳宮的計謀是這樣的:“曹操遠來,勢不能久。將軍可以步騎出屯于外,宮將余眾閉守于內;操若攻將軍,宮引兵擊其背;若來攻城,將軍為救于后;不過旬日,操軍食盡,可一鼓而破;此乃掎角之勢也?!?/p>
布妻嚴氏的反對意見是這樣的:““君委全城,捐妻子,孤軍遠出,倘一旦有變,妾豈得為將軍之妻乎?”
陳宮一計不成再施一計:“近聞操軍糧少,遣人往許都去取,早晚將至。將軍可引精兵往斷其糧道。此計大妙?!?/p>
嚴氏依然反對:“將軍若出,陳宮、高順安能堅守城池?倘有差失,悔無及矣!”
貂蟬的意見跟嚴氏相同,都是不贊同呂布輕率外出,其結果是呂布被妻妾“坑”了,在白門樓上,劉備和關羽救了罵曹的張遼,呂布求饒也沒能保住性命。
按照演義小說的描述,呂布貪戀女色而不聽智者之言才導致身死名滅,但史書記載卻是另一個說法。
史書中的陳宮確實是向呂布獻上了分兵與劫糧之計,其“妙處”也與小說描述的完全相同,但嚴氏的說法則是另一個版本,而且指出了問題的關鍵所在:“將軍自出斷曹公糧道是也。宮、順素不和,將軍一出,宮、順必不同心共城守也,如有蹉跌,將軍當于何自立乎?愿將軍諦計之,無為宮等所誤也。昔曹氏待公臺如赤子,猶舍而來。今將軍厚公臺不過于曹公,而欲委全城,捐妻子,孤軍遠出,若一旦有變,妾豈得為將軍妻哉!”
《三國志》、《漢末英雄記》和《魏氏春秋》都明確記載了陳宮的“妙計”和嚴氏的反對意見,熟讀三國史料的讀者諸君,自然會發現嚴氏那番話有兩個重點:其一,陳宮是個反復無常的叛逆;其二,陳宮和高順不能同心協力。
陳宮和高順為什么不和,那還得從建安元年六月郝萌在徐州下邳發動的那場叛亂說起:郝萌半夜嘩變,呂布嚇得衣未穿頭未束,拉著嚴氏從廁所逃出并跑到高順軍營,高順帶兵彈壓了郝萌,并審問出袁術是幕后主使,陳宮也是同謀:“時宮在坐上,面赤,傍人悉覺之。布以宮大將,不問也。”
陳宮是個什么人,曹操清楚,荀彧也清楚,呂布盡管知道陳宮不是忠義之士,但是他當時為了穩定軍心且沒有謀士可用,也只能對陳宮既防且用。
陳宮參與了建安元年的郝萌之叛,那就是受袁術誘惑想另攀高枝,此前興平元年陳宮受呂布誘惑要端曹操老窩,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搞笑的輪回。
陳宮興平元年背叛曹操,跟呂伯奢兒子們被殺沒有半點關系,時間也對不上號,陳宮叛曹投呂,在《三國志》卷七和卷十中均有明確記載,要不是荀彧和夏侯惇、程昱等人處變不驚,漢末三國歷史就要改寫了:“張邈、陳宮以兗州反,潛迎呂布。荀彧知邈為亂,即勒兵設備,馳召東郡太守夏侯惇,時太祖悉軍攻陶謙,留守兵少,而督將大吏多與邈、宮通謀。惇至,其夜誅謀叛者數十人,眾乃定。荀彧又與程昱計,使說范、東阿,卒全三城,以待太祖?!?/p>
陳宮是曹操獲取兗州的“功臣”,后來又想把兗州獻給呂布,跟隨呂布之后,又跟實力更強的袁術搭上關系,就想把呂布再賣個好價錢。
史書中的陳宮叛復無常,高順對呂布忠心耿耿,兩人自然不會同心協力守城,嚴氏跟隨呂布多年,自然對其手下比較了解,熟讀三國史料的讀者諸君,對陳宮也會有不同于演義小說的評價。咱們即使僅以《三國演義》為依據,也會發現陳宮的“妙計”大大地不妙。
首先,我們都知道當時曹操的實力遠在呂布之上,劉關張當時已經身在曹營,再加上曹營那些猛將,只要分出一半,就能將呂布擒斬,陳宮所謂的“擊此彼應,擊彼此應”完全是一廂情愿,即使陳宮不叛變,也會被曹軍分割包圍、
其次,當時正值天寒地凍,而且是在曹操大軍合圍之下,呂布分兵出城,曹操怎能任由他從容安營扎寨?如果曹軍趁著呂布立足未穩而發起攻擊,呂布如何抵擋?
第三,呂布放著堅固城池不守,卻去曠野中以少敵多,萬一被曹軍分割開來,糧草如何接濟?
第四,曹操慣會斷人糧道,他的糧草豈是那么好劫的?后來在赤壁之戰中,周瑜想借曹操之刀殺諸葛亮,想出的辦法跟陳宮如出一轍,諸葛亮一眼就識破了:“公瑾令吾斷糧者,實欲使曹操殺吾耳。操賊多謀,他平生慣斷人糧道,今如何不以重兵提備?”
呂布之敗,其實是敗在袁術背信棄義,沒有及時出兵來援,也敗在部下反水,就連陳宮這個慣于反叛之人,也栽在了其他叛徒的手中:“太祖塹圍之三月,上下離心,其將侯成、宋憲、魏續縛陳宮,將其眾降?!?/p>
侯成、宋憲、魏續等人之所以綁縛陳宮,肯定是早就看他不順眼了,這樣看來,陳宮不是呂布的“救星”,而是呂布的“催命符”,他背叛曹操,對曹操來說,還真不是一件壞事。
《三國演義》尊劉貶曹,凡是反對曹操的就都會被寫成好人,陳宮堅持反曹,所以就成了忠義之士,他的餿主意也成了“妙計”,但是史筆如鐵,讀者諸君慧眼如炬,大家把史料和小說結合起來看,對陳宮及其計策,又會作何評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